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解项目突破 赋能发展突围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共议“项目突破年”

2023-02-10 07:57:1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李娜 肖明君 摄影/李娜 朱爱婷

责任编辑:李欢

智解项目突破 赋能发展突围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共议“项目突破年”

智解项目突破 赋能发展突围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共议“项目突破年”

  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济南市召开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十大领域,发出了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

  聚焦项目为王谋发展,本期理论版特邀四位“理响泉城”智库专家,结合济南实际,共议“项目突破年”,为拓宽项目建设“源头活水”启思谋动,寻求破题路径,赋能泉城高质量发展。现将智库专家发言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智解项目突破 赋能发展突围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共议“项目突破年”

 董彦岭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智解项目突破 赋能发展突围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共议“项目突破年”

  徐加明

  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智解项目突破 赋能发展突围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共议“项目突破年”

  马德坤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解项目突破 赋能发展突围 ——“理响泉城”智库专家共议“项目突破年”

  李少星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理响泉城:泉城大地实干迎春,“开年大会”意义重大。您认为将2023年作为济南市“项目突破年”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是什么?

  董彦岭:市委书记刘强在大会讲话中强调,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随后又提到项目化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项目建设成效是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准。可见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的高度重视。济南市将2023年定为“项目突破年”,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疫情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将2023年定为“项目突破年”,可以让全市上下更加聚焦项目、招引项目、投资项目、运营项目,在区域竞争中抓住要害,抢得先机。二是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具体化,具有指向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部门、地方和企业的发展成效、干部的德能勤绩,都可以在项目发展上得到体现,具有可视化、可比较的特征,有利于激发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响泉城:“开年大会”提出,今年将围绕十个领域进行突破。您认为真正实现突破的路径在哪里?

  徐加明:首先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是要通过项目投资、项目建设去推动,投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持续推动力。投资落地,要靠好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其次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方式和成效。此次大会提出将围绕十个领域进行突破,充分体现了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实践的思想引领。

  第三要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靠项目、靠政策,也靠环境。营商环境优,则企业发展好。

  第四要切实以高能级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聚焦重点抓落实,切实把项目突破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强省会建设的强有力抓手,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强化创新引领,强化转型升级,强化数字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强省会建设蓄势赋能、强基筑台。

  第五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鼓励干事创业。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市场思维,遵循经济规律,摸清家底,对产业基础、资源要素、市场主体要了如指掌,实事求是,坚决不打“糊涂仗”、不搞“花架子”、不当“太平官”;要有掌控市场经济运行的能力,善于从市场角度想问题作决策,重点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预判能力、实战实操能力、有效落实能力;要主动担当作为,拿出“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紧盯项目、抢前抓早,牢牢把握工作主动;要建立起责任落实机制、纵横贯通的经济网格机制、精准精细的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并落实好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合理划定界限,真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为敢作敢为、担当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和保障企业家勇于开拓创新。

  ●理响泉城:近年来,济南在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中下足了功夫。此次会议提出“建设完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济南现实之需,推动绿色发展应该如何发力?

  马德坤:会议提出的“建设完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是对济南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定,是下一步推动济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建设完善新型能源体系方面。一是培育新能源经济结构。二是构建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体系。三是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构建区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最后,推动新型能源领域合作。

  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方面。首先,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市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加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的宣传,进一步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泉城环保世纪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其次,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扩大节能环保汽车、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绿色产品供给,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最后,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引导企业深入执行绿色采购指南。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和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

  数字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治理精度、准度。一是推动信息技术与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通过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红外检测等设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实时采集污染源、环境质量,精准识别、及时追踪新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快速分析问题并推算发展态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二是推进生态治理信息化,一方面缓解相关部门人员缺失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的方法;另一方面更好满足公众对于环境状况的知情权,有利于激发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汇聚治理合力。

  ●理响泉城: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打造城市软实力也作为十大领域之一被列入“突破”之列,济南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打好打赢城市软实力提升总体战?

  李少星:济南市在硬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到达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开始重视软实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性作用。对此我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第一,制度是济南城市软实力的核心问题。制度涉及方方面面,对城市治理、社会参与共享、经济管理调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第二,用好文化元素,提高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济南的文化多元且丰富,有龙山文化、山水文化、泉水文化、红色文化、名士文化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色文化,通过有渗透力的传播手段,打造文化影响力。

  第三,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城市要有文化品牌,城市企业也要有企业品牌。有了好的企业、好的品牌,谋划好企业、产品跟城市之间的关系,形成互促共进的关系。

  第四,要以老百姓为中心。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都要坚持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只有真正让人们觉得城市有温度,真切感受到尊重、便捷,才能招才引才,提升城市软实力。

  ●理响泉城:项目突破离不开人才支撑,而且本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在新的城市发展阶段,如何提升我市人才工作的整体竞争力、影响力、开放度?

  李少星:人才是打造区域性中心、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和最重要的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些重大战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围绕人才做工作,不仅是国家需要,也是城市发展需要。关于人才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包括人才待遇、人才发展环境、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人才市场化服务、人力资本多元价值的挖掘和发挥等。围绕招才引才工作我谈以下几点。

  一是环境留人。一方面做好硬环境,如公共服务、城市交通、空气质量等,硬环境是招才引才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济南市生态环境、交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为济南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另一方面则是做好软环境。它包括文化、社会等因素。在招才引智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给人才提供一个竞争氛围、环境。优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要破除传统体制机制存在的有形或无形的约束和制约,这个问题要特别重视。

  二是平台留人。要给人才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或者机会,归根结底是通过项目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给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大空间。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人才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人才。这就需要打通发展与人才之间的良性循环。目前要通过项目突破、项目打造,为产业规划、产业定位搭建平台,给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推动招才引才这项工作。

  三是在人才市场化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探索。2018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济南市开始围绕人才金融、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做工作。这项工作纳入到国家发改委的产业指导工作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试点、人力人才金融。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需继续强化。通过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逻辑,以市场化形式推进人才工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更持续、更有内生动力的人才体制机制。

  ●理响泉城:本次会议明确十大领域第一批13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4万亿元。其中,区域协调发展投资为1429.6亿元,位列榜首。济南为何如此重视区域协调发展?

  董彦岭:对济南而言,区域经济存在发展不够平衡、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待推进的问题。从区域发展差异来看,济南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强县弱的特征,中心强、周边弱。如果这些实力较弱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势,济南的整体实力将有一个质的跃升。以项目投资的方式平衡区域发展,是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的有力抓手。另外,济南区域广阔,区域发展一体化和协同化水平有待提升,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对于平衡区域发展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理响泉城:推动项目落地,要遵循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因此,项目突破与新动能“破茧成蝶”是同步的。接下来应该如何打破常规思路,实现创新发展?

  马德坤:过去几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开创了新局面,济南起步区加速起势,发展规划获批实施,“1+4+16+N”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建议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关键。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着力搭建科技平台,加快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高标准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积极推进各种科学装置、医疗数据平台、医学中心的建设发展,打造黄河战略重点实验室。同时,要积极开展生物、化学等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实施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北斗星动能、氢进万家等科技示范工程,积极创建空天信息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此推动济南的科研创新发展。

  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总抓手,强化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地位,从实际出发,加快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布局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未来科技产业,建设优势特色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环境问题整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土地利用等各项规划中,真正使广大群众从生态环境保护中获得绿色福利,努力把济南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理响泉城:企业是创新主体,更是活跃在项目一线的主力。在全市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势头过程中,怎样引导企业抓住、用好产业新机遇,蓄势发力寻求新突破?

  徐加明:一是紧盯科技创新,加快前沿技术革新与能力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济南是国家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明确了发展数字先锋城市新定位,并通过高起点、系统性谋划布局,多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已先后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空天信息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济南是国内量子产业的先行者,聚集了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迅量子芯、国耀量子雷达等机构,打造了完备的量子技术产业链,实现了量子产业集聚。

  二是强化产业赋能,进一步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聚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济南在构建更具韧性的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行一步,实现了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创新动力蓬勃迸发、数字赋能态势强劲、绿色低碳成效彰显、营商环境系统重塑,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三是放大产业优势,打造产业共同体。济南在促进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链式发展,进一步培育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空天信息、透明质酸、生物质材料6个产业共同体,就是要突出具有行业领军的龙头企业,把各个领域的产业优势放大化,形成“链主+龙头”推进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先发优势。

  四是有效推动资源整合与融合。“新赛道”瞄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关键是要结合产业自身特点,在遵循产业和企业发展规律,立足本地既有的优势产业和要素禀赋基础上,优先考虑产业升级和科技赋能,来提升原有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要正确处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真正摸对企业需求,打造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弹性空间。

作者:李娜 肖明君 摄影/李娜 朱爱婷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