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大工程强化阵地建设 努力推动党校科研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2023-01-11 09:25:4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浩

实施五大工程强化阵地建设 努力推动党校科研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第五届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新型智库讲坛”暨资政能力提升专题辅导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

  近年来,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聚焦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深入落实“15552”工作思路,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任务,以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强化目标导向、需求导向、质量导向,创新科研和决策咨询管理工作,更好发挥党的理论研究主阵地、科研智库主力军、调查研究主干线、学术交流大平台作用,努力推动新时代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近日,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荣获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第十四届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先进单位奖。这是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2014年以来科研与决策咨询工作获得的最高奖项,是继2019年荣获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五届精品课、2021年荣获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教学管理优秀奖两次历史性突破后,获得的又一项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最高荣誉,标志着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的科研工作管理与组织水平迈入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一方阵。

实施五大工程强化阵地建设 努力推动党校科研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来,获得市以上各类社科成果奖100多项。

  实施科研制度升级工程引领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全面深化科研制度供给侧改革,形成相互支撑、鼓励创新、科学规范的“2+17+N”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以高质量精准化主动化服务对接科研需求,保障各类科研活动提质增效。

  (一)顶层设计谋划科研发展布局。一是锚定科研发展总航标。以校(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建设更高水平区域性一流党校推动党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引,出台推动科研和智库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学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相关实施方案,锚定“十四五”科研发展总航标。二是谋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布局。谋划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区县党校(行政学校)科研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布局,完善维护学术研究政治纪律和学术规范等制度,切实把政治纪律和学术规范挺在前面。

  (二)分类施策创新课题培育制度体系。根据课题层级,建立健全梯次课题培育制度体系。一是强化重大课题引领。将重大科研项目培育作为科研工作“一号工程”,把增量保质作为主攻方向,创新制定重大课题培育项目管理制度,持续创新科研组织方式,把国家课题培育“做深一层”。二是孵化做强市级课题。加强校级计划科研项目管理,适时推出四类专项项目,深化拓展市情研究。三是推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完善主体班次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研究管理和教研咨一体化项目管理制度,形成教研咨一体化格局。

  (三)约束激励并重优化科研考评和激励制度。一是优化科研考评。立足鼓励教研人员多出高质量成果,修订完善优秀科研评选及考核评价等制度,明确量化评价标准,新增质量指标,形成精品导向的考评制度体系。二是加强制度激励。围绕党校(行政学院)目标要求,结合校(院)科研工作实际,科学设定科研成果评价标准,严格规范审核认定,引导教研人员在“长研”“深研”“精研”上下功夫。

实施五大工程强化阵地建设 努力推动党校科研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研基地揭牌仪式”。

  实施特色智库打造工程擦亮党校决策咨询品牌

  聚焦国家战略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名库工程”建设为牵引,积极搭建科研智库平台,引导教研人员服务大局、建言献策,彰显党校智库使命担当。

  (一)打造特色团队。一是精心组建团队。围绕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需求,发挥校(院)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组建经济、党建、应急管理等10支跨学科、跨部门科研咨询团队。二是创新团队建设方式。以“1+X”特色团队打造方式,激活团队研究活力,聚焦中心工作深入调研,打造精品咨政报告,决策咨询能力不断增强,决策咨询成果更加丰硕。多项决策咨询成果获省市领导肯定性签批,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能力充分展现。

  (二)打造特色论坛。依托“党校新型智库讲坛”,每年邀请资深专家与省市领导作专题辅导,促进高端思想交流,提升教研人员咨政研究质效。2022年9月,举办第五届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新型智库讲坛”,通过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国家与地方专家同频共振的全新形式,呈现了一场高层次、高质量、特色化的智库讲坛“精神盛宴”,“一微多端”同步推广,党校新型智库影响力和传播力大大提升。

  (三)打造特色平台。一是积极搭建研究平台。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搭建理论和实践研究平台,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专题研讨会,为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贡献党校智慧。二是联合共建实践基地。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市公安局等部门联系共建研究实践基地,构建灵活高效的研究咨询、交流协作、成果转化机制,孵化高质量智库成果,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强省会建设。

  实施重大课题培育工程带动项目研究增量提质

  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把国家课题申报作为科研工作重中之重。以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工程为抓手,着力深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重大课题申报论证工作由“自由生长”向“定向培育”转变。

  (一)着力强化有组织科研意识。增强科研“组织意识”,发挥好政策机制参谋、精神理念引领、课题策划推动、研究服务保障作用。一是立足政策先行,发挥规划引领,培育申报国家课题的种子课题,国家课题申报水平逐年提升。二是立足激励引领,把国家课题作为职称晋升、考核评价、创新成果认定重要指标,多渠道加大高端成果配套政策激励,让教研人员有“甜头”、有“奔头”。三是立足组织动员,倡导“应报尽报、能报尽报”,整合优势力量,确保层层把关、优中选优、超额报送。

  (二)着力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运用“全生命周期”理念,打好重大课题申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组合拳”。一是围绕选题预审,提前启动、超前谋划、深入挖潜,聚焦问题导向、中国实践和经验阐释,邀请专家进行选题预审把关,“一对一”排序择优。二是围绕申报动员,作为每年科研工作开局重点工作,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亲自动员申报,体现校(院)委对高端课题重视程度和引导鼓劲。三是围绕选题论证,借助专家“外脑”,侧重选题背景、现状、意义等,突出党的二十大精神最新研究和前期成果积累,为教研人员答疑释惑、传授经验。四是围绕课题论证,侧重研究框架、章节、思路等重点板块,邀请专家进行分学科、多轮次、滴管式指导完善。五是围绕报送审核,侧重论证格式、内容层级、图表示例、版面设计等,对申报材料集中审核、规范报送。

  (三)着力激发教研人员内生动力。持续激发教研人员积极性,释放重大课题研究“生产力”。一是弘扬学术精神。遵循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工作规律,倡导“板凳精神”,增强教研人员的学术使命感和攻坚克难的信心决心,形成甘坐冷板凳、沉心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二是修炼科研内功。发挥“经典铸魂”工程牵引作用,开展“集中学+个人学”“研究学+交流学”“带着问题学+突出效果学”3个学习“1+ 1”活动,引领教研人员练好内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教研人员科研成果质量稳步提高,年均成果保持200项以上,高层次刊物发表、理论专著出版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四)着力强化多方联动协调推进。坚持“四方联动、协同发力”,系统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重大课题攻关的团队集群效应。一是科研管理部门明晰“科研工作是关系党校长远发展的大事”的职责定位,强化科研工作基础支撑作用,抓紧抓好组织引导、服务保障工作。二是教研部门作为科研第一责任人,积极联动、系统规划,通过建立导师制和集体打磨论证机制,团队协作、聚力攻关。三是教研人员当好科研主力军,坚守科研“匠心”“初心”,深耕细作、厚积薄发。四是专家集中送“智”倾力指导,建立专家咨询库,定期举办专题辅导会,通过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多学科专家优势互补,传授选题策略、论证技巧及二十大选题热点,提升教研人员课题论证水平。通过系统联动、同向发力,带动省部级以上高端课题申报论证量质齐升。

  实施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工程提升科研影响力和传播力

  实施“1+2+N”学术交流平台工程,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党政部门沟通协作,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学术研讨与交流合作,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一)加强内外协作,深化高端交流合作。同省市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职能部门,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借助高端研究力量、主流媒介助力科研工作。在全市设立64个现场教学点,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实际工作部门政策优势与理论研究部门学术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攻关。

  (二)坚持上下联动,推动三级党校科研协作。与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联合承办“黄河生态文明校长论坛”,围绕建党百年主题举办首届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研讨会,展示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理论研究新作为。加大对区县党校(行政学校)业务指导力度,组织展开多层次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系列科研活动。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网络基本成型,带动区县党校(行政学校)整体科研水平逐步提升。

  (三)积极搭建平台,组织推荐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实施“1+X”任务,组织推荐全体教研人员参加各层次学术研讨活动。近3年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组织推荐全国、全省、全市学术研讨活动70余次,入选论文141篇,高层次理论研讨会论文入选率不断提升。

  (四)畅通内参报送渠道,提升决策咨询成果影响力。一是凝聚科研咨政协作资源。发挥马克思主义(济南市情)研究中心组织引领作用,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基地作用,凝聚校内外研究资源,积极打造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咨政协作平台。二是拓展决策咨询方式途径。利用党校理论研究和市情研究优势,积极提供理论咨询和决策服务。围绕党的二十大、省市党代会、济南两会等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谋划市情研究选题。完善决策咨询高质量成果产出机制,推动形成一批高质量专题研究成果,通过《领导参阅》等内参及时呈报,推动党校智库建设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依托学术社会组织,强化学术交流力度。充分发挥挂靠党校研究机构作用,联合市哲学学会、市科社学会分别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智慧”“当前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理论前沿问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理论研讨会,邀请省社科联、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等单位知名专家进行辅导交流,线上线下参加者达1000余人,学术交流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学术交流平台的协同、叠加效应凸显,有力促进了市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实施五大工程强化阵地建设 努力推动党校科研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扈书乘参加黄河生态文明校长论坛。

  实施学报质量提升工程做优党校理论研究阵地

  遵循“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严守政治标准、学术标准,学报办刊坚决把好“四关”,做强做优党校特有的理论宣传阵地。

  (一)把好意识形态关。一是突出目标导向。以《推动学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指引,明确未来5年学报发展目标与推进举措。二是突出政治导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政治标准贯穿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全过程,确保学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守护好党的理论宣传阵地。

  (二)把好栏目设计关。回应党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主题,动态设置栏目。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专栏,吸纳高端优秀研究成果,充分彰显学报“党校”特质。作为15家期刊之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入选省内社科期刊重点栏目。

  (三)把好刊物质量关。强化“以质取文”,严守刊物质量硬标准。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学报阅评工作暂行办法》等,优化编校管控流程,全面实施质量关口前移制度,确保学术质量、编校质量、文字质量。学报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取得新成效,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8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2021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

  (四)把好编校能力关。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引领编校能力提升,不断创新学习载体,加强编校人员政治学习及业务培训,提高政治把关能力和编校专业能力。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提高办刊质量、强化编校能力等目标,组织举办“期刊质量提升”辅导和参加“专项能力提高”培训班,拓宽办刊视野,提升编校水平。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