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画像 | 68岁农村画家手绘地方历史—— 闻韶故里一支笔

2023-02-15 08:49:0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飞 张群

责任编辑:王浩

融媒·画像

  人物速写

  姚永胜,68岁,农民画家。在“济水韶音博物馆”这间5平方米大小的工作室里,层层叠叠地挂满了姚永胜近期的作品。此刻,他正坐在桌前,握着毛笔,气定神闲地画着一幅兔子水墨画。

融媒·画像

  “要是那年我考上了中央美院,现在就不会被人叫农民艺人了,就可能成了真正的画家了……”

  说起学生时代的梦想,如今68岁的姚永胜眼神里依然流露着向往。虽然没能考入梦想中的学府,但姚永胜的人生路始终没与美术分开。

  看,在济阳区曲堤街道北街村的这处博物馆里,大到彩色墙绘,小到方寸大的指示牌,都是姚永胜精心画出来的。

  美术,承载着他的梦想,也为一家人带来了富裕的好生活,如今又赋予了他新的使命。

融媒·画像

  农村娃儿学艺术

  他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帮着家里种地了。但在我家,地里的活儿都让哥哥姐姐干了。”姚永胜说,小时候的他无疑是那个时代里的“幸运儿”。特别是在农村,能省吃俭用供孩子学艺术的家庭是相当少的。

  “那时候不兴交学费,管老师一顿好饭,就能跟着去他家里学一节课。”姚永胜回忆道,当时的肉包子5分钱一个,是家里从来不舍得买的“珍馐美味”。父亲每次买十个,用来给他“请老师”。

  “我的老师擅长工笔画,每次他先画一遍,我在一旁仔细看。他家里还珍藏着不少名画,我还记得有一次他拿出一幅任伯年的作品让我临摹。”

融媒·画像

  济阳曲堤街道因孔子与闻韶台的传说被称为闻韶故里,姚永胜打小就对这里的历史故事烂熟于心。家庭的支持,也让他获得了当时很多农村孩子没有的学习机会。渐渐地,他开始学习创作一些反映农村生活变化和社会变革的作品。画艺不断进步,他也大胆向周边城市报刊和画展投稿。

  “我17岁时画了一幅一米二宽的《送粮忙》,画的是农民喜获丰收、推着车交公粮的场景,当时还在德州举办的一个美术画展上展出了!”这幅画,也给了姚永胜想要报考美术学院的信心。

融媒·画像

  画艺不断精进

  收获一摞“红本本”

  恢复高考后,当时还不满20岁的姚永胜信心满满地填报了中央美术学院,但却未能如愿。“现在想来,当时心气太高了,出去考试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打那时起,高考梦碎成了姚永胜的一块心病。

  落榜后,姚永胜在当地的一家供销社当起了美工,负责画商品广告宣传画。“香烟、糖果、白酒、暖壶……供销社来了什么新货,我就画什么。”20世纪80年代初,做小生意的人多了,姚永胜也辞去供销社的工作,自己开了一家美术工艺装裱店。也就是这家店,为此后他的一家带来了富裕的生活。

融媒·画像

  卖字画、收古玩、装裱……靠着手艺,姚永胜渐渐在十里八乡有了名气。”那时候我还不到30岁,可以说在曲堤街道已经混得上榜了。说起画画,我也算是曲堤的‘一支笔’了!”姚永胜自豪地对记者说,靠着这家店铺,他在20年间赚了三套宅院,给老婆孩子带来了富裕幸福的日子。

  在此期间,姚永胜抓住一切可以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精进画艺,参加过多次画展,也取得了不少荣誉。有人叫他农民艺人、农民画家、乡村手艺人……

  “家里的红本本,太多了!”

融媒·画像

  画出古镇的历史与风情

  农民画家有了新使命

  握了大半辈子画笔的姚永胜,这几年又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那就是这家“济水韶音博物馆”。这里记录和展示着济阳曲堤古镇各个年代的历史文化故事。除了老物件展示,博物馆还以绘画的形式讲述着许多传说和故事。一面面墙壁上,展示着曲堤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而这些画的作者正是姚永胜。

融媒·画像

  在一间5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墙上挂着姚永胜近几个月完成的作品。这一系列“曲堤八景”他已经画完了5幅。画面均根据古文描述等参考资料完成。现有县志中八景的图画较少,后人在了解历史时往往没有直观的感受,正是因此,姚永胜想要填补这个空白,丰富历史记载。

  “曲堤古镇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果不加以记录,以后的年轻人可能再也不能了解这些历史。前半辈子光为小家打拼了,我现在老了,也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抚摸着墙壁上自己画下的这些故事,姚永胜感慨良多。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张群)

作者:王飞 张群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