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国铁济南局济南西工务段的钢轨探伤工整装待发。
国铁济南局济南西工务段济南西探伤工区工长季风运和工友使用钢轨探伤仪对钢轨进行探伤。
探伤工推动着几十斤重的打磨机,用高速旋转的砂轮把钢轨表面的肥边、掉块去除。
国铁济南局济南西工务段钢轨修理工区工长杨杨进行作业前人员及工机具清点。
季风运是位老探伤工,30年来从普通工人到国铁济南局首席技师,累计探查钢轨近万公里。
寒风之中,“钢轨医师”们趁夜“出诊”,只为不漏掉一处伤损。
钢轨探伤工要在仅有的3个多小时空窗期里,争分夺秒一节一节为轨道进行“B超”检查。
高铁之上,他们为一毫米的偏差,深夜里打磨出最美的火花;寒风之中,他们趁夜“出诊”,只为不漏掉一处伤损。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立币不倒,正是有他们耕植毫厘间,守护旅客稳稳的幸福。让我们一起走进昼伏夜出的“钢轨医师”。
高铁白天运营,夜间停运检修。高速冲击下,钢轨细小的损伤都有可能影响高铁运行安全,寒冬腊月,更是钢轨折断多发期。钢轨探伤工要在仅有的3个多小时空窗期里,争分夺秒一节一节为轨道进行“B超”检查。
季风运是位老探伤工,从普通工人到国铁济南局首席技师,从普速到高铁,近30年来一直与钢轨打交道,累计探查钢轨近万公里,检出轨道伤损千余处,从未遗漏,是大家公认的钢轨“神探”。
0时30分至4时30分,是钢轨“医师”们的作业时间,昼伏夜出、披星戴月早已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每当最后一趟高铁驶过,他们顶着头灯,抬着上百斤重的设备踏上高铁,为钢轨“治病疗伤”。寒风袭人,耳朵很快失去知觉,双脚也被冻得发麻,季风运和工友为求探伤精准,要跪在钢轨上一遍遍核查,一跪就是20多分钟,冬天裤子被磨破,膝盖也常常跪出了血印。
季风运常说,高铁速度越快,对安全要求越高,钢轨探伤的技术也要与时俱进。在他看来,钢轨探伤最难探的是轨底和道岔岔尖,由于角度不好找,波形难分辨,容易漏检和误判,采用传统方式效率也低。为不漏掉一处伤损,需要加密探伤周期,找出探伤重点,改进探伤方法。季风运带领工友尝试涡流探伤、磁粉探伤等新技术,提高判伤精度。他还发起成立了全路“零误差”高铁钢轨探伤创新联盟,带头研究总结高铁伤损的多发部位并总结规律,取得15项技术革新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探伤人才。
在列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反复碾压下,再好的钢轨也会产生不良痕迹,这些不良痕迹有时会引起列车晃动,影响旅客乘车体验。探伤之余,铁路工人还会化身钢轨“美容师”,他们推动着几十斤重的打磨机,按照“工”字形轮廓在钢轨上来回摆动,用高速旋转的砂轮把钢轨表面的肥边、掉块去除。被精心打磨过的钢轨,不但可以改善轮轨接触,让高铁运行更平顺,还能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钢轨人工打磨,看起来是个粗活儿,实际上很精细,打磨精度要控制在0.1毫米内,就像头发丝那样。”37岁的钢轨修理工长杨杨说。打磨时火花四溅,如烟花般耀眼,打磨过程对工人们的观察能力和力度掌控能力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根据方案数据打磨,还要随时测量钢轨轮廓。“一根钢轨有16个面,打磨机也要调整16个角度,这需要的不仅是耐心,还有毅力,如同在美容院做深度护理。”
打磨钢轨的火花虽然漂亮,但飞溅的火花和铁屑却很容易将人灼伤。杨杨和同事只能一年四季穿着厚实的长袖衣长腿裤开展打磨作业。打磨产生的铁屑、飞灰很烦人,一趟活下来,杨杨他们的耳朵里都是灰尘,口罩更成了黄黑色。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正是有了季风运、杨杨这样的钢轨“医师”保驾护航,齐鲁大地的铁路事业才能像飞驰的高铁一样又稳又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打造“轨道上的山东”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