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丨“老书记”找准优势产业,“95后”推动农旅融合——两代村干部的振兴接力

2023-08-01 07:29:4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张敏 实习生张德超

责任编辑:鞠月芹

  拍摄时间:7月28日

  拍摄地点:历城区荷花路街道程家庄村

  拍摄内容:两代村干部共助乡村振兴

  到历城区荷花路街道程家庄村采访的那天,天气极佳,一路看着蓝天白云、绿树红瓦,宛如进入宫崎骏的漫画世界。任谁也想象不到,这个临近小清河的美丽乡村,曾是市定贫困村。

  如今的程家庄村,连片的大棚种植十余种果蔬、花卉,火龙果特色产业小有名气;节假日游客爆棚,露营、音乐会、市集等时尚活动成了“常客”。这样的巨变,是两代村干部“接力”的成果——“老书记”张兆芹任村党支部书记已有近20年,“95后”驻村第一书记张晓涵和驻村选调生徐梦瑶来到村里刚刚两年。

  从村集体收入为零,到发展种植产业,再到走上农旅融合的新路子,“老书记”和“95后”的振兴“接力”,还在继续……

融媒·见证丨“老书记”找准优势产业,“95后”推动农旅融合——两代村干部的振兴接力

“老书记”瞄准种植产业。

  “老书记”发展种植产业

  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

  程家庄村共有400余口人,用张兆芹的话说,“村不大,事儿却不少。”回忆当年,刚满30岁的张兆芹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时,村里的情况对于一名年轻女干部来说,压力是巨大的——进出村子的路都是窄窄的泥巴路、村里没有任何集体产业、村“两委”成员之间不和、村民家连自来水都没有……2016年,程家庄村终于靠扶贫资金修了一条宽4米的路,解决了进出的难题,也是从那时起,村里有了发展集体产业的条件。

  “有人说,修路有什么用,咱这儿这么穷,谁愿来啊!”张兆芹很清楚,大家的不满还是“穷”闹的。因为穷,村“两委”没法给村民谋福利,村干部的心也聚不到一起,“那时候我们都是义务劳动,连工资都拿不到。”

  好在,路修好后很快就盼来了商机。一位东北商人偶然来到村里,看程家庄村紧邻小清河灌溉方便、地势高不易发生水涝,提出可以种植火龙果。“当时火龙果可是个稀罕东西,市场价格很高!”张兆芹说,种大棚首先要有土地,她和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给村民算了一笔账——种传统作物成本高、收益低,除去化肥、农药、人工费用,每亩地收益也就几百元;与之对比,土地流转给村里,啥都不用干就有钱赚。很快,近400亩土地流转到了村集体,大家借助上级资金、村里自筹资金建起了大棚。“我们村本来就有种植露天草莓、葡萄等水果的传统,所以发展大棚种植上手很快!”张兆芹说,大棚多数种植火龙果,其他的种植葡萄、草莓、应季蔬菜等,程家庄村终于不再是“空壳村”。

  到2018年,村集体账上终于有了余额,村干部们的工资结清了,村里的路也拓宽到了6米,车辆进出更加方便。回想过去,村民要把自家种的果蔬运出村,需要几个人一起用力推着三轮车、深一脚浅一脚走过坑坑洼洼的土路,张兆芹感慨万千。近几年,程家庄村成立合作社,又修起了温室大棚、引进了更多新品种,果蔬种植产业给村集体增收不少。

融媒·见证丨“老书记”找准优势产业,“95后”推动农旅融合——两代村干部的振兴接力

“95后”村干部带来新思路。

  “95后”带来“网红”元素

  农旅融合蹚出新路径

  走在程家庄村,道路干净敞亮,绿植郁郁葱葱,处处透着精致。大棚里,第一茬火龙果已经基本采摘完,粗壮的枝干上花穗一个挨一个,正孕育着新一茬果实。摘下一颗小巧但成熟的果子,剥开外皮就能闻见火龙果独有的清香。穿梭在大棚里的,除了张兆芹,还有两个年轻的身影——同是“95后”的驻村第一书记张晓涵和驻村选调生徐梦瑶。

  “小张是市委办公厅派来的,小徐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张兆芹介绍她们的语气里充满自豪,自从两年前她俩来到村里,种植产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以前我们村是以第一产业为主,我们来了后,通过研学活动和采摘活动,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张晓涵说,2022年8月,程家庄村引入了露营项目,第三方投资运营,营地就在大棚附近。“在露营所提供的游玩活动之外,游客还可以到大棚来采摘,他们的一些团建、研学活动可以把种植体验设计进来。”张晓涵说,这样一来,与第三方的合作就不局限在土地租赁,有利于提高村子知名度,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今年春天,村里还举办了一场乡村露营音乐节。“我们请来了乐队,就在露营基地演出,游客们在草地上享受音乐、到大棚里体验采摘,还能到我们设计的创意集市逛逛,一下就有了‘网红打卡地’的氛围!”徐梦瑶还剪辑了宣传视频在多个平台发布,心里很有成就感,“到村里这两年,眼看着果蔬品种越来越丰富、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丽,能为村里作一点贡献,我特别开心!”

  在两位年轻村干部的带动下,程家庄村的气质悄然发生了变化——路边种上成片的百合花,春日里引来游客拍照“打卡”;带有“野趣”“田园”字样的装饰随处可见,乡村面貌更加时尚……“从前村‘两委’成员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学历不高、思路不活,她俩正好为我们村带来了这个发展阶段最需要的东西!”张兆芹对两位年轻人的夸赞毫不吝啬。

  “振兴接力”仍在继续

  让更多村民受益

  “快来,这棵树上结了几个苹果,你俩带回去吃!”

  往大棚去的路上,张兆芹看到几个苹果挂在枝头,赶忙摘下来塞到张晓涵和徐梦瑶手里。在张兆芹眼里,她俩是大学生村官,也是还没长大的孩子。“在农村工作是很辛苦的,要跟村民打交道,要到大棚里干活儿,还要想方设法给村里增收……”张兆芹看着热得满头大汗的两人,不免有些心疼。

  好在,辛苦付出有了回报,在两代村干部的接力下,程家庄村的发展越发有声有色。“村里建了一处车间,引进了一家社区团购,水果、蔬菜直接供应给他们,不愁销路。”徐梦瑶告诉记者,节假日专程来采摘的游客也不少,为了不让游客跑空,村里在选择作物的时候会精心规划,四季都有应季作物。记者看到,温室大棚里,向日葵、葡萄、丝瓜、茄子等多种作物共处一室,打给张兆芹的预约电话就没停过。

  村里富裕了,受益的还是百姓。“在大棚里打工每天有百元左右的收入,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能干;应季水果、蔬菜,当福利发给村民;当初每亩几百元流转的土地,租金逐年上涨,现在已经达到每亩1000多元……”张兆芹心里算着这笔账,生怕亏待了村民。

  “上次搞的音乐节效果特别好,引来不少游客,咱们得把活动常态化,你们说呢?”采访这天,张兆芹冒出来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徐梦瑶和张晓涵的赞同。她们计划每个月都策划一场活动,音乐节、市集、采摘节……通过丰富的活动提升程家庄村的知名度,让农旅融合的路走得更远。

  “老书记”带领村子找到了优势产业、实现了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的突破;“95后”村干部用年轻人的眼光瞄准机遇、转变乡村发展思路。两代人的“接力”,还会给乡村振兴带来什么惊喜?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张敏 实习生张德超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