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
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齐鲁软件园“开张”不足两年,就已初步完成了“开发一块基地、建设一个市场组建产业集团、培育一批软件园骨干企业队伍”的任务,并已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培育壮大软件园骨干队伍”,即在重点发展已有5家软件骨干企业的基础上,再发展培育一批软件骨干企业。山东中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是齐鲁软件园内骨干企业中发展最快的,去年年收入2.3亿元,投资5000万元新建的2万平方米的开发基地,现已竣工,很快将投入软件开发生产,另有一批中小型软件骨干企业也在迅速发展膨胀之中。
——1998年9月3日《济南日报》报道
“我们建设的新办公楼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预计明年就能搬过去,到时候企业发展会再上一个台阶!”
10月17日,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在园区金现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听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这家企业2001年成立,见证了济南软件行业的发展,也成长为业内响当当的“大拿”。企业直言,自己的成就离不开1997年就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齐鲁软件园的支持。
20多年来,一家家知名软件企业从这个“大圆圈”起步、壮大、走向全国。一座园区的历程,又何尝不是济南市走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的写照?
园区初建时
“梯形楼”周围荒草丛生
“我们来到‘梯形楼’的时候,一个只有五六十人的小公司占了整整一层楼,楼里才入驻了五六家企业……”
2001年,一群年轻小伙踏上了创业之路,如今在软件行业内大名鼎鼎的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从齐鲁软件园启航的。副总经理张廷兵回想起创业之初,地标性建筑“梯形楼”,也就是齐鲁软件园大厦A座才刚刚投入使用,周围环境更是荒凉,“我记得那时候周边还都是菜地、荒地,只有一辆87路车能到,公司找了一辆面包车解决通勤问题,附近也没有住宅、餐饮,很多企业、求职者嫌远,不愿意来。”
不过,普联软件却对齐鲁软件园十分向往,因为那时它已经有重磅荣誉加身——1995年11月成立,1997年3月便拿下了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也因此被誉为国内成立最早的“四大软件园”之一。
普联软件的创业契机,与齐鲁软件园的成立,是被同一波浪潮促成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软件产业正从起步走向发展之时,有大批国外软件涌入中国市场,国产软件遭受巨大的冲击。1995年5月,在原国家科委召开的“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建设软件园是个值得探索的思路,表示“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符合软件企业成长的环境。”这时,济南高新区刚刚成立4年,便立即开始了建设软件园的筹备工作。
“1997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时候,我们园区只有5家骨干企业、总产值2.3亿元。”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副主任傅瑞霞还记得,那时候正处于招引更多企业入驻、形成聚集发展效应的时期,果然没过多久,“梯形楼”就装满了满怀壮志的创业公司。“梯形楼”作为齐鲁软件园的标志性建筑,也被很多人称作“创业梦想开始的地方”。
张廷兵说,普联软件入驻园区后,规模迅速壮大。“我们聚焦财务信息化领域的软件开发及服务,目标客户群体是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定制开发服务和解决方案,在当时这个理念很超前。”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后,普联软件开始为办公室不够用发愁。
为了解决企业的难题,并进一步加强聚集效应,2001年,如今仍是“网红”的“大圆圈”——齐鲁软件园创业广场开工建设。
形成聚集效应
知名企业在这里启航
“大圆圈”直径400米、单体宽30米。在建成之初,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环形建筑。这个个性十足的建筑共有五层,为办公人员提供充足的休憩空间。大楼内部围合了占地120亩的景观公园广场,由德国著名设计师设计。直到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还有不少网友特地“打卡”、航拍。
拍摄于2002年至2004年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不断拔高的环形楼周围还是大片荒地,附近只有一个住宅小区。可以预见的是,建成投用后,这一独具特色的孵化设施将为齐鲁软件园引来大批企业,成为济南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大批在别处注册的企业,也在这一阶段被吸引到园区,“国家级”金字招牌让园区有足够的实力培育企业、扶持企业。
初创于2001年的金现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搬到“大圆圈”附近的知慧大厦,深耕电力、石油等行业。“比如说电力企业的发电调度指挥、用电交易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有围绕安全、健康、环境建设的安全生产相关软件,都是我们的业务领域。”金现代集团营销部总经理马忠建告诉记者,在园区近20年的发展,享受到了最优惠的政策和最好的服务。“因为是国家成立最早的四大软件园之一,所以会有很多国家级、省部级的课题、项目在这里开展,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有帮助,而且园区能帮我们进行对外的推介和宣传,打通外部资源,提升企业和产品、技术的知名度。”马忠建说,对创业企业来说,园区还有更实在的房租减免、金融贷款政策,帮助许多企业渡过了难关。
张廷兵对此也深有体会。“我们企业初创之期,面临人才短缺、资金紧张,企业生存发展遇到较大困难。” 他不会忘记,那时园区给予了300万元资金支持,雪中送炭,帮普联软件渡过了难关。“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园区也是一次又一次帮助我们协调办公场地,解决了办公环境差、求职者不愿来的窘境。”
这些“元老级”的企业一路伴随着齐鲁软件园的成长,也用自身成绩为园区发展助力。
交出傲人成绩单
济南软件力量名震业内
普联软件创业之初只有五六十名员工,如今已经发展到2700余人;金现代创业之初只有几个人,如今员工也早已突破2000人。这两家企业,都在风起云涌的软件行业交出了令人惊艳的成绩单——
2008年,普联软件是山东省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软件公司,后来完成私有化,并于2021年成功在创业板上市。翻开普联软件的宣传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知名大型央企、国企都在客户名录中,地产、制造、金融、能源等多个业务板块客户,都是让人耳熟能详的大型集团企业。
金现代于2020年在创业板上市,深耕电力、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行业,服务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电集团等大型央企,国企和世界500强企业。近几年,企业也获得了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字号”名片。
随着聚集效应越发明显,齐鲁软件园的规模、体量也在不断壮大。从办公载体上来看,从最初孤零零的“梯形楼”,到能容纳一万人办公的“大圆圈”,再到银荷大厦、奥盛大厦、铭盛大厦、鑫盛大厦、齐盛大厦等产业楼宇相继建设投用,齐鲁软件园的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
傅瑞霞告诉记者,从5家骨干企业、2.3亿元总产值起步,如今齐鲁软件园已聚集企业超过7万家,形成了大数据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量子信息产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建成300多座特色产业楼宇,先后获得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和认定。
如今再从航拍视角看去,曾经的荒地、农田已被热血和梦想填满;曾经只有一路公交车能到达的地方已是车水马龙。而2000年左右那群青涩又勇敢的创业青年,已经成长为在业内掌握着话语权的佼佼者,他们带领下的企业,为软件园、济南市乃至全国软件行业贡献着不能忽视的力量。
目标不止于此
“中国软件名园”落地中
张廷兵和马忠建都说,济南软件行业起步早、基础好,如今营商环境和科创环境的优化,更为企业今后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宽阔大路。
傅瑞霞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济南就提出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战略,2011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认定为“中国软件名城”,齐鲁软件园的发展也离不开上级政策的支持和帮助。1997年与齐鲁软件园一同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四个园区中,唯有齐鲁软件园不曾更名,稳步发展。
济南市在软件行业的目标,还不止于此。
今年全市“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印发的《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了构筑数字经济高地的发展目标。根据《济南市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济南将打造成为产业实力领先、创新活力迸发、应用赋能多元、产业生态繁荣的中国软件名城标杆城市。产业实力持续壮大,软件业务收入突破6000亿元,行业企业纳统数量超过3600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推动齐鲁软件园提档升级,提升承载能力,争创‘中国软件名园’”也在《行动计划》之中。
“下一步,我们将从政策、载体、服务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精细化开展招商,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企业聚集,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全力冲刺首批‘中国软件名园’,把齐鲁软件园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中国软件产业新高地。”傅瑞霞说。
济南日报记者梳理相关报道发现,近几年重点项目纷纷落地济南,部省市共建中国算谷重大生态项目、华为三大创新中心及区域总部、百度山东数据标注基地、科大讯飞英语北方听说总部……这为实现济南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带来强劲动力和支撑。(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张有水 韩霄鹏 王一飞 陈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