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现场观摩。
盛夏,骄阳似火。
从杨庄平原到雪野山区,从田间地头到公司车间,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感受着太阳炙烤的同时,也迸发着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带来的火一样的热情。
6月30日至7月1日,莱芜区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召开,一支由莱芜区领导、各街道(镇)及区直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观摩队伍,对全区15个街道(镇)的30个点进行了现场观摩。目之所及,身之所往,好一幅美丽多彩的乡村画卷!
杨庄镇智慧农业蓬勃发展。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三产融合齐头并进
西望巍巍泰山,南依滔滔汶河。现场观摩的第一站,是泰莱交界的杨庄镇。说起杨庄,自然会想到“农业强镇、姜蒜之乡”这几个词汇。依托优势产业,杨庄镇从种植到初加工再到创新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不断诠释着现代农业的新内涵。目前,镇域内共有“农字号”企业94家。
东汶南村电商直播。
在观摩中,与会人员纷纷感慨,“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富有浓郁莱芜特色的传统品牌,正在焕发新的生机。高庄街道东汶南村有着悠久的生姜种植历史,东汶南村的姜古时曾是进京的“贡品”。近年来,东汶南村致力于科研,让老姜发“新芽”,以汶南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研发蔬菜鲜姜新品种,开发生姜系列产品,联合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生姜提纯制作姜种,打造“鲁莱汶南”特色品牌,实现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
山东一品农产集团有限公司更是以莱芜特色农业为基础,专注蒜、姜、辣椒深加工,成为一家集基地种植、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已与沃尔玛、神户物产等多家世界食品行业500强及知名零售业巨头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已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的目标。
除了“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老面孔”外,黄精、艾草、松茸、金耳菌等一些高价值经济作物也在此次观摩现场纷纷亮相,产业模式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如诗如画庞家庄
夏日的笔架山郁郁葱葱。笔架山下的庞家庄村,一个个新车间正拔地而起,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的农林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马不停蹄。依托山楂种植,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楂加工集散地,全国50%以上的脱水山楂干产品出自这里。小山村换了模样,凭借“星火”党建联合体,吸引6200余户农民从事山楂产业。
寨里镇薛埠村的田园综合体、张家洼街道崔梁坡村的大棚采摘基地、鹏泉街道长安村的利和庄园、苗山镇西见马村的艾都田园……不断涌现的新型农业模式让人目不暇接,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莱芜区已形成了“西部姜蒜、东部药材、南部果菜、北部林果、中部物流”特色产业布局,先后认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7个,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9家,年营业收入突破125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农产品出口额52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的80%以上。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很多深山小村成为热门“打卡地”。
淄河静静流淌,两岸绿树成荫。夏日的和庄镇东车辐村一片祥和宁静,村内道路平整洁净,如盖的绿荫下,偶有老人在享受静谧时光。目前,和庄镇正在着力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力争打造具有园林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山东省“庭院经济”先行先试的探索先行区、莱芜“和美和庄”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木窗户、老槐树、鹅卵石路、青石台阶……牛泉镇鹁鸽楼村依托“一社四部”,引导村民积极加入房屋合作部,将闲置的房屋资源打造成特色民宿。今年,又成立了业态经营部,重点打造煎饼铺、豆腐坊、酒坊、儿童乐园等小业态,给游客提供一种舒适、怀旧的休闲娱乐新体验。
王老村民宿。
野餐露营数星星,来王老村吧,这里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在雪野街道王老村,一栋栋别具特色的民宿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显得安逸静谧,别有一番情趣。暂别城市的喧嚣,来此享受一份清闲,不由得让人记起了乡愁,净化了心灵。近年来,雪野街道王老村与山东文旅集团合作共建精品民宿,深耕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村子活了,旅游火了,百姓富了,大家乐了!
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带来万千气象
组织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一路走来,党建“领航”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亮点频现。
小孩有地方上学,老人有场所活动,村民有平台交流,问题有人帮解决,小区环境养护做得好……方下街道沈家岭村是一个党建发挥作用、治理到位的美好家园。在沈家岭村的展板前,与会人员被该村的“墨斗子”精神所吸引。“想做好工作,一定要做到‘墨汁研得细、墨绳拉得直、墨迹印得深’。”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国讲了自己的体会。
大王庄镇大下河村老支书赵茂忠激情不减当年,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基层治理中深入研究探索,创新推出“六个一”治理体系——一册《村规民约》、一本家政档案、一副红黄马甲、一张积分卡、一项决策机制、一项福利制度,带来的是风正气清、安居乐业、民富村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有劲头,群众有奔头。在莱芜,既有像赵茂忠这样的“老支书”,30多年如一日,带领群众修路、治水、兴产业,成为村民眼里的“挖井人”;也有像羊里街道西魏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峰这样的“新生代力量”,朝气蓬勃、干劲十足;还有像茶业口镇西嵬石村党支部书记陈华这样的“中流砥柱”,“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人带动一班人,一班人带领全村人。听着这些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激情汇报,与会人员对乡村振兴充满底气与信心。
抓住移风易俗“小切口”,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高庄街道曹家庄村丧事简办多年来做到了“三个坚持”:50年坚持举行追悼会、40年坚持“不破孝”、30年坚持“进公墓”。如今,移风易俗已深入人心。对于曹家庄村多年以来的“三个坚持”,与会人员纷纷称赞“不简单”。
口镇街道下水河村将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纳入村规民约,婚礼来往一律不超过50元,就餐每桌不超过200元,村里自发组建治丧委员会、建设遗体告别大厅,帮村民省钱省时,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凤城街道创建的七彩凤城智慧平台激发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围绕“1+3+N”(党建引领+精细化治理+个性化服务+N项智能应用)设计理念,致力于打造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形成“纵到底、横道边”的网络体系,实现了数字化管控、无缝隙覆盖。
让文化融入基层治理,莱芜区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莱芜样板。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个个文化品牌让人耳目一新。
羊里街道的“大碗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已成为全国文明实践品牌,通过“固定+流动”“文明实践赶大集”模式,赋予农村大集新的时代内涵。
“百姓春晚”项目荣获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52处“学生驿站”为偏远山区孩子点亮了“心灯”,解决了他们乘坐校车不方便的问题。
今年,包括“莱宣讲”“莱关爱”“莱创城”“莱义诊”等15个大项目、80个小项目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莱”字系列志愿服务项目集中推出,掀起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高潮。
晒成绩 找不足 争一流 创标杆
一天半的时间里,与会人员观摩了15个街道(镇)、30个点,这30个点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乡村振兴典型,也是各街道(镇)精挑细选的标杆示范,每一个都特色鲜明、独具优势,从不同角度生动展示了各街道(镇)乡村振兴实践成果。虽然时间较短,但与会人员丝毫不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他们仔细听,认真记,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
“看到这么多的好典型、好经验,备受启发的同时也感觉压力很大。这次观摩结束后,我们将组织街道有关人员实地考察学习,学经验、找差距、补不足,迎头赶上。”参与观摩的一位街道党工委书记说道。
“大家扪心自问,我们观摩的点位,单个看都‘各美其美’,但对照‘五个振兴’的目标任务,有多少能达到‘美美与共’……”在观摩结束后召开的全区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焦卫星在肯定乡村振兴工作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是直言不讳:链条短、价值低;有群山、无高峰;品牌多、精品少……
点上亮、线上暗、面上弱,在观摩中,很多人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针对这些问题,莱芜区明确指出,要围绕“点”上打造、“线”上串联、“面”上提升,既要“扬长”,也要“补短”,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五个振兴”,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争一流、创标杆。
要在乡村产业发展上提标创优。以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强县”为契机和起点,进行莱芜农业“二次革命”,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坚定不移抓项目、强龙头、树品牌,系统提升农业综合实力,以产业兴带动乡村兴。
要在促进共同富裕上提标创优。前期,莱芜区共投入6.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3个,79个省市贫困村摘帽退出,3.6万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按照“兜底帮富、组织带富、产业增富、改革创富”的总体思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收入,努力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要在和美乡村建设上提标创优。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建管用、兼顾软硬件,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进一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要在推动乡村善治上提标创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对标先进、问计取经、拓宽思路、以学促干,莱芜区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展示了亮点、传授了经验、明晰了方向、激发了热情。
一方水土,滋养汶河两岸百万莱芜人民;一片沃野,孕育乡村振兴无限美好希望。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莱芜区的乡村振兴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本报记者柳尧杰 通讯员孔浩 朱泳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