“5+2+1”嫁接社会资本,雪野街道让精品民宿“出圈”

2022-12-28 11:09:1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亓楠楠

责任编辑:颜甲

  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积极探索实施“5+2+1”发展模式,努力引进社会资本,引导乡村民宿开发和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五大提升行动提升“吸引力” 让社会资本“进得来”

  为全力引进社会资本,雪野街道坚持把基础做实、把舞台搭好、把环境搞优,规划实施了基础设施提升的五大工程,打造高位平台。

  实施道路硬化、亮化提升行动。投资1.5亿元修建环山绿道160公里,打造了集旅游、生产、防火于一体的旅游路、致富路,串珠成景,连起了各村、各景点。投资300余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60盏,实现主要道路亮化全覆盖。

  实施供水改造提升行动。投资500余万元新建2400立方米容量净水厂一座,受益人口达10220人,投资1100万元,完成4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完成通天河胡家庄村至西峪河北村段拦河坝新建与修复、河道疏浚、堤岸修建等工程设计。

  实施供暖提升行动。严把污染源头关,选择碳晶电热板的供暖方式,共安装10227块碳晶板,新增供暖面积达40912平方米,小镇绿色供热普及率达到70%。

  实施村庄连片整治提升行动。投资600余万元,在富家庄等6个村实施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和乡村连片治理建设;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理土地4200亩,已完成市级验收。

  实施厕所改造提升行动。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旅游环线及主要交通干道村庄先行先改,坚持与样板村建设、河道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有机结合,改造提升4725户厕所,从根本上彻底治理“脏、乱、差”,提升村居环境卫生面貌。

  两大资本平台增强“凝聚力” 让社会资本“用得上”

  雪野街道创新实施“政府+资本平台+村居”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以工哺农、村企共建”,让社会资本在乡村舞台上唱好大戏。

  泰钢集团“上山”。大罗圈村地处海拔500多米的深山老林之中,是雪野街道海拔最高的村。由于山环山、山套山,四周高中间低,其貌似“箩”,所以取名为“箩圈”,后写作为“罗圈”。因为看到了大罗圈村独具特色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泰山钢铁集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制定了雪野山居项目发展规划,出资建设安置房,再将村民的老房子开发成民宿,着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截至目前,泰山钢铁集团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建设54套安置房集中安置村民;新修20000多米的山路以及塘坝、蓄水池,还实施绿化工程,铺设管网,新增灌溉面积300多亩等。如今,一座座民宿依山而建、傍湖而生,庭院错落有致,客房清净雅致。“栖云居、翠微居、观湖苑、御水苑……”一个个独特而契合的名字,让人一见钟情、流连忘返。

  鲁商集团“下乡”。王老村位于莱芜区西北37公里,全村拥有人口550人,山场面积2400亩,粮田426亩,是典型的山区乡村。这个曾经寂寥的村落,如今却成为无数游客心之向往的地方。

  近年来,王老村依托山水生态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引进鲁商乡村发展集团,投资3000余万元,将已经流转到村集体的闲置房屋进行重新规划,拓展新兴的旅游业态,打造精品乡村旅游。

  各个民宿设计别致,保留当地民居风格,设置有亲子房、火炕房、扎染房、泥塑房等,不同主题风格配置相应手工体验活动,为游客带来不同的入住体验。民宿“故乡的云”门前四季流水不断,房后绿树成荫,形成了融入原野田园的空间格局。入住这里,在远离都市纷扰的田园间体验一份独属自己的美好。同时,王老村还建设综合性会客中心、采摘园、星空宿营地等配套基础设施。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民宿,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集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主调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达到村美、民富的目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一个品牌“影响力” 让社会资本“用得好”

  雪野街道把推进精品民宿挂牌定级作为关键之举,让民宿品牌走出济南,享誉全国。

  在2021年度济南市“泉城人家”民宿评选活动中,有6套院落21个房间荣获“精品四星级民宿”、3套院落9个房间荣获“精品三星级民宿”,雪野街道荣获“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荣誉称号。

  精品民宿的落地,也让村民得到了实惠。王老村通过不断巩固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引进山东农科院优良品种,建设生态种植大棚2000平方米,全村实现年产生姜260万斤、板栗20万斤,仅此2项便让全村人均增收1.5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大罗圈村村民不但增加了收入还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自从家门口开了精品民宿,很多村民被安置到民宿区工作,每到旺季,人均月收入能达到4000余元,这样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村里的人气旺了起来、村庄靓了起来、村民富了起来。 (本报记者亓楠楠)

作者:亓楠楠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