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张永婧,济南市气象台副台长。身穿浅蓝色连衣裙,留着一头利落短发的张永婧正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的雷达回波图在不断变化着,上千张卫星云图需要观察,数不尽的数据需要对比。眼下,他们正在经历着一年一次的“大考”。
7月19日下午,济南市气象台值班室内,气象工作者的目光正聚焦着屏幕上的雷达回波图。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专家正在针对雷达探测特点和应用方法对预报员们进行培训。
是的,济南气象观测的设备又上新了。这次,是具有超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天气雷达。它能将6分钟的扫描时间大幅压缩至1分钟内,大大提高了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有着13年预报经验的张永婧与专家交流起了这一雷达探测的应用方法。对她来说,预报工作又多了一个“好帮手”。
汛期安全的“主心骨”,在这里
每年的7月到8月,对于天气预报员来说,一年中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刻到来了。
“汛期天气多变,也许几分钟的工夫就会有明显变化。而咱们济南的地形最怕的就是强降雨。”张永婧介绍,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就是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发现“强天气”,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
就汛期安全来说,这间大大的值班室就是整个济南的“主心骨”。预警信号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城市防汛、农业、消防等多部门联动。
正因为如此,每到汛期,预报员的压力也会格外大。他们必须更精准、更快速地预测天气的变化,提前向市委、市政府和防汛部门提供重要气象信息,为防汛行动安排留出时间。
“我还记得2021年的7月9日下午,当时我们在17点40分到19点10分之间发了5个预警信号!当天雷电、冰雹混杂着雷雨大风天气,从黄色预警升级到橙色预警……天气变化之快、降雨之迅猛让人格外紧张。那应该是我从业十余年中发布预警信号最紧急、最密集的一次了。”张永婧的回忆,让记者也感受到了这一职业所带来的紧张感。
探测“小灵通”,预测更精准
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记者看到了X波段雷达探测的应用。张永婧介绍,目前全市几乎同时启动了两部设备,分别坐落于长清区和起步区。
下午3时许,正是预报员们最忙碌的时候。4名预报员坐在控制电脑前,他们的屏幕界面上大都显示着红、黄、绿相间的雷达回波图,或者是三维的“风场图”,面对复杂的界面和数据,预报员们紧盯着图像的变化,不断切换、对比。
“我们需要根据雷达、卫星观测发回的实况资料和数值模式资料,基于当前天气实况,利用计算机模拟未来的大气状况,根据经验来加以判断,做出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再对外发布。”张永婧说,由于大气的变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每一种数值模式算法算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预报员需要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提取到关键的有效信息,并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敏锐地把握确定性。这,其实是对经验的考量。
“你看这里,现在就可以预测在2-3个小时之后平阴、长清等地会产生局地性雷阵雨。”应用X波段天气雷达,张永婧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天气。“这就是它的优点,虽然探测范围小,但是快,又准。”X波段天气雷达就像“小灵通”,“小但好用”。相比于S波段两张图间隔6分钟,X波段才间隔1分钟,可以看到更精细的变化,能更精准观测到哪里降雨量更强。
守望风云,昼夜不息
“我们计划8月10日前后在南部山区再设置一部,这样就可以基本实现对主城区的全覆盖了。”
观测设备上新,对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更长时间段的预报准确率。”听着张永婧的介绍,济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在科技加持下气象部门监测预警能力的变化。
“我们在与市民交流中能感受到,现在大家对预警信号越来越重视了。看到预警信号不出门在家待着,有市民说是我们给予了他们安全感。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就是最高的评价了。”张永婧说,这就是身为预报员的成就感。
下午6时,又有几名预报员陆续到岗。前几名预报员还在紧张忙碌中,他们“无缝衔接”,完成交班工作。
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几双专注的眼睛盯着屏幕,面对变幻的风云,作出专业的判断,守护一方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