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居民关注三公里“就业圈”。
推广“社区快聘”小程序。
演示小程序使用方法。
先锋档案
为给辖区居民提供更多灵活的就业选择,甸柳新村街道党工委联动辖区企业打造了一款线上招聘平台。在“三公里”范围内,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公里,是步行20分钟的距离,是一个外卖配送的距离,也可能是几站公交车的距离。在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居民的眼中,三公里也是一个上班通勤的距离。
一位社区居民向济南日报记者解释,三公里,是指以每位居民的家为圆心,以三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居民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实现就近就业。
这位居民提到的“动动手指”,正是前不久甸柳新村街道党工委联动辖区人力资源企业与软件技术企业开发的一款小程序——“社区快聘”。
关注“被遗忘的角落”多一个人就业,多一份幸福
说到就业,甸柳新村街道一直以来可以说“亮点纷呈”。
为给辖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里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大型招聘会,街道党工委还多次联合全市各企业为大学生举办专场招聘会,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指导等服务。便民服务大厅里,滚动播放着招聘信息;在辖区内的多个小广场上,还设有“人才驿站”,居民可以从这里的触屏上随时查询当前全市的就业创业政策。
而这次,他们将目光瞄向了一个以往“被遗忘的群体”。
“我们的党员和网格员在日常入户走访时发现,有很多因照顾家庭而无法就业的居民,他们中以中年妇女居多。”党员网格员高艳娜说,他们在与居民聊家常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这样的无奈:部分居民因照顾老人、接送孩子,无法从事朝九晚五的工作,只能放弃就业。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多一个人就业,生活水平就会更高一点。”甸柳新村街道人武部部长、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庆磊说,街道党工委在洞悉到辖区居民的这一需求后,开始研究讨论如何能通过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来为这部分群体找到合适的工作。
线上“三公里”这是一次从0到1的探索
“首先工作必须得近,才能不耽误照顾家庭”;
“必须得实现居民和用人方之间的快捷沟通,避免信息不对称”……
一次次讨论中,大家的方向和目标逐渐清晰:打造一个三公里范围内的“就业圈”。“这个平台搭建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也是党组织先进性的体现。”张庆磊说,之所以有信心能做好这个事,源于辖区内有众多可以调动的资源,以及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公里就业圈”的概念有了,但要真正落地,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统筹下,以辖区党员为骨干力量,他们分成几组,有的走访入户,收集群众的需求;有的负责联络对接人力资源企业和软件技术企业,将想法落地;还有的负责走访企业,收集岗位。
“我们为什么每支队伍都要配备一名党员呢?因为在面对群众和企业时,党员在,公信力就在。”张庆磊说,群众的信任,是他们能够顺利推进工作的基础条件。
“社区快聘”小程序开发出来后,最重要的是将资源聚集到这一平台上。在此期间,党员张艳荣和高艳娜带领的两支队伍负责对接企业。他们挨家挨户向企业介绍这一小程序的特别之处,指导他们下载使用、上传信息。
通勤5分钟这是一种溢于言表的幸福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社区快聘’小程序。”在甸柳新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党员吕真真点开手机上的页面,向记者展示这一小程序的使用方法。
小程序自动定位到所在的楼宇,实时显示出三公里范围内可以选择的岗位。岗位可以按照综合、最新、最近的方法排序,求职者还可以制作自己的简历,与用人单位在线沟通。
“与常见的招聘网站相比,这个小程序的范围小,但服务更细致。”吕真真介绍,“社区快聘”的上线,既为辖区用人企业节省了招聘成本,又能帮辖区居民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软件。
48岁的居民刘庆华之前在较远的一家超市从事理货工作,每天早上6点钟就需要出门上班。如今,她在“社区快聘”小程序上找到了一份家门口的工作,成了物业公司的一名会计。如今的她,每天的通勤时间只有5分钟,可以更好地兼顾家庭。“上班离家近,真的很幸福,心里很踏实。”说起如今的节奏,刘庆华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归根到底,我们的工作无疑是为了让群众的生活更幸福。”张庆磊说,“三公里就业圈”是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社区精细化、智慧化治理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次尝试,也为他们今后的很多工作带来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