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清晨,莱芜区高庄街道北王庄村村委办公室响起热烈的讨论声。开展讨论的,是北王庄村、田家庄村等4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这4个村的党组织今年6月份联建成立了联合党委。讨论声中,一项联合党委共同为民服务的事项又确定了出来,这是联合党委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悉,莱芜区深入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以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的行政村为辐射区域,截至目前成立184个联合党委,覆盖608个村,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服务联管,推动村党组织体系更完善、覆盖更全面、功能更高效、治理更精细。
组织联建 从“孤雁行”转向“雁阵飞”
茶业口镇齐长城黄石关到风门道关沿线是战国以来重要的古商道,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该区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融合沿线五村的文旅资源,茶业口镇成立“一线五村”联合党委,以组织联建打破了单个村党组织力量有限、资源分散的局面。
“以前咱们这个地方还是废弃的中法山小学,如今通过改建,变成了‘一线五村’联合党委集中办公的地方了,我们中法山村与周边上法山村、下法山村、卧铺村、逯家岭村的村书记每周都要来这开例会哩。”中法山村党支部书记穆克海说道。为保障联合党委正常开展工作,“一线五村”联合党委制定工作例会、成员分工、工作通报、集中办公轮班、民主议事决策、广泛民主监督、协调联动攻坚等七大制度,切实推动“跨村联建”工作走深走实。
“我们茶业口镇成立了19个联合党委,覆盖57个行政村,每周组织联建村共商共议、交流互动,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推动党建资源共享、党建经验共融、党员素质共强。”茶业口镇党委委员王呈洋说。
产业联兴 从“单打独斗”转向“联合作战”
“下水河村和我们村成了‘一家人’,帮着我们村流转土地、引进产业项目。现在我不仅有土地流转费可以拿,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真是太好了!”官水河村村民李广德说。
据悉,口镇街道下水河村、官水河村和三山村,联建成立了“金水峰联合党委”,去年以来,“金水峰联合党委”与山东省农科院、山东一品农产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3个村的200余亩土地统一进行流转,规模化种植生姜、大蒜等农作物,逐步形成“科研+购销+生产”“农科院+食品公司+村合作社”的双轮驱动模式,每年至少为每村集体增收3万-4万元。
“下一步,我们计划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社,整合3个村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打造‘联合党委+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架构,变各村单打独斗为联合发展,推动3个村共同致富。”下水河村党委书记郑传尧说。
服务联管 从“粗线条”转向“零距离”
“朱书记,这个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还得麻烦您跑跑帮俺办办哩。”“请问我那个翻建住房证明开好了吗?”杨庄镇朱屈街村村委办公室每天一开门,就陆续有村民来这里办理业务,来的不仅有朱屈街村的村民,周边的前郭庄村、后郭庄村也有村民来办理业务。朱屈街村作为“兴泰”联合党委的中心村,自设立红色代办中心以来,前来办事的群众便络绎不绝。
为提升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质效,莱芜区印发《关于推行“红色代办·农事村办”制度的实施意见》,以节约办事成本、方便管理服务为原则,在距离街道(镇)办事处(政府)比较远、跨村联建的中心村设立红色代办中心,在联建区域内的其他行政村设立红色代办点,明确64条便民服务事项。
“莱芜区以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以推进村党组织融合为抓手,稳步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以组织融合带动村庄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着力解决村庄‘小散弱’问题,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构建共同富裕新格局。”莱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牟高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