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为王勇争先 全力以赴拼经济——聚焦莱芜区“攻坚突破抓项目拼搏奋进谋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3-03-30 07:34:4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颜甲

项目为王勇争先 全力以赴拼经济——聚焦莱芜区“攻坚突破抓项目拼搏奋进谋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

  在莱芜区杨庄镇的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准备出厂的汽车整齐地停放在园区。 (本报记者刘明安 王峰 柳青摄)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做好市委市政府“项目突破年”任务安排,自2月24日至3月28日,莱芜区先后召开6场“攻坚突破抓项目拼搏奋进谋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由区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单位重点围绕项目建设涉及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扩大内需、文旅发展等领域,发布2023年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奋力吹响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冲锋号”,全力以赴稳增长、拼经济,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区发展和改革局

  抓牢项目推进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莱芜区发展和改革局作为全区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以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为抓手,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狠抓落实,推动项目规模质量再上新台阶,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清单化、台账化,高标准谋划推进108个区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13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9亿元。强化项目争取,力争40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盘子。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容缺受理、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制度,畅通审批通道,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

  聚焦经济运行攻坚,全力稳住发展态势。加强监测预警,围绕全年主要指标安排,进一步细化分解,压实责任,建立健全“日监测、旬调度、月总结”工作机制,发挥经济网格作用,盯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时掌握全区经济运行态势,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确保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突出战略方向引领,聚力提升发展质量。编制全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进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实施,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莱芜样板”。

  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新型储能、光伏、生物质能和氢能领域的科学布局和规划,协调推进莱芜船厂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鼓励泰钢等企业开展氢能技术研发应用。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加快公共充电网络布局,提高直流快充桩占比,建设2000个集中充电桩。做好“两高”项目整改和“两高”企业数据核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的筛选储备,争创1家创新平台。推动莱芜农高区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持续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问题自查自纠,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显性和隐性壁垒。重点抓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力保障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需求,持续做好煤电油气运调节,筑牢发展安全底线。(本报记者杨雪)

  区科学技术局

  塑造新动能“五员”联动精准服务助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莱芜区牢牢抓住这一科学论断,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全区科技项目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围绕“科技从哪里来、科技如何更高更强、科技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莱芜区科学技术局进一步明确“12345”工作思路:“1”就是深入实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2”就是牢牢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3”就是紧紧抓住拉动科技工作的“人才、项目、资金”这“三驾马车”,“4”就是以“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为主要抓手,“5”就是开展“五员争创、五大攻坚”专项行动。

  当好务实高效的“培育员”,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优扶强攻坚行动。着力育企业,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深挖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潜力。着力建平台,加强重点企业院所培育,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着力增研发,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指导企业做好研发费用归集。

  当好主动作为的“联络员”,大力实施对上争取增量提质攻坚行动。积极争取重点项目及支持政策。加强对上级扶持政策、支持方向的研究学习,指导相关企业加大项目研发力度。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立足全区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科创能力提振等工程,以科技项目为突破,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升级。

  当好开拓创新的“信息员”,大力实施科技转化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助推校企合作。进一步实施“企业点单、院校揭榜”项目。助推成果转化及人才引育。持续实施“人才梯队培育工程”。围绕全区重点产业,探索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当好攻坚克难的“服务员”,大力实施服务保障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健全完善研发费用补助、高企认定奖补等支持政策,以政策支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围绕科技赋能,强化助企服务。系统梳理科创资源,制定“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推送重点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助力项目落地。聚焦科创生态,强化为企服务。开展“全员进百企”活动,切实了解企业诉求,积极探寻解决路径。

  当好能力过硬的“协作员”,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固本强基专项行动。强化多维度协作。强化与各功能区、部门、镇街之间协同联动,加强项目共享、政策共享、信息共享。强化业务能力提升。开展“业务能力大提升”活动,坚持“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站起来”讲。 (本报记者亓楠楠)

项目为王勇争先 全力以赴拼经济——聚焦莱芜区“攻坚突破抓项目拼搏奋进谋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

莱芜区香山景区的资料照片(本报记者 亓亭摄)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抓项目拼经济 勇当全市工业发展“火车头”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也是项目突破的主阵地。2023年,莱芜区工信系统将拼全力建设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全面创新落实“一核、二转、三重、四提、五抓”“12345”发展思路。(“一核”即坚持以党建统领为核心;“二转”即将“开门”服务转变为“上门”服务,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担当;“三重”即实现重塑实体经济大局发展担当、重拾“娘家人”的发展定位、重铸工业经济的发展贡献;“五抓”即抓安全、抓信访、抓招商、抓人才、抓维稳。)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技改项目投资突破40亿元,工业项目投资超过60亿元,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四提”,勇当全市工业发展“火车头”。

  提振精神勇担当,放眼全市抓工业。把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放在全市工业的大盘子中来定位、来谋划,区、街道(镇)联动,持续抓好分行业分领域的运行监测服务,真正形成“大运行”“大监测”工作格局。

  提升格局促发展,放眼全局抓工业。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全区的战略布局中来推进。创新帮扶企业思路,筛选各行业中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30家左右头部企业,采取服务、政策部门和属地共同推进的“双轨”直达方式,给予企业“保姆式”服务;筛选潜力型企业100家左右,引导企业微升小、小升规。强化企业发展要素供给,稳步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推动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化发展,新增上云企业100家,完成5G基站建设505处。

  提高标准定目标,放眼富民强区抓工业。围绕“一城一谷一基地”,着力推进山东重工产业城、鲁中国际生物谷建设和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2023年计划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2个。抓好新招引项目建设,承接一批省、市项目,利用本地龙头企业招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

  提档作风强服务,放眼可持续发展抓工业。开展各类培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着力提升工信干部和企业家能力水平,全年计划培训企业家2000人次以上。创新开展“莱芜新锐经济人物”评选活动,推出10名莱芜区经济人物,形成培育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本报记者杨雪)

  区文化和旅游局

  “先手棋”“组合拳”助推文旅市场“旺起来”

  实施品牌营销创新行动、提质升级旅游产品、搭建智慧文旅平台……在旅游业逐步升温、全面回暖的态势下,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立足把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四篇文章”,用好“四个招式”,着力形成“处处兴办文旅、行行关联文旅、人人乐享文旅”的生动局面。

  做好“强”的文章,下好消费“先手棋”。用立体化的宣传,让信心强起来。实施品牌营销创新行动,搭建“五个一”宣传推广体系,即:叫响一个莱芜文旅品牌形象、策划推出一批旅游精品视频、组织开展一宗文旅全季活动、编辑一本畅游莱芜旅游攻略、举办一场莱芜旅游专题推介。用持续性的活动,让市场火起来。组织开展“十百千”大型旅游营销活动,即“十位名家话莱芜,百家旅行社进莱芜,千名达人游莱芜”。靠高质效的项目,让消费旺起来。

  做好“创”的文章,打好提档“组合拳”。抓好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构建“双核引领、三带串联、四区共建、六大集群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做好安全文旅资源提档升级。力争提档升级1—2家A级旅游景区等。抓好重点项目落实落地落稳。做好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探索“非遗+旅游”等模式,整合一批非遗工坊、非遗街区,推出一批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实现传承发展和经济效益双赢。

  做好“优”的文章,抢占服务“桥头堡”。搭建智慧文旅平台。精心把握智能智慧手段的应用趋势,加快“掌上莱芜”“云游莱芜”等APP推广应用。完善便民服务平台。年内建好泉城书房、莱芜书房、精品农家书屋等文旅便民、文化惠民设施。组建莱芜文旅智库平台。发挥人才带动作用,助力文旅产业和人才振兴。夯实资政育人平台。对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挖掘、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红色文旅融合创新格局。拓展营销推广平台,推出一批文旅“推荐官”和“网红”打卡点,加强旅游新媒体营销推广。

  做好“严”的文章,守牢安全“底线关”。筑牢疫情防控、执法监管和安全生产的底线。实施“鹰眼计划”和“利剑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全区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本报记者亓楠楠)

  区投资促进局

  多点发力 推动招商引资开新局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引资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莱芜区投资促进局围绕“项目突破年”任务安排,按照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的要求,把招项目、扩投资作为促发展、增后劲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投资落地服务保障力度,确保完成“洽谈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00个,内资到位240亿元,外资到位6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作目标,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压紧压实责任,开创招商引资新格局。突出莱芜高新区、雪野旅游区、农高区、区属国有企业招商引资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以载体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为导向,根据各功能区辖区面积、项目载体情况和区属国有企业的产业及人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任务量的分配。突出重点产业招商部门主力军作用,鼓励各重点产业招商部门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产业招商处,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力度,力争项目落户全区,打造市区联合招商的新平台。

  多点发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坚持以商招商,配合“一城一谷一基地”即山东重工产业城、鲁中国际生物谷、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持续做好以商招商工作,围绕山东重工、泰钢集团、珅诺基药业、宏济堂中药等龙头企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力争洽谈引进三大主导产业链项目40个以上。坚持中介招商,探索园区合作、市场化招商等新模式,有效提升全区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坚持节会招商、活动招商,力争签约一批符合全区产业发展需求、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好项目。强化平台承载能力。强化三大功能区经济发展主责主业,整合产业、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打造双招双引的主平台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

  优化营商环境,争创招商引资新优势。打造一套决策体系,提高招商项目研判和决策的科学质效,实现质量招商、择优选商。搭建一套工作专班,坚持一个项目一套专班原则,以全流程服务推进项目落地,以全生命周期进行项目管理。建立一套沟通机制,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沟通机制,双向交流信息,多方解决问题。完善一套监管制度,按排期时间节点,跟踪落实重大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及实施进度,以及项目完成与政策兑现情况。 (本报记者亓楠楠)

  区商务综合服务中心

  实施六大行动 开创莱芜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莱芜区委区政府把“消费提振”作为十大攻坚行动之一,计划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莱芜区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将始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着力实施内需消费提振、对外贸易提质等六大行动,奋力开创莱芜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实施内需消费提振行动。围绕汽车、家电、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样化促消费活动。组织辖区内汽车销售企业参与“泉城购”2023年济南消费季,支持餐饮企业开展特色美食节等餐饮活动,支持家电企业推出“以旧换新”等促销措施,支持各类批零住餐企业和商业综合体开展折扣、满减等多种形式的促消费活动。

  实施对外贸易提质行动。发挥产业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30%。推动特色产品出口提质增效,鼓励万兴食品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全国一流的出口优质农产品基地。通过境外知名展会,确保机电产品出口高幅增长等。

  实施市场体系提级行动。充分发挥全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作用,指导传统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镇街、社区延伸,补齐镇、村商业建设短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做好“农商互联”产销对接活动,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

  实施电商赋能提效行动。新打造1家以电商运营、为电商服务的电商产业园,形成直播产业集群,提升电商产业园+直播基地1处。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壮大农特产品、健康食品等特色电商产业链,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电商龙头。2023年计划网络零售额增长50%以上。

  实施会展品牌提档行动。依托莱芜会展中心场馆优势,高质量办好消费类展会。鼓励引导本地老字号、优势产业举办特色产品展,争取场馆有效使用率较2022年再增加15%以上。

  实施服务水平提升行动。坚持落实商务干部包镇(街)工作制度,分行业、分企业对全区86家重点限上批零住餐、40家重点进出口企业,逐个登门调研摸排,拉出帮扶清单,制定工作台账,全方位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服务,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本报记者杨雪)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