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体育中心塔吊林立,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本报3月30日讯(记者王瑞红)今天,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走文化廊道 进经济园区 看山东高质量发展”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济南,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先后走进山东(济南)预制菜产业园、黄河体育中心、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少海汇科创产业园、济水韶音博物馆,聆听济南的黄河故事。
山东(济南)预制菜产业园
“预”见美好“味”来
“从以前的方便面到现在的方便菜,预制方案让我们的美食得以更好地传播,食品安全得以更好地把控……”在山东(济南)预制菜产业园,体验中心负责人杨立斌给来访的记者介绍产业园的情况和预制菜的发展前景。该产业园是全国首个省会城市预制菜产业园,总占地392亩,预计投资56亿元,共分三期。
预计整个园区全部投产后,能够容纳2000家企业入驻,实现年销售健康肉、水产品等260万吨,年生产、销售预制菜5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带动就业3万余人,整个园区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
黄河体育中心
家门口的专业足球场
在黄河体育中心,记者眼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一座集体育竞技、体育训练、体育旅游、文化交流、娱乐休闲、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地标性专业场馆呼之欲出。
该项目地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黄河沿岸,是起步区统筹打造“体育+”产业的重要布局,占地面积达63.28公顷。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一座地下1层、地上5层的专业足球场,将实现重点项目引爆建设、带动起步区“体育+”产业聚集发展。
据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设计、施工难度大,拥有多项世界之最、国内之最,是国内专业足球场索结构用量最大的工程之一,建成后为山东省首个6万座专业足球场(甲级大型体育场)。届时,济南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国际足球赛事,预计2024年竣工。
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
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位于起步区崔寨街道,总投资约25亿元,占地面积257亩,按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目前该园区首开区已基本建成,入园企业达到400余家。在该园区的引领带动下,起步区智能制造、绿色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等产业有了立体应用场景。下一步,园区将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的生态培育及产业内部的资源流动,塑造企业级、行业级全环节制造数据生态,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少海汇科创产业园
项目一期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
少海汇科创产业园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东翼核心产业区,是2022年济南市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元,占地186亩。其中,项目一期主要建设比亚迪产业链配套基地,设置汽车座椅生产线7条,目前4条生产线已试生产,全线投产后,年可产汽车座椅40多万套,产值突破10亿元,解决就业400多人。
“未来,还将新增3条生产线,届时年可产比亚迪中高端汽车座椅70万套,产值30亿元,税收8000万元,解决就业1000余人。”山东万海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鹏表示,项目二期计划投资10亿元,主要招引承接起步区配套企业,致力于打造起步区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
济水韶音博物馆
看见山水守住乡愁
带着历史印记的木质大门、石算盘珠组成的围墙,以及各类古色古香的农耕工具、石器、陶瓷器等生活器物和老物件,构成了一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济水韶音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济阳区曲堤街道北街村,于2018年5月开工建设,房舍涵盖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各个不同时期建筑,时代特色鲜明。展馆占地5000平方米,展品种类达1万余件,设有黄河文化馆、闻韶书院、古镇春秋、乡村记忆、红色收藏等20多处展厅,是目前山东省内黄河以北最具民俗特色、展馆面积最大、展品最全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很好地保留了“乡愁记忆”的特定历史环境。
5家单位的高质量发展仅仅是济南以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为轴,聚焦产业创新、推动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进入2023年,黄河流域济南段动能澎湃,潮流涌动,新科技成果频频落地,重大项目建设马不停蹄……沿着黄河看济南,一张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