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以“财”引“才”后期就可能因“才”生“财” 济南科创产业兴起的“密码”

2023-04-16 07:29:29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初期以“财”引“才”后期就可能因“才”生“财” 济南科创产业兴起的“密码”

  2022年1月,济南已有15家“中科系”院所、58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郭尧 摄(资料照片)

  2019年6月,山东人李卫民回到了家乡。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三方共建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中科先进院”)成立,李卫民担任院长。目前,该院研发出的智能化汽车焊装生产线已经与吉利、比亚迪、上汽等品牌多个基地签约,2022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2023年预计可达3亿元。

  从哈工大数控专业博士毕业到成为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郭锐在山东奋斗了16年。这位济南人说,近些年国网智能对于电力机器人的研发成果不断,与企业、城市提供的人才政策息息相关。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唐炳涛博士毕业时,曾有机会留在上海或留在交通大学当老师,但他最终来到了济南。在济南新“高校20条”支持下,唐炳涛牵头成立了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带头人工作室。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李卫民、郭锐、唐炳涛,他们是所有在济南找到事业平台追逐梦想的人们的缩影。

  “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

  山东中科先进院院长李卫民是被济南市招才政策吸引来的领军人才。

  此前,李卫民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担任汽车电子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并兼任广东省电动汽车动力平台与安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荣获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称号。

  2018年,山东省与济南市政府到南方诸省考察时,对该院“科教产资”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以及对城市产业发展的贡献十分看好,力主将其引入济南。

  该院院长找到李卫民这个山东人,动员其回乡创业。李卫民考虑到,山东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新能源汽车又是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能够发挥自身所长。加上当地政府诚意邀请、给予了优厚的创业条件和政策支持,于是欣然同意。

  2019年6月,山东中科先进院成立,李卫民担任院长。这是一家“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不像企业、不像高校、不像事业单位,不像科研院所,却集四者于一体。大多数研究院属于事业单位,由政府拨款,定岗定薪;山东中科先进院采取企业化管理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主决定用人和薪酬,整合产业链、资本链,重点推动应用技术创新研发,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与企业孵化。

  李卫民来到济南担任院长后,首先面临着招聘人才的建院任务。这时,济南面向各类人才群体的人才政策为招才引智提供了政策支持。

  目前,山东中科先进院已有200多名员工,其中硕士、博士占一半以上,特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5人,3人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获评市级重点人才。

  经过调研,山东中科先进院结合自身所长与当地产业发展所需,确定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医疗康养四大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科研办公中心、6000平方米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规划了占地500亩的先进技术创新产业园。

  从研究员到院长,李卫民谈起来济南创业近四年的心得时说,运营一个“四不像”的研发机构,院长也要扮演多重角色——既要有博士的经历,又要有研究员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像总经理懂得市场化运营管理——并非任何一个科研人员都适合下海创业。

  李卫民认为,山东中科先进院这个“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可提供一个综合平台——帮助科技人员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资质等项目孵化。按照他的设想,山东中科先进院计划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上市。

  山东中科先进院的引进形成了“科技磁场”,开启了济南市引进大院、大所的范例。此后,济南相继引进了30多家科研院所,仅中科院系统就多达15家。

  上天入地的电力机器人

  眼下,郭锐的研发正在转向。

  作为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智能”)首席科学家,他正致力于电力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电力机器人由巡检向作业领域拓展。

  郭锐是济南人。他2007年哈工大数控专业博士毕业时,恰逢国网山东电力公司成立电力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原来,经历了大规模基建,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电网,可运维人员数量却远远跟不上电网规模的增长。据国际大电网组织统计,21世纪国内外发生10次大停电事故。为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开发电力巡检机器人在国内迫切提上了日程。于是,郭锐回到济南参与电力机器人的研发。

  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导致大面积电路故障,电网修理工只能冒着冰雪攀爬到数十米高压线路上,手动清除冻冰。郭锐加入到线路除冰机器人的四人团队中,与国外机构合作研发。两年后,除冰电力机器人成功开发出来,应用到2010年广西柳州局部冰灾作业中。

  多年来,郭锐与研发团队根据电网所处不同环境开发一系列巡检机器人,诸如沿线路移动的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沿地面移动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等。目前已形成8大系列20多个品类的“电力机器人家族”,能够上天、入地、下海,实现全覆盖。

  如今,郭锐成为该公司首席科学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称号。他一面要领衔研发,一面还要招纳人才、组建研发团队。

  郭锐对济南市、山东省引才政策已了如指掌——每当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时,当地既有针对个人的引才政策,比如安居卡可享受租房、购房补贴,“泉城人才服务金卡”在济南机场、火车站和公园等地点,可享受绿色安检通道、免费健身、免门票等优惠政策;又有针对人才创业的支持,对入选“海右人才”“泰山产业人才”者都有百万级的科研扶持资金。

  郭锐认为,针对个人的补贴能让人才留得下,针对创业的扶持、创业环境的培育能让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相比而言,高层次人才普遍更加看重后者。城市吸引人才更应从创新支持、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着手改善。

  以财引才,因才生财

  人才资源被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兴则城市兴。

  2022年以来,济南市深入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新时代黄河流域人才集聚高地,越来越多像李卫民、郭锐这样的高层次专家人才被吸引而至,并获得了创业所需的各种扶持。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唐炳涛博士毕业时,曾有机会留在上海,但他最终来到了济南。“一个原因是济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个原因是济南吸引人才的各类丰厚政策,深深触动了我。”在济南新“高校20条”支持下,唐炳涛牵头成立了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带头人工作室,在机械工程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获得了2022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专项。

  山东艾克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祖平在入选市级重点人才工程支持后,企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疫情最困难时,该企业获得了1000万元的“人才贷”,这才使得研发投入没有中断,把困难变成了机遇。

  济南吸引人才的政策也在持续升级。2022年6月,济南创新出台集成度更强、含金量更高的人才政策“双30条”——将人才政策细分为《济南市人才服务支持政策(30条)》和《济南市人才发展环境政策(30条)》。两者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

  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是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双翼。从产业兴起到崛起的轨迹来看,一座城市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可能就会创新出一项技术、凝聚一个团队,创办一个企业,从而带动一片产业。初期以“财”引“才”,后期就可能因“才”生“财”。近年来济南科创产业的兴起正是一个佐证。

  目前,济南已集聚了12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7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连续5年举办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发放人才服务金卡3900余张。截至2022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263万。2022年12月,济南市获评“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济南并不满足。今年3月23日,济南发布了《选择济南 共赢未来——致天下英才的一封信》。信中说,济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贤能、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成就人才”。这座正在汇聚新动能的城市充满自信地宣称,济南“已经成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选择”。(据《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