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同心筑起重症“防波堤” 直击三甲医院急诊和重症救治一线

2022-12-31 06:59:2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倩 邱天 通讯员:陈丽艳 王燕

责任编辑:高原
医患同心筑起重症“防波堤” 直击三甲医院急诊和重症救治一线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在病房里忙碌着。

  “保健康、防重症”,最大限度保障医疗需求,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死亡,目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心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连日来,随着阳性患者数量增多,我市各大医院都迎来就诊高峰,如何保障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及时救治,一直牵动着市民的心,近日,记者探访了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急诊与重症医学科。

  加床位 配设备 增医生

  让重症病人得到更快救治

  人来人往络绎不绝、24小时灯火通明、分秒必争在抢救……这是医院急诊室的常态,在特殊时期,这种状态比平时更突出。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急诊室,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加,原本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高龄的危重症患者也多了起来。为满足患者的就医用药需求,市四院多措并举,动员全院力量救治患者,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现在的就诊量比平时增加三四倍,原来一个班次大约服务100多位患者,现在最少也要超过300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路平告诉记者。

  为了克服“减员”影响,医护人员重新编排值班表,增加工作时间,缩短休息时间,身体康复后立即返岗,“现在科室两班倒,白班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晚班则是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患者数量一直处在持续高峰的状态,往常凌晨时分就诊的人相对较少,现在即便是凌晨,患者依旧络绎不绝。”路平说。为了应对患者大幅增加的压力,兄弟科室派来了帮手,现在急诊科的医生人数比之前多了一倍。“这个时候,大家都很难,真有种共克时艰的感觉。”

  特殊时期,重症患者怎样尽快住院治疗?床位是患者和家属一直关心的问题。“过去留观床位20张,现在每天有40多个患者需要留观治疗。”路平说。面对重症患者增多的情况,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马驰骋说:“我们也做了准备,再开一个16张床位的重症监护病房以满足急危重症患者持续增加的需要。”

  除了床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更精密的设备,医院充分调配医疗资源,呼吸机、支气管镜、经鼻高流量吸氧系统等重要救治设备配置充足,确保救治时能够及时使用。”马驰骋介绍。

  为了支援急诊、分流患者,全院优化急诊和其他科室的联动。每日调度急诊和发热门诊的急危重症患者收治情况,尽最大力量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缓解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压力,加快急危重症患者的周转。除重症医学科外,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全科医疗等科室也相应接收急危重症患者,实现“应收尽收”,“当前,我们已没有科室之分,无论哪个科室的医生,都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马驰骋说,“不能拒绝任何一个患者,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

  医患同心共克时艰

  各种医疗设备此起彼伏的报警声、医患沟通交流的声音、匆匆忙忙的脚步声……12月28日晚,市四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处处是医护人员紧张有序而又忙碌的身影。

  让住院医师闫振华高兴的是,82岁的赵大爷经过治疗,可以从重症病房转到过渡病房了,“他年龄比较大,还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身体里有3个支架,刚来的时候呼吸困难,情况比较危急。”闫振华说,通过一天治疗,病情就稳定了下来,已撤下呼吸机,现在用经鼻高流量吸氧。

  嘱咐完赵大爷,闫振华又小跑到新收入患者陈先生的身边。“这位患者有糖尿病,出现急性肾衰竭,需要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闫振华说。

  在闫振华为患者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在呼吸内科的病房走廊里,冉先生介绍说:“4天前,我的母亲因呼吸衰竭合并多种疾病被下了病危通知,来的时候已经昏迷,命在旦夕,没想到过来两天就出现了转机,现在已经能正常吃饭喝水了,也能跟我说话了,这要感谢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

  29岁的孙金英是今年11月刚进入呼吸内科的一名“新兵”,是一位住院医师,最让她挂心的是她负责的92岁的陈大爷。由于陈大爷的儿子工作非常忙碌,一直是护工在照顾住院的老人。“每次一上班,我总是先去看陈大爷的情况,然后和家属电话沟通,让家属及时了解老人情况。”孙金英说。

  陈大爷的家属对孙金英表示感谢,也对呼吸内科的医护人员连连称赞。特殊时期,这种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让这个冬天多了一些暖意。

  闫振华说,最近经常想起自己作为医学生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表示,病人把性命托付到医生手上,医生就应该义无反顾,倾尽全力去救治。“每次去急诊接收病人,看到他们正在承受疾病的煎熬,就想让自己快点、再快点……”闫振华说。

作者:倩 邱天 通讯员:陈丽艳 王燕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