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小区堵、乱、挤,现在完全不一样,不仅环境干净了,老人孩子还能有地方散步、活动,变化太大了!”这是市中区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杆石桥街道乐山小区社区居民王旭最直观的感受。近一年来,市中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创新思路举措,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145工作模式”,即设立社区“城管工作站”;做好法律进社区、职责进社区、服务进社区、执法进社区四项内容,联合城管、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和林业绿化、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五大主体力量,全区形成“中心主导、部门协调、街道落实、智慧赋能、全民参与”的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目前,市中区140个社区全部建立“城管工作站”,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1000余次,全区141个城管工作站累计解决居民问题17万余件,城市管理投诉件下降50%,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城管就在眼前,服务就在身边”。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触角延伸 齐抓共管凝聚“新合力”
“堵、乱、挤”曾是乐山小区社区居民反映最普遍的问题,也是这处老旧小区的整治重点。乐山小区社区在全区率先联合区城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拆除违法建筑286处、面积1.3万平方米,腾出道路、公共配套设施、景观绿化等建设空间。“现在问题解决起来又迅速又有效。”乐山小区社区综合党委书记谭欣对城市管理进社区成效感受颇深:“之前居民有问题反映给我们,我们再一级一级往街道上找。现在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我们可以直接联系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杂物堆积找城管、污水外溢找城肥、路面破损找水务、植被修剪找园林……市中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城管委办公室作用,部署辖区各街道将城市管理服务关口前移至社区,形成“社区+城管”共管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治理格局,同时牵头住建、城管、水务、园林、交警、环保等相关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形成“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全民参与 激活社区治理“微细胞”
“楼上楼下、熟人熟脸”是社区楼宇间的一大优势,在乐山小区社区,这也成为收集居民诉求、上传下达民需与城市治理政策的通道。社区依托“庭院党建+网格化治理”路径,按照“楼前楼后”划定标准,将小区59栋居民楼、3040户居民划分为6个网格、35个庭院,选举庭院长,结合城市管理日常工作,把城市管理延伸至庭院最小单元,居民有诉求直接向庭院长和网格员反映,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社区还定期开展居民“吐槽大会联席会议”,邀请园林、市政、住建、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参加,以“政务面对面”的形式由居民提出问题,部门当场认领、解决问题,彻底改变了过去居民遇事不知该向谁反映、有问题不知该找谁解决的现象,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落细落实。
下沉基层 做好服务民生“大文章”
舜耕街道舜雅社区通过城管执法进社区,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企业人员专业培训,商业街东头原本杂乱的绿化带被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改建为充电车棚,解决了商户与居民充电问题,得到百姓称赞;白马山街道整合辖区资源,推行“城管进社区+网格+N”多网联动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六里山街道工作人员下沉社区提供一对一服务,定制“城市管理便民服务联系卡”,印发“六里山执法中队进驻各社区人员信息名片卡”,并围绕更好、更精、更细“三更”制定细节方案。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城管进社区活动是城市管理力量前移、城管执法重心下沉的具体体现,为城市管理服务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性奠定坚实基础。”市中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主任亓涛说。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工作理念,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生活品质”为路径,把活动作为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通过健全完善“定期调度、现场督导、年底考核、常态长效”机制,确保“城市管理进社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将城市管理力量向基层延伸,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助力市民满意度攀升,持续助力城市品质提升,扣好建设人民城市的第一粒扣子,迈出建设人民城市的扎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