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华展示她的结艺小粽子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孟天宇 摄
传统佳节端午将至,市民纷纷佩戴起五彩绳,摆放上艾叶,包起了粽子。对于今年66岁的济南结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立华而言,编织五彩绳和粽子,是每年端午节必须要做的事情。有着20余年结艺经验的她,成功让绳子在自己手中“活”了起来。与此同时,她还将手艺发扬传承,让结艺的美好寓意和编法被更多人知晓。
胡立华的绳结店,就坐落在槐荫区经四纬十的林荫路上。这家不起眼的小店,陪伴了胡立华20余年的时间。推门进入店内,便会被满墙的绳结工艺品所惊艳——三面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绳结艺术品,个头较大的能有1米多长,较为袖珍的则静静躺在橱窗内。除此以外,店铺里还有一面挂满彩线滚轮的墙,以及一张有些陈旧的手工台。
彼时,胡立华正在制作与端午节十分应景的五彩粽和五彩绳。“端午节佩戴五彩绳有驱邪的寓意,编织好的手工粽子则可以当作挂件,挂到车上或是家里。”边说着,胡立华整理起了桌面上的彩色绳子。
到了做粽子的步骤,胡立华先拿出一张硬卡纸,折叠多次后做出粽子的框架。随后,她用一根绳子从框架中间穿过做提手,再用彩绳一遍遍围着框架缠绕。不过片刻,一个灵巧的“七彩粽子”便制作完成。“用细线缠绕出来的粽子会更好看。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粽子里面加点香料,当作香囊。”
记者注意到,在房间一侧的挂架上,悬挂着四五个五颜六色的小粽子挂件,这些都是胡立华往年端午节制作的工艺品。“端午节的时候做些粽子更应景,也表达了我们对端午节的热爱。”
在胡立华的店里,除了能见到用绳结编制的粽子,还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结艺工艺品。从吉祥喜庆的“中国结”到惟妙惟肖的“绳结孔雀”再到精致小巧的“绳结戒指”……普通的绳子在胡立华的手中“活”了过来。
“我是从2000年开始正式接触结艺的,到今年已经23年了。”胡立华一边整理着彩绳,一边向记者介绍起了绳结的编法。2015年,胡立华的“济南结艺”被评为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艺不单单是指中国结。目前结艺有十几种编法,我的作品也在不断创新、融合。”
当下,胡立华时常会带着工具走进老年大学和小学校园,向老人和儿童传授结艺文化。“老年人打绳结可以手脑配合,延缓衰老;让孩子们接触绳结,可以把传统文化传授给他们。”
作为济南结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立华通过多种方式将手艺传承下去。“在我看来,销售、教课、带学生都属于传承的过程。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打造新的款式和结绳方式,打造出更多优质的结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