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建设迎来新机遇 这些“济南元素”与省政府工作报告同频共振

2023-01-14 07:15:3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范俐鑫 张静

责任编辑:鞠月芹

  1月13日,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省长周乃翔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的报告里,绘就了2023年及今后五年山东发展蓝图。细读这份报告就会发现,涉及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起步区建设、营商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济南元素”频频涌现,释放出加快强省会建设的强烈信号。

  关键词: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阔步迈进“黄河时代”

  五年来,强省建设取得三大标志性成果,报告提出,“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获得重大进展”被放在首位提出。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紧抓发展机遇,从“大明湖时代”跨入“黄河时代”。

  济南制定出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开展入黄支流综合整治,实施济西、白云湖等湿地公园保护修复,完成黄河百里风景区中心景区景观提升工程,节水典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形成景观效果。

  今后,济南将全面做好黄河长治久安、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工作,与沿黄城市携手推进“一字型”大通道建设,引导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跨区域联动,畅通黄河流域经济循环,带动沿黄地区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济南起步区加快建设

  报告提出,五年来,山东矢志推进强省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成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起步区方面,山东今年将“突出交通优先、生态优先、配套优先,超前布局教育、医疗、社区商业等配套设施,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示范片区。高水平推进黄河大桥复线桥、综合医疗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加快国家电投氢能产业基地建设”。

  起步区既是济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也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如今,起步区加速起势,发展规划获批实施,“1+4+16+N”规划体系逐步完善。2022年,累计签约141个高端优质项目、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

  今年,济南将加快起步区聚势突破。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启动区3个综合性规划和16个专项规划审批实施。加速大桥组团建设,建设省属企业新动能项目总部集群,加速完善新城区功能,全面加快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孪生城市”。

  关键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济南当引领作示范

  作为强省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在报告中被明确提出。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使命。作为省会,济南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争创碳中和示范城市。2022年,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当引领作示范,谋划推动41项重大政策和258个重大项目。

  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济南被“点名”达40余次。到2025年,济南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将实现位次前移,在全省经济首位度达到16%,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

  今年,济南将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创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深入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谋划实施一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推动部分区县、园区、企业开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

  关键词: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报告提出,这五年,山东改革开放优势显著增强,“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成立三年来,形成了65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推出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键确认制”等265个创新案例,其中19项首创性成果被有关国家部委认可。

  济南提出,今年将持续完善提升大开放体系。增强国际陆港枢纽功能,推进“齐鲁号”欧亚班列(济南)集结中心建设。健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政策共享、协同开放机制,加强综保区与起步区联动创新。提升中欧绿色制造产业园、中德企业合作区、中欧装备制造特色小镇、侨梦苑等载体功能等。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争取济南、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

  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争取济南、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启动济青发展轴带三年行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走廊,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

  日前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省会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万亿元以上,常住人口达到3800万左右。同时提出深入实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以“一小时通勤圈”为半径,编制实施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

  着眼于建设现代化济南都市圈,济南将加强核心圈层同城化发展,推动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加快推进济泰、济淄同城化和济齐融合发展。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融通、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培育济青科创智造廊带。

  关键词:金融改革加快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报告提出,“加快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自2021年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济南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顶格推进机制。目前,已设立科技支行等特色银行机构20家、科技特色保险机构7家,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8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超过2.5万亿元。

  今年,济南将聚焦建强用好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集中优势资源持续加码推进试验区建设。办好2023中国(济南)科创金融论坛,加快建设提升中央科创区,设立和引进一批特色化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交易,支持科技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关键词:新基建支持济青建设国家E级超算中心

  报告提出,2022年,“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国家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产业数字化指数均居全国首位”。新基建方面,山东将“支持济青建设国家E级超算中心,累计开通5G基站20万个、确定性网络1万公里以上,争取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户”。

  近年来,济南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一体推进,跻身国家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前列。

  山东此前明确提出,今后将提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积极发挥济南、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集聚辐射效应,建设济南、青岛国家E级超算中心。今年,济南将着力建设数字济南,加快塑造省会发展数字优势。其中,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8%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关键词:营商环境支持济南争创国家创新试点城市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报告提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2022年,济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成“泉惠企”服务企业综合平台,“在泉城·全办成”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今年,济南将围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立法,研究出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政策举措升级版。同时,纵深推进“在泉城·全办成”改革,完善提升“泉惠企”综合智慧平台。

  关键词:对外贸易深化济南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报告提出,“用好16市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海外仓布局”,“深化济南、青岛、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国家数字、文化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2022年,济南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力度,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656家,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219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50%以上。

  今年,围绕推动外贸增量提质,济南将深化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大力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150家外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500家以上,力争全市进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关键词:人才建设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提出,“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用好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机制。”

  2022年,济南有效落实人才政策“双30条”,高层次人才加快集聚,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60万人。日前,在由智联招聘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22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济南获得“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奖项。

  围绕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积极融入国家人才战略布局,济南提出共建济青人才集聚平台。同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将优化提升海右系列重点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引进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齐鲁大工匠、高技能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关键词:基础设施今年建成济郑高铁、济青中线智慧高速公路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报告提出,2023年,山东大力深化基础设施“七网”行动。高铁方面,加快建设雄商、津潍、潍烟、济滨等6个项目,建成济郑、莱荣高铁。高速公路方面,开工济南至宁津等13个项目,建成济青中线智慧高速公路。机场方面,加快济南机场二期建设。航运方面,小清河全线复航。

  2022年以来,济南161个交通重点项目全部按照时间节点开工,铁、陆、空、地、水全面发力,完成投资660亿元,同比增长15%。济南提出,今后将构建更加畅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以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一轴二廊三通道”综合交通主骨架,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和“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网,积极推动济南至济宁、莱芜至临沂等高铁工程,推动“四网融合”轨道交通网覆盖全部区县。

作者:范俐鑫 张静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