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档案
“小村”董家村,从不“以小自居”。在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带领下,这个村庄把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一步步在人居环境、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2月22日下午,在济阳区济阳街道董家村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让董家村人引以为傲的“荣誉墙”。一眼望去,金灿灿的牌子摆满一面墙,其中不乏省级以上荣誉,大大小小近20个。董家村驻村第一书记杜晓东踮脚拿下放在上层的一本荣誉证书,喜滋滋地打开向济南日报记者展示:
“看!我们前不久在‘乡村振兴大比武’中获得了一等奖!还有这个,是去年获得的省级‘五星级党组织’称号!当然,在市级我们也是五星级!”
记者仔细一看,这些荣誉,有关于村容村貌、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的,还有关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可以说,荣誉墙上的一颗颗“星星”,个个都“含金量”十足。
村庄的面子有了
一走进董家村,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干净。这里的道路宽敞,家家户户打理得整洁利索。走在街上,迎面遇到的村民,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向你打招呼。
董家村人口只有460人,土地800亩。这在济阳街道算是个“小村”。虽然小,但董家村人从来不“小看”自己。
“别的村有的,我们都要有,而且还要做得更好。”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东说,从2014年起,村子从村容村貌改造入手,一步一步将村庄变成了如今秀丽的模样。也就是从那时起,董家村开始了“追星”之路。
“2014年,我们当时有发展旅游的想法。但村容村貌跟不上,只能先从这里入手。”张建东回忆,当时最大的难题是“改厕”。村里人都习惯将厕所建在路边,为了劝说大家将厕所迁到院子里,村“两委”成员和党员骨干没少下功夫。他们先是挨家挨户做工作,又带着村民代表去其他村子实地看改造后的效果,回来后又根据每家的地形和院落情况,设计了不一样的施工改造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党员全程参与,保证施工质量。
第二年,董家村作为农村改厕示范点在全区推广;第三年,董家村获得了“省级卫生村”荣誉称号。
村庄的腰包鼓了
董家村虽然小,但紧挨着城区。一直以来,不少村民靠着外出打工、进城做生意,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可是村集体经济一直较为薄弱,2014年的时候,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几年前,张建东靠着自己的乌枣加工手艺,带领村民种植枣树,发展起了种植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或者资金入股,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分红。近几年,合作社发展的产业也在不断变化,董家村通过建厂房,吸纳了外来企业入驻,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解决了一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村里的一家黑陶加工企业,是近几年引来的。对此,张建东有自己的盘算,“咱们村既然发展旅游,就要有文化支撑,这个非遗文化项目,肯定能给咱旅游产业增色!”
从黑陶展览馆出来,记者看到了一个粉皮生产车间。张建东介绍,这也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其中一个产业。现在粉皮已经有了稳定的销路,厂房虽然不大,但能解决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就业问题,也能给村集体带来收益。
也正因为此,近年来,董家村陆续获得了“发展集体经济先进单位”和“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2022年,村集体收入已经超50万元。
真心赤诚追星不止董家村虽然不大,但却有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主心骨”挺起来了,村里的各项事宜都进行得顺顺利利。
“跟老百姓打交道,就是要靠一颗真心。”杜晓东说,最打动他的,是发生在去年冬天的一件事。
“那天特别冷,有一户人家的自来水管道冻裂了,那口小井里溢出来的水得到膝盖这么深,我往外提水的时候手都冻得伸不开了。可老洪,二话不说就跳进去抢修了。”杜晓东说的,正是支部委员洪秀禄。“你说,就这劲头,老百姓能不支持咱们的工作吗?”杜晓东说,自打那时候起,他们将全村的自来水管道全部重新铺设改造,并建立了一户一表。对于村民和企业的需求,他们也是随叫随到,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如今,村庄的各项产业发展得顺风顺水,旅游产业增加了民宿、研学等板块。看着墙上那块省级“五星级党支部”的奖牌,张建东和杜晓东满怀信心,“争取每年都有大亮点,月月都有小亮点!”显然,在“追星”的路上,他们丝毫不想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