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正在研究论证马杓湾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
炎热的夜晚,莱芜区和庄镇马杓湾村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来自清华大学的13名学生正在开展一场“头脑风暴”,研究论证马杓湾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
近年来,马杓湾村聚力人才振兴“小切口”,通过成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等,助力小山村火热出圈,推动村庄驶上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快车道”,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马杓湾村位于齐鲁交界山区丘陵,从这座小山村里,考出了清华、同济等10余位优秀人才。“我们村一直在思考如何走出一条立足实际、特色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经过多轮反复论证分析,确定了以乡村‘人才振兴’撬动‘全面振兴’的路子。”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仲维青说。通过村内在外工作的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袁周的牵线搭桥,成立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邀请近百名清华大学等高校教授、学生到村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帮助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完善村庄发展规划,助力小山村火热出圈成为“网红村”。
“现在,清华大学的学生每个季度一次到我们工作站开展实践交流活动,今年以来已吸引10余批次1000余名学生到村里开展研学,我们可以与清华大学学生面对面交流。清华大学这个‘金字招牌’,让我们村吃上了‘研学饭’。”仲维青说。
人气聚起来了,如何将它转化为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成为摆在马杓湾村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村“两委”班子一行人赴威海、赶泗水,学习外地的先进做法。最终马杓湾村确定了“党支部+合作社+高校+村民”“党支部+旅游公司+村民”等发展模式,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发展,将村民紧紧吸引在村党支部周围,在实现集体增收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
目前,全村已发展起会议培训、研学教育、传统民宿、生态餐饮、特色种植、影视剧拍摄等6种业态,带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实现了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做梦都没想到,俺能在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现在除了房屋的租赁收入,还有打工收入,心里别提有多敞亮了。”马杓湾村村民李春花说。
马杓湾村抢抓和庄镇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通过积极申报争取,被成功列入示范区建设打造重点村。下一步,区、镇、村将三级联动、共同发力,以传统古村落为产业特色,以农文旅融合为导向,投资500万元,开展基础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民宿配套设施、研学体验、文化展馆五大提升工程,打造古村风貌写生、乡村旅游度假、特色林果种植、民宿集群发展的省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关键在探索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路子,马杓湾村的生动实践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擦亮清华大学‘金字招牌’,将马杓湾村列为泉韵乡居示范片区重点村,期待用好用活‘黄金政策’,带来乡村发展的‘黄金效应’。”和庄镇党委书记钟守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