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寿杖、编织、香油……让“春日限定”的浪漫能带走——当杏花遇到手造

2023-03-22 07:33:2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邵明红

责任编辑:鞠月芹

  拍摄时间:3月20日

  拍摄地点:万亩杏花观赏基地

  拍摄内容:“杏花手造”为乡村游注入新活力

融媒·见证|寿杖、编织、香油……让“春日限定”的浪漫能带走——当杏花遇到手造

杏花节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品牌。

  三月赏花,五月吃杏。

  每到三月,长清区张夏街道就热闹起来——山野沟壑间,杏花肆意绽放,远看如透着粉嫩的云霞,走近如人在画中。今年,是当地第二十次举办杏花节了,万亩杏林早已成了一块“网红”招牌,每年数十万人次的游客让一个个山村焕发着生机。不过,杏花花期短,仅靠赏花吸引游客似乎无法让乡村旅游再进一步。

  今年,“杏花手造”伴随着盛开的杏花一同“上线”,非遗、编织等手艺人来到了“台前”。

融媒·见证|寿杖、编织、香油……让“春日限定”的浪漫能带走——当杏花遇到手造

杏花编织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打造手造品牌不止“春日限定”

  “我已经是第五年来这里看杏花了。要是不来,总觉得辜负了这么好的春景!”

  偶遇游客王女士时,她和朋友正在杏花下拍照,阵阵微风把花瓣送到了她们的头上、肩上,置身这热烈奔放的花海,让她们更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几年赏花的感受很不一样,开车上山的路宽敞平坦了,周边新修了不少公厕,路两旁的民居整洁漂亮还有彩绘。”王女士说,乡村的变化让作为游客的她也很高兴,“到5月再来摘杏!”

  的确,总要奔赴一次“春日限定”的花海,才算不负好春光。在网络社交平台,张夏的杏花出现在各个“济南赏花攻略”中,延续了二十余年的杏花节已经成为济南市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从第一届到第二十届,我们不断发展踏春赏花游、美丽乡村游、民俗风情游、文化体验游,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杏花节为乡村振兴作了大贡献!”张夏街道党工委书记宋好修告诉济南日报记者,为了吸引游客,街道这几年把赏花必经的16.4公里环山公路进行硬化、绿化,对万亩杏园内的7个村进行环境提升,开辟多处停车场、设立临时厕所、增加与自然相契的人文景观……如今,摆摊设点的村民多了,饭店、民宿开起来了,农产品的口碑传出去了。

  不过,“春日限定”的花海也意味着难以“长期供应”,短短十天左右的花期,让当地百姓没有见到持续的、长久的红利。游客能带走的,除了飘落的花瓣和农产品,还有什么?今年,“杏花手造”的概念“上线”了。“我们街道有千年历史,长清寿杖、木鱼石、马蹄烧饼等传统手造、小吃很多。以杏花节为契机,把这些藏在村里的手艺人挖掘出来,更能帮助村民增收!”宋好修说。

融媒·见证|寿杖、编织、香油……让“春日限定”的浪漫能带走——当杏花遇到手造

非遗寿杖借杏花节“出圈”。

  赏花路上有“能人” 非遗寿杖“重出江湖”

  焦台村位于赏花路线的开端,记者在村里的“杏运广场”上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杏花雕塑

  ——“巨幸运”,这是“杏花手造”文创产品的标志。杏花谐音“幸花”,寓意幸福美好;枝干是长清区百里古御道的线路形状,象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就在这个村里,藏着一位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他的手造作品是当地打造文创产品的重头戏。

  “碧草台边,红云溪上,寿杖扶诗老。”这是宋人的诗句,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已有使用拐杖的记载。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清寿杖”第四代传承人李树忠告诉记者,自己的祖辈受画像中手持拐杖的南极仙翁形象启发,雕刻了有寿星形象的拐杖,得名“寿杖”。随着一代代传承,取材于花椒木的寿杖便成了李家的独门绝活。

  李树忠一边说着,一边展示起自己的雕刻技艺。先将整根花椒木的顶端打磨出完整的平面,再简单勾画出寿星的眉眼,用刻刀仔细雕琢。这种木材质地坚硬,要完成一个眉毛、胡子、嘴唇、牙齿都栩栩如生的寿星形象的寿杖,十分耗费精力、体力。没一会儿,67岁的李树忠鬓角就沁出了汗珠。

  老人的院子里专门修建了一间不大的展厅,展品除了实用的寿杖,还有他以全国两会、冬奥会等主题雕刻的数百件作品,不少是用一人多高的完整树干完成。以前,他骑着摩托车带着寿杖到英雄山文化市场上售卖、展示,很受欢迎。

  听说街道把寿杖作为杏花节的手造产品推出,李树忠非常开心。“每年来看杏花的人那么多,希望能吸引他们往里走一走、看一看,我盼着这个手艺能被更多人知道!”他说,今年已经有游客专门打听着来到家里购买寿杖。他更盼着,靠杏花节引来的游客中能有一个愿意学、能坚持的学生,真正掌握这门手艺。

  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杏花手造”乘风“出圈”

  一条环山路,串联起纸坊、焦台、桃园、娄峪等7个杏花主要观赏村。这些村里,还藏着不少像李树忠这样的“能人”。

  邵庄村的冉献芳擅长编织,一根根彩线在她的手中可以变换出任何形象,动物、人物、水果、衣衫、鞋帽都不在话下。最让人惊艳的,当属她编织的杏花。“我没事儿就去观察杏花,红色的花托、淡粉色的花朵、鹅黄色的花蕊……用红线和白线编出形状后,再用粉色颜料稍微点缀,这样做出来的杏花最逼真。”冉献芳展示起自己做的杏花胸针,三四朵凑成一小簇,十分精致可爱。杏花胸针还出现在了今年长清区“微商量”首期乡村振兴论坛上,出席的领导、政协委员佩戴在胸前,既应景,也是一种宣传。“我打算继续用杏花元素做手造,发卡、戒指、手包都可以,肯定很受游客欢迎!”冉献芳还想继续带着村里的妇女一起学习、制作,让杏花元素作品成为游客能带走的念想。

  绿豆屯村的王光山一家制作的小磨香油,在当地小有名气。完全靠手造技艺磨制的香油格外香醇,成为“杏花手造”系列中最为实用的产品之一。“以前主要是靠老顾客订购,现在我的产品摆上了杏花节手造作品的展台,以后肯定不愁卖!”王光山说,这门手艺传承了几代人,他计划申请非遗,为乡村振兴出把力。

  齐长城、扁鹊故里……当地能挖掘的传统文化元素还有很多。借着杏花节这个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游品牌,不管是手艺人还是打算继续深挖手造元素的街道,都坚信“杏花手造”能乘风“出圈”。

  “扁鹊雕塑等文创产品已经发布了,我们将充分立足文化优势,打造手造品牌,发展手造产业,在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中形成保护与传承体系,在丰富城市软实力的同时,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宋好修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邵明红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