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化工作法” 实施“五大工程” 堤口路街道以“探路者”的姿态开新局

2023-02-04 11:05:2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浩

  每个领导干部不仅包挂社区还要联系企业,班子成员带头走出去招商;要为企业固定一位街道联络员,有任何问题都要盯上靠上……2月3日上午,天桥区堤口路街道召开2023年重点工作推进大会,堤口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华围绕“项目突破”对全年工作进行统筹布局。

  “副市长、天桥区委书记韩伟在全区重点工作推进大会上,为做好全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用好用活‘四化工作法’。即围绕‘工作目标具体化’,落实‘工作任务项目化’,推行‘重点工作工程化’,实行‘工作流程规范化’,实施‘五大工程’抓好工作任务落实,确保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张华说。

践行“四化工作法” 实施“五大工程” 堤口路街道以“探路者”的姿态开新局

堤口路街道辖区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一年,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同比增长40.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8亿元,限额以上贸易业销售额完成16.5亿元,限额以上贸易业零售额完成2.52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8.3亿元……2022年,堤口路街道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扬。

  不仅如此,在过去一年,堤口路街道开展招商活动20余次,指导培育8家“四上企业”新增入库,推进9个雨污分流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打造8个垃圾分类模范小区、3个垃圾分类模范单位、2个生活垃圾分类房,拆除70处违章建筑约2600平方米,打造了1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9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完成新增就业2297人,推进社区网格“帮代办”服务,累计开展为民服务3000余次……这些数字铺就了堤口“幸福路”。

践行“四化工作法” 实施“五大工程” 堤口路街道以“探路者”的姿态开新局

堤口路街道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的一年,践行“四化工作法”实施“五大工程”

  作为天桥区最大的城区街道,堤口路街道既有城区办事处的特点,同时又兼具沿黄河办事处地域大、人口多、经贸发达等特点,基础条件优越;辖区骨干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众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雄厚。

  同时,该街道仍有约1500亩地块待开发,拓展发展空间潜能巨大,随着助推“六三七”研究所顺利外迁,将进一步打破周边片区开发瓶颈,为辖区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机遇多、目标明,堤口路街道从实际出发,践行“四化工作法”,实施“五大工程”狠抓落实。

  坚持以“四化工作法”,实施蓄势赋能工程,推进街道经济发展提速度。狠抓经济运行。紧盯关键经济运行指标,建立“周监测、月调度、季盘点”工作机制,确保不折不扣抓好全年经济指标任务落实落地。狠抓项目建设。做好9个在建项目全程跟踪和协调服务,责任到人,推动项目早日竣工交付、投产达效;全力以赴协调“六三七”研究所外迁,突破发展瓶颈,争取早日打开项目建设新局面;加快推进济锅东厂区、济齐路西地块、交校西地块项目开发建设步伐;重点围绕智能交通、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开展产业招商,加速形成产业集群等。

  坚持以“四化工作法”,实施环境重塑工程,推进城市“颜值”提亮度。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依托街道城管数字化指挥中心,融合“济南掌上城管”等线上程序和已接入的视频监控等设备,构建“一屏统揽、一门受理、一体派单、联合处置、实时追溯”的城市运转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综合执法标准化水平,以社区“城管工作站”为载体,以城市管理“145工作模式”为抓手,探索建立街道综合执法平台;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聚焦重点区域“治脏、治乱、治差”,提高主次道路环卫保洁清扫标准,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等。

  坚持以“四化工作法”,实施暖心惠民工程,推进民生保障提温度。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网格帮代办”模式,打造“乐业堤口”创业服务帮代办、“乐居堤口”为民服务帮代办2个政务服务品牌;持续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大力推进“堤口人社服务魔方矩阵”项目,多措并举开发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争创市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标杆;完善街道医保工作站和社区医保工作点建设,把医保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坚持以“四化工作法”,实施基础加固工程,推进社会治理提力度。聚焦基层协商民主,利用好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政协“商量”工作室,深化完善“协商民主+”模式,引导和带动各方积极参与辖区共治共建,合力推进基层治理上水平。聚焦辖区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加大对重点人员的稳控力度,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一线。聚焦网格化治理,大力推广“网格+居民议事”“网格+志愿服务”“网格+化解风险”,探索构建“网内自治、网间共治、网格善治”的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以“四化工作法”,实施红色领航工程,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度。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围绕机制建设、组织振兴、融合共享、长效管理,筑牢工作基础。加强党建品牌建设。以网格党支部和党员先锋志愿者为载体,以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为阵地,以整合和派送“家门口”的服务为主要功能,打造“家门口的红色驿站”。加强全域共商共建,全面深化“135”全域党建模式,在街道大工委的基础上,分类重组成员单位,推动党建链引领服务链、促进合作链、带动发展链。结合“人才街区”,打造2个“15分钟人才服务圈”。 (本报记者张素芬通讯员史大鑫)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