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消费新热点 激发泉城新活力——市政协第五十三专题“商量”综述

2023-09-04 06:53:4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希涛

责任编辑:刘克

培育消费新热点 激发泉城新活力——市政协第五十三专题“商量”综述

“商量”调研组赴济南恒隆广场开展现场商量

培育消费新热点 激发泉城新活力——市政协第五十三专题“商量”综述

“商量”调研组赴舜和国际酒店开展现场商量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以来,我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力度持续加大。市委、市政府把“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加快促进消费复苏”作为全市9大重点工作之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市今年1-7月开展590余场相关活动,发放政府消费券6200万元,带动直接消费超20亿元;上半年电商直播营业额623.6亿元,增速达18.1%;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4205.92亿人次,同比增长43.62%,国内旅游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48.91%……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消费提质增效扩容,自7月中旬起,市政协围绕“培育消费新热点,激发泉城新活力”开展专题“商量”。1个多月来,市政协充分发挥“界别商量工作室”作用,组织全国、省、市、区四级政协委员和知名专家、市民代表、部分部门有关负责人共同开展现场商量,赴上海、长沙等城市调研学习。此外,市政协还通过“云商量”广泛征集港澳委员和海内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利用“码上商量”平台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500余条。

  在充分调研和现场商量的基础上,近日,部分“商量”调研组成员围坐在市政协商量工作室,从扩大服务消费、打造新型消费、优化消费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

  创新服务消费

  推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服务消费主要指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包括文旅体娱、商贸会展、餐饮酒店、教育康养等多种消费方式和消费场所。

  为深入了解我市“文商旅体”融合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商量”调研组先后到银座购物广场(燕山店)、泉城路恒隆广场、济南华侨城欢乐荟、舜和国际酒店等地,了解我市实体商业转型与新型服务消费融合创新发展情况。同时,“商量”调研组还赴上海实地调研,学习其在创新服务消费方面的成功经验。

  “这家店正在进行品牌和门店形象升级,升级后最大特点是商品丰富度更高了。”银座购物广场(燕山店)总经理李华盛介绍,该商场的定位是社区服务中心,除了卖产品外,还提供线上到家服务,平均每天能接120单左右。

  在市政协委员、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国看来,如今的商场如果还按原来卖商品的思维方式运营,很难再打动人。一个城市是否有活力,主要看重要传统历史街区,应该将其打造好。

  根据多年经验,济南恒隆广场总经理刘炳富总结出:“90”后和“00”后来到商场首先看重场馆打造得是否好看,其次看重体验有没有独有性,再看重的是项目是否有话题性,能否让其在社交平台或跟身边的朋友讲故事。

  通过多次深入调研,“商量”调研组发现,激发新消费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打造新消费场景,培育新消费模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新消费需求,从而激发消费新活力。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主任张伊娜表示,当前我国的消费结构和业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老百姓不仅对实物消费有兴趣,还越来越看重服务消费。在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占所有消费的比重为60%以上,据测算,济南服务消费只占所有消费的30%左右。

  “应将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健康、赛事、创意产业等深度结合,吸引国内外高校学生来济南参加比赛。”省政协委员、济南德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敏建议,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体育比赛,也可以和夜经济结合举办泉城体育嘉年华。各区县可以组织“我是球王”海选赛事。

  对此,市政协委员、章丘区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刘萍也深感认同。她建议,要用好各种论坛、赛事,吸引参会人群到济南来消费。她建议,在相关活动举办期间,要打造各种消费场景,让来济南的商务人群了解泉城、爱上泉城,以活动和赛事促进工商文旅消费。

  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教学中心主任王宇倩则认为,济南品牌和特色是城市符号和文化符号的提炼。济南作为一个文化城市,应考虑把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对消费者延时、错时开放。

  解锁城市“圈粉”流量密码

  打造新型消费

  近年来,在科技赋能和消费升级的驱动下,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成为消费数据中的亮点,也是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很多地方成功跻身网红地标、网红城市。那么网红城市“圈粉”的流量密码是什么呢?

  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要打造适应青年人需求特点的新型网红消费热点,就必须抓好顶层设计、做好产业规划,以整个城市为载体,系统化地去推动整个城市成为网红消费的新空间。

  市政协委员、山东馨漫园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薇认为,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打造文创产品大有可为,可以把文创产品作为提升新消费的一个点。

  “济南拥有多所高校,但年轻人的消费场景有多少?制作文创产品的上下游产业是否有配套?”山东仁丁体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南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会长王婷婷认为,这些都可以用政策和配套措施挖掘出来,通过顶层设计,把资源盘活,把新消费、新力量、新产业带动起来。

  省政协委员、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汉斌认为,济南夜经济不如南方发达的最主要原因是冬天太冷,并建议多发展一些室内的夜经济。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黎海认为,现在大家的消费需求更倾向于沉浸式体验,不仅是为了购物吃饭,还享受其过程,所以要在打造新型消费过程中做足沉浸式体验文章。

  历下区政协委员、山东同程尚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华建议,城市公益文化场所和国有闲置资产向行业免费开放,吸引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游客来体验济南,把济南的IP交给大众和行业。创意者本身就是新消费群体中重要一部分,通过新场景的传播来提升泉城的影响力,进一步激发新经济和新创意。

  “在橘子洲,长沙市政府打造了一个非遗文化体验馆,它非常亲民,免费为市民、游客开放,为外地游客介绍了长沙市从古至今的吃住行游购乐,让更多游客零距离去体验、去沉浸。”去长沙调研时,市政协委员、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军感触颇深。他建议,济南市也可打造非遗文化体验馆,把非遗、老字号发扬光大,让更多外地游客深入地体验、了解济南。

  对此,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苏文表示,目前济南确实缺少大型沉浸式演艺场景。从2019年开始,我市也一直在引进,但遇到最大困难是没有落地主体,需要加大在政策上的扶持,包括进一步打通对国有企业的考核、评价等。

  优化消费环境

  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

  消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的增长和消费质量的高低。只有全力优化城市消费环境,打造高质量城市品牌,才能真正将“流量”转化成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

  济南在培育消费新热点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消费场景,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联合发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为引爆济南消费厚植环境沃土。那么,消费环境如何优化?

  “这次去外地调研看到,长沙晚上两三点钟大街上还有很多人。”李军认为,政府在夜经济的打造和支持上做了很多工作,这项工作不是堵,而是疏,是给予规范、疏导、服务,体现了政府的温度和热情。

  山东融汇老商埠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融汇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鲍科佳认为,有人才有生意,有场景才有流量。培育消费热点,首先要抓住年轻人,考虑怎么做年轻人的文章。流量经济首先来自于视觉经济,视觉场景做不起来,流量也起不来。政府应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做店招等进行场景化打造,通过场景化打造带动流量。

  提及此事,张志敏第一时间接过话茬,“我在园区水系旁摆一个店招,不出三天一定接到通知,如果不进行整改,责任自负。”

  对此,济南市城管局副局长宋道勇回应道:2019年济南市出台了相关条例,市城管局和市规划局专门出台广告的专项规划,对店招牌匾并没有统一规划,也不需要审批。对于大家提出的建议,将带回去认真研究,并第一时间回应大家的关切。

  孙黎海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引流和引领,把外地游客引到济南来,把市民的需求调动起来,把济南的资源组合起来,对内把各种商家、景点组织起来,免去趵突泉等景区门票,做好吃住行等服务;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大家的消费行为做好保障,提升大家旅行的安全感、获得感。

  张伊娜认为,当前理念已深入人心,关键是缺操盘手、创意人才、策展人才和赛事运营人才。要强化顶层设计,想方设法招才引智,尽快把理念变为现实。

  “建议加快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消费转型升级相关工作,加强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建议体育、文旅等相关部门或企业,与澳门加强经贸合作,做大做强电竞体育。”“可以多举办一些特色的国际性赛事会议等,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入驻。”……“商量”期间,许多港澳委员和海内外人士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加“云商量”,提出大量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截至目前,在“码上商量”平台,关于本专题商量的留言已有500多条。有网友说: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文体旅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文旅示范基地与示范项目,通过组织策划文体旅品牌项目,吸引“都市圈”城市群众来济南旅游,与泉城市民共同参与各项文体旅活动。也有网友认为,济南夜经济与成都、长沙等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主要问题不在于北方人的生活规律问题,而是城市营造的商业、文旅消费氛围和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支持不够有关。建议政府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支持,市、县、区上下联动协作,举全市之力,统筹规划,密切配合,把夜经济搞活,激发泉城消费新活力。

  消费旺则经济活。“商量”调研组希望在打造泉城特色“IP”、开发设计新消费产品、丰富新消费场景的同时,相关方面还要着力塑造良好、公平、透明的消费市场环境,让消费者敢于消费、乐于消费;也为企业稳增长、保就业、促提升带来新的契机,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作出政协贡献。 (本报记者 王希涛)

作者:王希涛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