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看不见、巡查耗时间?济南“治黄人”用上智慧化解决方案——千里眼巡河

2023-02-02 07:39:5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曹雅欣 张有水 郝倩

责任编辑:颜甲

  拍摄时间:1月31日

  拍摄地点:黄河济阳管理段

  拍摄内容:“智慧黄河”建设助力一线巡查

天黑看不见、巡查耗时间?济南“治黄人”用上智慧化解决方案——千里眼巡河

“智慧黄河”让巡河“足不出户”。

  “您已进入危险区域,请立即撤离!”

  1月31日上午,在黄河济阳段,一位散步的老人无意间靠近了大坝旁的危险区域。头顶的摄像头及时检测辨别出人脸信息,大喇叭立即喊话,老人的脚步很快向反方向挪动。值班室里,济阳黄河河务局济阳管理段段长常斌松了一口气—他眼前的大屏幕上,刚才的一幕呈现得十分清晰。

  不仅是人员靠近能自动报警,现在济南建设的“智慧黄河”还能实现无人机巡查、智能测绘各种数据、实现各管理段远程会商……就连一块根石的松动,也逃不过“黑科技”帮手的眼睛。

  过去 巡河是个麻烦事儿

  值班室内,常斌看着大屏幕上各个摄像头传回的画面。轻轻点击鼠标拉出一个方框,局部画面就会被放大,黄河两岸一草一木、一石一人都清晰可见。在巡河一线工作近20年,这样的智慧化手段是常斌从未想象到的。

  “‘巡河’这两个字看起来简单,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容。”常斌说,日常巡查包括黄河水面宽度和流量、堤坝上的防汛物资是否完备、根石是否被冲击松动、两岸是否有群众进入危险区域、相关设备是否有损坏……在济阳管理段,工作人员每次巡查需要驱车近20公里,耗时2小时左右,其中还有两处靠水工程需要进行河势勘察。根据黄河水流量级别,每天的巡查次数也不同,“有时候汛期巡查频率高,上一组还没回来,下一组就要出发了。”

  常斌说,这些年来省、市河务局等上级领导对基层黄河管理十分重视,照明灯、摄像头都有配备,不过在实际使用中还有不便。“过去摄像头是通过4G网络进行传输,信号不稳定,阴雨天‘掉链子’。照明灯是太阳能供电的,在汛期连续雨天的时候,它就亮不起来。”常斌带记者走在巡查路上,紧邻黄河的窄窄的小路上铺满石块,即便是大晴天行走也会时不时脚下一滑。“汛期的我们要经常测量水位,夜晚也不间断。两人一组摸黑作业,一人腰上绑着安全绳探出身子,一人拉紧安全绳确保安全。”常斌回想打着旋涡的湍急水流,心中十分感慨。

  “夏天看水流,冬天看冰凌,四季观测河面宽度、根石坡度,都是需要我们肉眼辨别的,数据不精准;回值班室后再填写各种表格上报,也不及时。”常斌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过去是普遍现象。济阳黄河河务局下辖5个管理段,其中仁风管理段距局机关近30公里,遇到大小会议、学习,工作人员要耗费不少时间在路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线职工的现实需求。

天黑看不见、巡查耗时间?济南“治黄人”用上智慧化解决方案——千里眼巡河

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巡河。

  现在 智能“千里眼”来帮忙

  从2022年初启动“智慧黄河”平台建设开始,常斌和同事们面临的困难成了过去式——

  济阳区河务局展开“三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高清摄像头安装了72个,全部是市电接入、光纤传输,再大的风雨也切不断信号;6套远程会商系统,打开大屏就能“面对面”交流,时间不再浪费在路上;在12处险工、控导工程安装大功率照明设备79套,照亮巡河路上每一个角落……“看,我们从手机上就能操作打开或关闭照明灯。”常斌在手机上轻触一下,大屏幕上的照明灯就亮了起来,这样的智能化操作既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又能做到节能环保。最让大家兴奋的,是新加入巡河队伍的无人机“兄弟”。

  “我们的无人机已经设定好了航线,起飞后按照航线巡查,到固定的点位就自动拍照留存。”站在黄河岸边,工作人员熟练操作无人机起飞,它沿着黄河中间位置飞过,代替了工作人员跑腿,把巡河时间缩短到15至20分钟。配合高清摄像头,已经实现24小时不间断对重点工程、坝岸进行监控。“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及时发现险情,保证了防汛救险‘抢早抢小’。”常斌说,无人机在每个固定点位拍照、录像,便于通过图像对比数据,预判可能出现的情况。

  数据测算也能实时进行。常斌用鼠标点击水面一侧,将直线拉动到另一侧,水面宽度信息就显示在大屏幕上,取代了之前的肉眼观察,数据更准。“我们还用上了手机App,巡查情况、相关数据可以一键上传。”常斌打开智巡App,它通过填充巡查、业务、检查等模块,关联起防汛、水政等多个业务数据,一次巡查、共享共用,“云上巡查”的辐射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工程巡查无纸化、全天候、智能化。

  未来 迈向“数字孪生黄河”

  “对我们一线职工来说,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无人机的操作。为了用好它,我们进行了很多次培训,省局还组织了无人机操作比赛。”常斌说,看着伙伴们逐渐熟练应用这些工具,他对未来巡河迈向更加智能的时代很有信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市已经全面完成“智慧黄河”建设。

  “按照‘智慧黄河’建设要求,我们积极推进‘三个全覆盖’建设,全市共建成了视频监控305个,建设远程会商系统28套,购入无人机24架,基本覆盖了济南黄河所有主要工程和重点的浮桥、交通桥、桥梁等。”济南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处副处长李国告诉记者。

  “智慧黄河”是黄河治理迈向下一个新阶段的基础和探索。济阳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魏国介绍,该局对下辖张辛险工、张辛控导及张辛引黄闸进行了倾斜摄影,拍摄了1500余张高清图像,导入电脑后进行了3D模型重建,多角度、全方位还原水利工程的实际分布情况,实现了模型展示、位置标定及距离、角度、面积测量等多种功能。

  为什么要进行3D建模?记者了解到,2022年5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印发《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规划(2022—2025)》,要求“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黄河”,为黄河流域“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提供数字化场景和智慧化模拟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带动黄河保护治理现代化。

  今天的“智慧黄河”,明天的“数字孪生黄河”,让一线基层治黄人切实感受到智慧化、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和意义,更让人们看到了黄河流域治理的灿烂未来。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张有水 郝倩)

作者:曹雅欣 张有水 郝倩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