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附中用作业改革撬动课堂教学改革 高中作业校内完成 学生直呼太香了

2023-03-23 12:11:2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欢
山师附中用作业改革撬动课堂教学改革 高中作业校内完成 学生直呼太香了
山师附中用作业改革撬动课堂教学改革 高中作业校内完成 学生直呼太香了
山师附中用作业改革撬动课堂教学改革 高中作业校内完成 学生直呼太香了

  山师附中校长苗禾鸣(左三)与学生讨论学业。

  山师附中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

  山师附中学生走出校门。

  最近,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觉得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在校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增加了,各科作业在学校都能完成,回家可以充分地自主学习,晚上睡觉的时间早了,第二天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良性循环,正是源自该校“以作业改革撬动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举措。“作业改革”倒逼精准教研和课堂提效,这场以“优质轻负”为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教学改革,在这一年的春风中吹响了号角。

  学科作业不用“带回家”学生晚上早睡有保障

  “苗校长,我昨天的作业都是在学校完成的,回家后再学什么都可以自己决定了!”3月的一天早晨,山师附中校长苗禾鸣走进学校,随机“采访”了十几名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这样兴奋地回答他的。

  “作业改革”正式实施后,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惊喜。“高中阶段每天作业在校内完成”,这一情形要是放在以前,很多学生根本不敢想,而今已成为山师附中大部分学生的常态。

  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做?苗禾鸣说,现今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为学生学习减负提质,作业正是撬动这场改革的一根杠杆,通过以“减量提质”为抓手的作业改革,倒逼作业布置科学精准,促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如何把握好这根杠杆?山师附中采取了控制作业总量和完成时间的措施。“我们对全天课时做了优化,上午和下午各设置一节某一学科的自习课;每天晚上的延时服务同样为学科落实时间,其中第1节1个小时通常是数学自习。”该校教务处主任张卫普说,学生在学科自习时间完成相应的作业,下课时老师就将作业纸收上来批改,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上完成。

  在校内完成作业有多“香”?从学生睡觉时间就能可见一斑。张卫普说,以前有个别家长反馈,孩子在家学习效率低,为了完成作业,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一些学生在家学习既没有定时,也没有紧迫感,学习效率低,作业做得自然就慢。”作业改革后,大部分学生能在晚上11点左右就寝,有的甚至10点半就睡了,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学生缓解焦虑,也让学生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新的学习中。

  如果实在写不完怎么办?张卫普说,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环,既有巩固知识的功能,也有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作用。“如果有学生在校确实完不成,这也恰好反馈了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检验的作用。如果有较多的学生完不成,则折射出教师的作业设计不够科学,倒逼老师重新审视这一环节进行调整。”顺应政策和师生需求科学调研让改革更精准

  这场作业改革并非学校“拍脑袋”的决定,早在2006年,苗禾鸣便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家庭作业“减负令”,将不同年级学生的作业控制在一定时长内,向课堂要质量。这一做法与国家相关要求不谋而合。

  面对山师附中所处的高中学段,作业减负同样可行吗?为了科学开展作业改革,该校从去年暑期开始,进行了多次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调研。

  “你认为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如何?”在面向学生的这一问题中,54.4%的学生选择“作业量偏大,勉强能按时完成”,35.2%的学生选择“比较适量,有一定的自主支配时间”,近10%的学生选择“作业量太大,无法完成”。

  “学生每天自习时间为240分钟,您认为本学科应该用时多长时间?”面向老师的这一个问题,9个科目中,数学和英语老师选择50-60分钟的居多,语文、物理、化学老师选择40-50分钟的居多,生物、历史、地理、政治老师选择30-40分钟的居多。在山东新高考选科背景下,即便每名学生只上6科,上述时间加起来恐怕也已超过每天的自习时间。

  调研暴露的问题,正是改革的动力。学校根据调研结果形成初步方案,“以作业改革撬动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本轮改革的主要方向。经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学生大会、家长会,多个层面的调研和多种形式的传达,作业改革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教育部于2020年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到,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项管理”中,对中学生作业、睡眠等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甚至在新高考中,命题也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师生实际需求,都让这场作业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今年3月10日,山师附中召开“新时代教学改革工作部署会”,向“超限作业”“宣战”的号角正式吹响。

  年级统筹把握总量控制倒逼课堂教学更高效

  去年10月,山师附中第30号文件发布,在加强年级和学科备课组工作的要求中提出,设立校领导联系级部、中层干部联系备课组的制度,其中校领导对年级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协调反馈级部各项管理工作;中层干部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与教研组一起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和目标。从去年年底的线上教学起,作业改革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试行和铺垫,收获了良好效果。

  “现在每天基本能实现6个高考科目每科一节自习课,用于学生落实当天所学的知识和完成作业,当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要控制在一节自习课时以内。”山师附中本校区教研组长、高三地理备课组长迟令峰说,作业设计是门大学问,要精确到每一道题,大致涵盖基础知识题、新题型、高考真题等内容。作业分层设置,学生也可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去完成。

  针对以前各学科“各自为战”,挤占学生自习时间的问题,除了督促教师定时定量布置作业外,中层干部下沉备课组等政策也起到了统筹把握的作用,由中层干部、年级主任牵头调研作业量,进行总量控制,合理调配各科作业时间。“作为等级考试科目,以前很多学生习惯将地理作业放在后面写,总量控制后,学生分配学习的时间更加科学。”迟令峰说。

  作业改革是如何“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从限时完成作业倒推上去就更易理解: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落实,限时作业要求教师精选题目,课堂教学就要更精准高效,对教师备课教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改革助推课堂教学改革落地,教学环节形成闭环。同时,山师附中倡导“35+10”或“30+ 15”的课堂时间和环节分配,主张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学生充分思考与讨论,教师再进行点拨。每一堂高效课都需要深入教研的老师和精力充沛的学生密切配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改革维艰更见我辈勇毅。”苗禾鸣说,作业改革的目的不在“作业”,而是推进教学改革,构建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管理体系。“我们要培养学生‘把作业当考试,消除作业疲劳;把考试当作业,削减考试焦虑’。教学效果‘优质’了,‘轻负’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本报记者曹莫)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