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时代新济南,面临着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肩负着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使命。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时政融媒工作室在集团所属各媒体开设“趵眼”栏目,以“深度观察、读懂济南”为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握发展大势、紧跟时政热点,从鲜活的事例切入,从更高的站位思考,让广大读者读懂新闻中的新闻、明晓决策中的考量、辨识政策中的深意,为加快省会现代化建设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
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济莱高铁开通运营,大西环和济潍高速部分路段提前通车……2022年12月30日这一天,多个利好消息从交通战线传来,强省会建设再添交通“强力引擎”。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连接起人流、物流、车流的同时,更是连接起城市发展的经济线,形成加快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维度观察:透过这些交通大动脉的渐次通行,能看出强省会怎样的雄心壮志?
打破交通壁垒形成“黄金通道”
主副城优势相融,注入更多发展动能
12月30日,备受瞩目的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线路全长117.49公里,尽管济莱高铁和其他高铁线路比起来,算不上长。但这条高铁线路开通运营,背后却是意义颇多。
高速铁路作为交通强国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支撑,既是国家的战略性、关键性基础设施,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重大工程。
作为全市“米”字型高铁网8条线路中的“东南捺点”,济莱高铁结束了莱芜区、钢城区没有高铁的历史,让济南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济莱高铁开通运营后,具备越站和始发条件,济南至莱芜最快运行时间42分钟,让莱芜区、钢城区真正纳入强省会建设的半小时经济圈。
《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构建“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市域城镇格局。其中,莱芜、钢城两个片区首次被定义为“副城”,成为“支撑济南辐射带动鲁中、鲁南的副城区、省会城市副中心”。主副城优势相融,更需要加强两地互联互通。
事实上,济莱同城一体化步伐加快,发展融合更深入。12月1日,济莱间高速公路正式实现了对济南籍小客车点对点免费通行。两条大动脉形成“黄金通道”,让中心城区与莱芜、钢城两区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也必将不断推动产业协调发展、资源流动优化,助力强省会建设。
作为济南都市圈综合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济滨高铁以及将来济莱高铁南延项目的建设,济莱高铁将成为全省“四横、六纵、三环”高铁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连接济南和临沂等地,推动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加快建设,不断提高济南在省会城市群中的传导力和辐射能级。
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
“铁陆空地水”全面按下“快进键”
12月30日,济南还有交通利好消息传来——济南大西环和济潍高速部分路段提前通车!
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西环段项目(以下简称“济南大西环”)刘桥至张夏段、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济潍高速”)长深至潍日段提前建成通车,助力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
这两条道路建成通车对济南乃至山东意义非凡。
济南大西环途经德州禹城市、齐河县和济南长清区,全长103.9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本次通车的刘桥至张夏段长58.9公里。济南大西环项目是山东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对完善山东省高速路网布局、强化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再看济潍高速,作为济青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途经济南市章丘区、淄博市淄川区及潍坊市青州市、临朐县和昌乐县,全长161.9公里,本次通车的长深至潍日段长40.2公里。建成通车后,对于提高国家运输主通道的通行能力、畅通胶东经济圈内循环、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据介绍,济南大西环黄河特大桥提前12个月顺利实现通车目标,济潍高速长深至潍日段提前10个月建成通车。
济南大西环和济潍高速的建设情况只是“济南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济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跑出了“加速度”,161个交通重点项目全部按照时间节点开工,铁、陆、空、地、水全面发力,完成投资660亿元,同比增长15%,投资完成额全省领先,各项工程建设都按下“快进键”——
看铁路,“米”字型高铁网加快建设,今年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01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411公里,直达全国254个城市。
看公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228公里,“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加快构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66公里,双向六车道占比达到67.7%,“四好农村路”完成新改建300公里,累计建成16300公里;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建成通车,全市跨黄通道已达15处。
看城市道路,新建城市道路252.5公里,累计建成4794.2公里,其中快速路127.5公里,主干路2097.7公里,次干路978公里,支路及以下1591公里;全市综合管廊里程达104公里。
看轨道交通,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成环成网,一期运营线路3条,总长84.1公里,二期159.6公里线路全面开工,2025年建成后,轨道交通线路总规模可达到243.7公里。
看机场航空,开通国内航线181条,国际航线27条,通达国内外116个城市。济南机场二期工程项目正式开工,2026年底建成后,飞行等级升至4F最高等级,能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的运输需求。
看水运,小清河复航工程(济南段)23.34公里航道、济南港(主城港区、章丘港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3年6月完成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具备通航条件,开启通江达海时代。
交通很宏大,也很细微。可以说,当前不断优化的城市交通服务,正在借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转化为济南人逐步提升的出行体验和幸福指数。
放眼全国的济南实践
剑指“交通强国样板城市”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2022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根据示范区建设主要目标,到2035年,山东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益将大幅跃升,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作为山东省会,济南在交通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且目标非常明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六个现代化强省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包括“加快建设功能完备、品质一流的现代化强省会”,明确要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今后,济南将以“一小时通勤圈”为半径,编制实施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推进济淄、济泰、济德同城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重点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形成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化都市圈,促进济青都市圈高水平协作联动发展。
刚刚公布的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济南将着力融入服务重大战略,加快增强省会引领带动力。建设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加强核心圈层同城化发展,推动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积极构建一小时通勤圈。加强紧密圈层协作发展,积极推进济滨高铁建设、德商铁路前期工作,开工济南至宁津、章丘至庆云、商河至武城等高速公路。同时,着力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彰显省会城市魅力。加快济南至微山、商河至高青、大北环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经十路、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开工建设首条云巴线路,加快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和至济阳有轨电车项目建设等。
根据《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到2025年,济南交通强国样板城市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展望2035年,在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样板城市的基础上,济南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将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有力支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记者 范俐鑫 林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