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国内首个“5G+机器人”自动化生物厨余垃圾利用项目 厨余垃圾就地“变身”蛋白虫、有机肥

2023-03-09 07:20:54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李焜染

责任编辑:李欢

探访国内首个“5G+机器人”自动化生物厨余垃圾利用项目 厨余垃圾就地“变身”蛋白虫、有机肥
探访国内首个“5G+机器人”自动化生物厨余垃圾利用项目 厨余垃圾就地“变身”蛋白虫、有机肥

  山东欣兆源生物能源处理中心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焜染 摄

  厨余垃圾经过破碎机打磨成浆料,浆料通过管道运输进行自动布料,经过黑水虻过腹转化,产生蛋白虫和有机肥……近日,在山东银座集团玉函路店内,一个“5G+机器人”自动化生物厨余垃圾利用项目落户,这是国内首个实现“5G+机器人”自动化生物厨余垃圾利用的就地处理项目。

  “5G+机器人”生物厨余垃圾处理再添“黑科技”

  3月8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山东银座集团玉函路店内的山东欣兆源生物能源处理中心,这里将厨余垃圾处理分为了4个规模化区域:养殖区、粉碎加工区、程序操作台、智能机器休息区。

  在粉碎加工区,这里有一台大型机器,据介绍,大块厨余垃圾将在这里打碎成浆料,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养殖区。在养殖区,整齐排列着一个个货架,货架上是一个个盒子,盒子内装着被打碎的厨余垃圾以及黑水虻虫卵。记者仔细观察发现,盒子上贴着三个编码,编码相当于盒子的序号。

  在一旁的程序操作台,工作人员输入盒子编号以及行动轨迹,停在休息区的机器人按照指令进行操作:选中指定的盒子,将盒子拿出按照轨迹运送到分离台,分离台将蛋白虫和有机肥进行分离。

  据介绍,该项目运用生物降解技术和工业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利于黑水虻的生物特性来完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完全转化,厨余垃圾不再产生其他废物排放,实现全利用。该项目有3个特点:低成本、高效率、自然环保无污染。

  “这个项目建成达产后打破了传统黑水虻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还运用智能机器人,将‘5G技术’运用到餐厨垃圾处理当中,实现了厨余垃圾处理的智能化。”山东欣兆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雪莲介绍说。

  最大日处理可达10吨黑水虻过腹转化产生蛋白虫、有机肥

  像这样的生物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在山东属于首家,结合“5G+机器人”的“黑科技”,属于全国首例。

  那么具体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呢?据介绍,首先厨余垃圾收集后经过破碎机的加工,打磨成浆料通过管道运输到养殖区,养殖区的黑水虻对浆料进行过腹处理,经过一天的时间,浆料变成有机肥。一天布料时间早晚各一次,一天一盒处理将达到10公斤以上。

  “智能机器人的存在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拿取、搬放、运输的过程灵活便捷,对于之前养殖高度达不到的地方,机器人也能通过上下调节来完成运输工作。”王雪莲说,该项目一天可以处理厨余垃圾5—7吨,最大的处理量达到10吨,玉函银座的厨余垃圾处理量可以达到100%。经过系统的操作处理,厨余垃圾将产生两种产品,一个是蛋白虫,一个是有机肥,其中鲜虫可以用来喂鸡、鸭、鱼和宠物,鲜虫烘干可以做成宠物饲料和鸡饲料,有机肥可以直接用于园林或农作物的种植。目前该项目,1吨餐厨垃圾可以转化200公斤蛋白虫,1.2—1.5公斤的有机肥。

  “黑水虻这种虫子比较泼辣,只要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在哪里都能生存,一个周期的生长大约需要30—40天。而最佳可利用时间在幼虫阶段,大约8天。幼虫不停吃饲料,一天的生长量就能达到三倍。”王雪莲说。

  产出将实现“全链条”育卵、养殖最终自给自足

  目前,该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的虫卵还是从外地购买,未来计划实现全部自给自足。

  “目前虫卵来自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下一步我们计划自产自销自用,产出实现‘全链条’。”王雪莲说,同时目前由于空间受限,日处理厨余垃圾能力有限,下一步将计划加大生产规模,日处理能力达到30吨,辐射除了山东银座集团玉函路店之外的其他大型社区、商超。

  “该项目采用黑水虻生物特性,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转化为生物蛋白和有机肥,并将‘5G+机器人’智能化,应用到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项目,通过5G实现智能监管控制,使用智能作业机器人完成全部项目工作的90%。”项目现场,历下区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今年历下区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面打造的亮点项目之一。此外,该局今年还计划打造全国一流水准的垃圾分类监管系统,设置全省首家“碳中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同时打造4个垃圾分类标杆街道,将垃圾分类贯彻到方方面面。

作者:李焜染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