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融会贯通,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济南实践中奋力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济南篇章。
突出“理论化”,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内涵。一是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总结提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一精炼概括,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认识。二是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三是深刻把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为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突出“大众化”,助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启迪智慧。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极响应省委打造“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要注重用龙山文化、黄河文化、大舜文化、二安文化、泉水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一是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传承弘扬济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二是打造“两创”精品力作。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艺、影视创作中,努力推出一批“两个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三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济南打造成人人想读书、时时有书读的“爱阅之都”。
突出“平台化”,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弘扬、传承发展。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传承发展,创新打造各类平台载体,通过具象化的展示呈现和交互式、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一是保护弘扬泉城特色文化,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非遗名城建设“一十百千万”行动计划。三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四是办好重大文化活动,打造城市文化传播亮丽名片。
突出“产业化”,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跑出加速度。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文化产业、业态、产品等具体载体创新发展,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鲜明的民族特征、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内在价值的体现,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开拓“两区、四极、五组团”文化产业动能转换布局,完善文化产业规划体系。二是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一批主业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骨干文化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三是优化园区载体,高标准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四是强化项目带动,全力推动48个重点文旅项目落实落地。五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旅游消费促进行动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突出“数字化”,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赋能升级。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加快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业态,促进文化事业产业“上云用数”,又要加强文化IP开发,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一是实施“数字文化”工程,2025年基本建成济南文化专网和文化数据库,夯实文化数字化发展基础。二是推动文化IP开发,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网络展示示范项目,开展虚拟讲解、艺术普及和交互体验等数字化服务。三是推动文化数字赋能。将“二安”“鲁菜”“泉水”“大舜”等民俗文化,以多种形式在电视剧、网剧、网络电影、游戏动漫上予以呈现,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济南文化品牌。
突出“传媒化”,不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文化传媒化的过程就是传媒与文化一体化的过程,既是传媒技术突飞猛进的结果,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特点,促进和加快文化传媒化,运用好各类新媒体手段,形成有效的立体化传播格局,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一是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统筹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二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加强国际友城外宣,讲好济南故事。三是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孙世会 作者系济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