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图强、农村向美、农民增收... 济南“党建+”激活乡村美

2023-07-03 07:40:3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敏 韩霄鹏 钱堃 实习生刘晓淙 刘雪

责任编辑:鞠月芹

  近年来,济南各区县把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打造坚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着力点,因地制宜创新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实现路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持续发挥出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

产业图强、农村向美、农民增收... 济南“党建+”激活乡村美

官庄街道徐家村种植蜜薯苗。

  徐家村用“党建+”孕育“甜蜜”新希望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走进章丘区官庄街道徐家村,只见林木葱茏、道路平坦,片片良田承载着收获的希望,田野间芬芳的泥土伴着村民们劳作休憩时的欢声笑语,处处尽显勃勃生机。

  在徐家村的“共富田园”间,一株株颜色嫩绿、叶茎挺拔的蜜薯苗稳稳地扎根在土里,郁郁葱葱,一直绵延到视线的尽头。

  “这片区域边边角角的土地撂荒多年,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影响美观。为此,我们做足‘土地文章’,前后整理土地30余亩,用于种植蜜薯,不仅实现撂荒地‘变废为宝’,美化村庄人居环境,还解决了部分村民务工的问题,真是一举多得。”徐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军长介绍道。

  近年来,徐家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和特色产业,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突破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把蜜薯引进来,让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我们把目光瞄准在这些撂荒的土地上、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上,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号召全村党员带领群众义务出工出力,对照提升标准,清理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河道沟渠里的垃圾、杂草,全面覆盖,不留盲区;并且聚焦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水平。”刘军长说。

  站在徐家村村头放眼望去,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已被一片片绿油油的蜜薯苗覆盖,为村民们增收致富带来了新“薯”光。看着眼前的“共富田园”,展望金秋的丰收景象,刘军长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我们村将继续依托‘党建+’长效机制,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将‘甜蜜’产业不断做大,带动群众和村集体持续增收。”刘军长笑着说。

  荷花路街道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集体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车头”强不强,往往影响着一个村子的发展。

  蓝天、青草、藕池、麦田……来到历城区荷花路街道苏家庄村“苏禾生活美学农场”,仿佛走进一幅天然的油画里。

  走进“苏禾生活美学农场”,微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青草香,放眼望去,农场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有二三十人从济南市区汇聚到这里,体验成为“都市农夫”。这个让不少济南市民喜欢的“苏禾生活美学农场”“一分田”项目是苏家庄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成果之一。

  据了解,“一分田”是将土地划分为30平方米的地块,以每年499元的价格对外出租的“共享菜地”,并配置水管、农具等,市民到农场体验农事劳动,可收获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水果,还能在农场烹饪美食、研学娱乐,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在农场藕池内,特色“苏家脆藕”枝繁叶茂。苏家庄村有20余年种植白莲藕的历史,水土很适合种植莲藕,家家户户有种藕的技术。去年,苏家庄村5亩藕池收获莲藕4000余千克,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打响了“苏家脆藕”品牌。

  从改善居住环境到提高农民素质、从实施村庄整治到保护乡土文化生态的乡村发展历程,荷花路街道进一步厚植特色乡土文化、农家文化,让农耕文明、乡风文明涵养乡村振兴。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工程,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措施,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评选落实集体经济项目,强化“乡村振兴服务队”“强企帮带”帮扶力度,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兴旺,放飞乡村振兴发展新梦想。

产业图强、农村向美、农民增收... 济南“党建+”激活乡村美

文祖街道水河村

  水河村党建引领深化“三变”改革

  6月29日,伴着清晨的一缕阳光,章丘区文祖街道水河村的冯启福走出家门,不到10分钟便来到工作单位。他没想到,背井离乡务工多年后,竟然还能有在家门口上班这么一天。

  水河村是一个常住人口仅60余人的小村落。这个曾经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的村庄,通过红色研学体验项目,带火了产业,带旺了人气,吸引40余名在外务工村民回到家乡。

  近年来,水河村“两委”通过“强党建引领,创特色发展”,深化“三变”改革,破解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增收难的问题。2021年水河村集体收入26.5万元,2021年9月18日实现首次分红5万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为充分发挥水河村优越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水河村“两委”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三变”改革相结合,围绕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四大要素规划“一轴一环一区”,实施“九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村庄美起来,激活了沉睡的资源。村民闲置的房屋、土地“活”了起来。26户村民的闲置房屋流转到托管公司。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全村350亩土地,以每亩1200元价格实现全部流转,每亩地增收400元,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变成了园区的工人。

  环境美了,产业兴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在做好环境打造的同时,水河村立足资源优势引进济南舜耕九州农业休闲观光有限公司,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560万元和社会资本5000万元,打造以学习教育、劳动实践、文旅康养为主题的“三大产业板块”,让文化资源通过“三变”改革赋能产业发展。项目每年上交村集体120万元,水河村留下50万元,带动周边6个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0多万元。

  不仅如此,水河村充分利用村级劳务股份合作社,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聚合在一起参与到“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中,同时和园区公司签订用工合同,村民家门口就业,成了“上班族”。

产业图强、农村向美、农民增收... 济南“党建+”激活乡村美

小学生到临港街道徐寨村田园综合体研学。

  济南高新区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日前,第十批“海右计划”乡村振兴人才公布,济南高新区徐寨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森成功入围。张海森带领村民成立徐寨瓜果菜专业合作社,注册“徐寨”牌商标,通过抖音、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农产品宣介短视频,累计观看15万余次,吸引大批团队到徐寨村田园综合体团建、研学。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村级组织分类提升、“头雁”队伍强能领航,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基层治理融合转型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济南高新区围绕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实施分类推进整体提升行动,将村党组织分为“示范”“创优”“强基”三种类型,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思路,一村一策、分类施治。三年来,全区村党组织累计为民办实事1500余项,整合利用各类资金1.4亿元,软弱涣散发生率从7.5%下降到2.7%,五星级达标率从15%上升到25%。

  围绕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不断强化外引内提、教育培训、明事定责、制度约束,持续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累计10余名法律、金融行业人才进班子、当书记;面向社会公开选聘110余名乡村振兴工作专员,80%村居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均储备3-4名后备干部。连年举办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聘请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专家教授为村干部传道解惑;设立“头雁实训基地”,常态化组织村干部见习锻炼、实训体悟;全面推行“主题党日+阳光议事”,不断强化对村干部的约束监督。村干部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干事创业能力日益增强,“头雁指数”量化评估优秀率3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着眼打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交流渠道,以线上提效促进线下乡村产业发展,实施“党建引领·数字兴农”计划,一体推进农村基层干部数字化专题培训、农村党员群众直播带货公益培训、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公益直播、农副产品线上销售+线下进社区工作,引导中关村(济南)电商孵化基地、乡村振兴产业创新中心等重点数商,以直播培训、线上带货等方式助农、兴农。全区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村清零,30万元以上村达到52%,50万元以上村达到37%,村均年收入三年提升30万元。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敏 韩霄鹏 钱堃 实习生刘晓淙 刘雪)

作者:张敏 韩霄鹏 钱堃 实习生刘晓淙 刘雪

责任编辑:鞠月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