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档案
在市中区杆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山东省齐鲁基层名医苗智莹带领护士和医务人员,组成了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家庭医生先锋团,坚守在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徐奶奶,我又来啦。”
1月6日,周五。小患者雨轩(化名)准时来到市中区杆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静脉注射。
小雨轩口中的徐奶奶,是杆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先锋团的资深护理人员徐艳。“这一行,我已经干了40年零4个月。”徐艳一边准备药物,一边为记者介绍着这位让她在退休前最放心不下的小患者。4年前,她第一次见到罹患血友病的小雨轩。孩子血管条件不好,又需要常年静脉注射。于是,团队商议为其专门在周一、三、五制定排班表。
记者看到了一张写满“雨轩”备注的特殊排班表。从最初与社区网格员沟通小患者的家庭信息,到现在熟悉得就像一家人……一点一滴的感动都藏在了一封封长长的感谢信里。
感动在于细微之处——这是近几日,济南日报记者在杆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德胜街社区蹲点采访的最大感触。社区家庭医生先锋团与基层党组织凝聚在一起,构建家庭医生与社区网格“两网融合”新载体,打造“服务群众零距离”网格体系。这个“4岁”的排班表慢慢“长大”,帮助了包括雨轩在内越来越多的患者,也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排班日程就像“打仗”
1月3日早上7点40分,记者来到杆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层小楼,这里早已排起长龙。
一进门,家庭医生先锋团的成员一路小跑。“要说辖区家庭医生的口碑,我们最有发言权。”说这句话的人叫赵琳,她家的老人是这支团队的签约用户之一。
“这间不大的小屋里,处处都是感动。”她提到了去年12月22日的一通电话。“那时我正好在武汉,爸妈新冠病毒感染。高烧不退,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告诉我。”赵琳说,“当时,脑子一片空白,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支“家庭医生先锋团”。
“行,你别管了!这事儿交给我们,你把自己照顾好。”这是团队成员的答复。赵琳说,当时自己看了看表,正好中午11点。
根据老人的基础疾病,配药、熬中药汤。当天中午12点,家庭医生先锋团队长苗智莹给赵琳发了一张家门口的照片,并留言:“跟老人说一声,我们送药来了。”
“当时,我感动得流泪了。”赵琳记得,返济时是下午4点。这期间,家庭医生一直不停地询问老人的状况,并实时指导用药和饮食。
认识十多年了,家庭医生先锋团的队员们对两位老人的基础疾病十分了解。“老人的儿女在外地,那我们就是儿女,理应照顾他们。”隔着口罩,记者似乎感受到了苗智莹真诚的笑容。
患者氧饱和度低,护士迅速吸痰、插管连上呼吸机;患者血压不高,医护们采取了快速补液、升压药物升压、止血等措施……这样“打仗式”的场面,记者蹲点的这两天里,每天都有目睹……疫情让人来人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真正考验家庭医生先锋团的关键时刻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又是业务骨干,苗智莹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打仗”般紧张忙碌的排班日程,见证着这支先锋团的成长。
与社区党组织“组CP”
排班表里,还忠实记录下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身影。
5日上午10点20分,济南日报记者跟随部分家庭医生的脚步,开始了走街串巷。“咱们老地方会合。”穿戴整齐,整理好药物,入党积极分子、“家庭医生先锋团”护士长郭太蕾出了门。步行约10分钟后,我们看到德胜街社区党支部成员、网格员王凤燕在不远处等候。上午10点45分,她们来到了78岁的居民董庆兰家中。
“你们来啦,快屋里坐。”老人拉开布帘子,一张大大的老旧照片、几处被擦得锃亮的简易家具映入眼帘。
“叔还没出院,俺俩过来看看您。”王凤燕将药物放到了老人手中。郭太蕾向老人一一讲解着用药须知,并询问近期身体情况……频繁的沟通、协作,让这组“CP”有了十足的默契。
记者了解到,王凤燕负责5个网格,每个网格11座楼、600余户家庭。平日里,她主要活跃在德胜南街、民生大街西侧的整个片区。
王凤燕告诉记者:“家庭医生为我服务的网格中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我第一时间为家庭医生提供居民情况,我们之间没有信息差。”
通过在各个社区蹲点调查,记者发现,这种社区家庭医生先锋团+基层党组织的团队合作模式,是这样开展的——
基层党组织、网格员对每户居民的健康状况、家庭成员信息十分了解,家庭医生又能根据这些信息第一时间找到居民,全面了解他们的最新情况。双方相互扶持,共同为老百姓挑起健康“守门人”的担子。
基层一线的健康“指路人”
“我最近挺好的,这又劳烦你跑一趟。”
“我身体好的时候,经常看到你们。我病了,你们又不在我身边。”……
苗智莹将老百姓的这些反馈,称为“灵魂拷问”!“我不认可低效率的走街串巷,我觉得能为老百姓提供最及时、最切身、最精准的医疗服务,才是我们家庭医生先锋团该挑起来的担子!”苗智莹向记者展示了她手机微信中的各个“群”——
妈妈群,专门针对宝妈如何更好地照顾宝宝的知识普及和问诊群;
老人群,有关老年人疾病的相关科普应有尽有;
还有,特殊人群就诊群、疫苗接种群,各个社区的居民内部群,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咨询群……
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对家庭医生来说性命攸关,须及时作出判断,给予病人和家属最精准的引导。
“好比是,在十字路口,努力给病人和家属一个希望。这支家庭医生队伍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百姓心中的先锋团。”苗智莹坚定地说。
蹲点调查中,被患者、家属“包围”的医生刘李娜的接诊台上,放着4本病历“作业”,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你看!我们的家庭医生先锋团签约的老年群体,是要‘做作业’的,‘作业’中需要严格遵守‘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原则,记录血压、血糖、饮食和基础疾病发病情况。”苗智莹再次提到了“精准治疗”四个字。
“家庭医生先锋团一直在成长。”苗智莹表示,“4岁”的排班表是团队服务意识的成长;更有针对性的走街串巷,更精准的上门入户,这是团队诊疗服务能力的成长;创新机制,通过和基层党组织“牵手”,用党员带头、将优秀做法凝聚在一起,这是队伍必要的成长!
成长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在遇到关乎自身健康的问题时,不仅知道“向左还是向右”,而且他们的诉求能“一呼即应”。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孙慧娟 卢宇辰 邱天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