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右)正在直播。(本报记者张铭摄)
“教授固有方,桃李满天下。”“精心培育传技能,受益终身感恩师。”这样的锦旗,出现的地方却不是学校,而是一个手工工作室。
失独学员成助教
这个手工工作室的负责人叫刘玉清。从小就热爱编制手工制品的她,退休后深耕手工创作。2年前开始走上网络直播的新赛道,成了远近闻名的手工艺主播“刘姥姥”。
主播“刘姥姥”是怎么成为“刘老师”的,还是“教授固有方”的“刘老师”?
我们去问了赠送锦旗的学员之一,王育安。记者见到他正熟练地编织着一只麻绳粽子,上挑、下压、左勾、右扯,五彩的绳线在他指尖跳动,不过十几分钟时间,就“凝固”在了手中纸盒上。如此精美的麻绳粽子,就出自他那粗糙带有裂纹的手。
有着这样的手,自然有自己的心酸。自身残疾的王育安,和患了偏瘫的老伴,曾育有一子,却因故过世,留下了今年才9岁的孩子。虽然在各级政府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基本生活需求尚能满足,但失去了儿子的他,还是想给孙子更宽裕点儿的生活。串珠、粘纸盒,他总是在生活中找各种“赚点儿零嘴钱”的机会。在刘姥姥这里,每天“百十块儿”的收入,是他接送孙子时在学校门口给孙子买点零食的底气。
“我是去年春天看到镇上残联发的通知,说有个叫刘姥姥的人免费教人做手工活儿,就来试一试。来这里第一个学的就是这个粽子,现在已经一年了。”
一年来,花瓶、花篮、小筐子……哪里不会,随时请教刘姥姥。无论多少次,她从来没有半点儿不耐烦。在这里编织的作品,刘姥姥免费提供原料,并代为出售。当初的试一试,王育安一试就是一年。明明是按件卖钱的工作,但他每天上午8点20分就到,中午回去接了孙子做了饭,再赶回来,直到下午5点,比上班打卡的打工人还准时。因为技能提升,又刻苦敬业,如今的他已经成为刘姥姥的手工助理,也升级当了老师。
20年宝妈试直播
刘姥姥说,王育安是较早跟她学习的学员。
其实刘玉清很早就开始了“传道授业”。一开始有人偶尔请教些问题。从直播间的粉丝,到县里的普通老百姓,只要会的,她就免费将手工编制和直播带货经验分享出去。后来,她开始走出去,作为志愿者参加各种助残、帮扶妇女和困难群众的“手工+电商”培训。理论授课、实操教学、交流讨论、现场观摩,从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到短视频直播运营模式、制作方式和直播技巧,帮扶有志学习的群众学手艺、长本领,成了她的一项副业。
43岁的张雪梅,就是被她到村里一次免费电商培训吸引来的。
这个刘姥姥直播间的新主播,有四个孩子。大儿子智力有缺陷,无法自理。为了照顾大儿子和后续出生的年幼子女,20年间她一直没有工作。接孩子、送孩子、看孩子,是生活唯一的主题。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一年到头连县城都来不了几次。”张雪梅说。
刘姥姥的免费直播培训,给她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4月18日,张雪梅来到工作室,正式开始跟着刘姥姥学习直播。她说,在这里,她每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有开朗又爱说笑的刘姥姥鼓励和教导,她对“活出自己”更有信心了。
刘姥姥手工作品
从“被拉上车”到“为别人开车”
王育安、张雪梅,只是刘姥姥帮扶过的残疾人和家庭中的一部分。手工编织教学、直播带货培训,这个小小的工作室,成了商河不少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孵化基地。因为贡献突出,去年她获得了商河县助残爱心大使称号。
问及为什么要帮助这么多人,她平淡地说,我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我从很早就关注到互联网直播了。像我们这样的小白想学成的话,大概要几万块钱的费用。我都准备掏钱去报名培训班了,无意中听说县商务局组织了免费的电商培训,就去看了一下。我的直播技能,都是培训班张老师免费教出来的。她能教我,我为什么不能教别人呢。”
刘玉清与学员的情谊,不仅仅局限于“教会一门谋生手艺”。记者注意到,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残疾人、困难群体做的,却很少宣传这一点,也从不在直播中说主播的个人情况。因为“不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因为被同情而卖出去这一单”。
在她的眼里,学员们能有今天、有未来,靠的不是自己,而是学员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付出。刘姥姥说,“学员们的成长是她的骄傲。
如今,刘玉清和教授她直播的张老师、已经升任“王老师”的王育安等早期学员,成立了一个爱心团队。一起做志愿者,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
“学习电商也好,做这些免费公益也好,就像学车。第一步是要先坐上车,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启动车辆,让车跑起来,让更多人看到车、坐上车!”刘玉清说。(本报记者 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