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筑牢济南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2023-10-23 17:30:26 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责任编辑:高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近年来,济南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立市,从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着力推进治霾、治山、治水、治土、治脏,生态文明建设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绿水青山”筑牢济南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近年来,济南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围绕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目标,坚持保护优先、规划统筹、示范引领、科学修复,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济南市生态绿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绿

  探索“公园+”模式,让老公园释放发展新活力。济南市充分利用优质生态资源本底,以良好政府公信力为背书,以千佛山、泉城公园、植物园等城市公园绿地为重点,通过营造美丽舒适、全龄友好的开放共享空间,融入文化、阅读、简餐、咖啡、办公、购物、运动、科普、教育等复合功能,打造公园服务新场景,推动“高人气”转化为“吸引力”“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力”,促进生态资源价值溢出转化,提升公园自我反哺能力。

  实施“拆违建绿”,让绿色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结合城市更新,“以建绿为原则、不建绿为特例”,按照“即拆、即清,即绿、即美”的原则,累计实施拆违建绿地块4264处、新增绿地面积479公顷,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精品街头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进一步均衡了城市绿地布局。

  强化生态治理,让渣土山变身网红打卡地。把渣土山生态治理作为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举措,通过场地安全排险、就地平衡土方、塑造微地形等措施,先后生态治理渣土山115座,建设景观节点,破解城市治理“顽疾”。

  推进绿地共享,让绿地成为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为更好满足市民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新期待,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放管结合、共建共享”的原则,有序开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首批开放森林公园、植物园等47处公园绿地,总面积约28.7万平方米,提供帐篷露营、休闲健身、儿童游乐、运动拓展等活动服务,让市民群众可以在家门口享受美好时光。

  水

  科学谋划全域生态空间布局。基于依山傍水的生态基底特征,济南以南部泰山山脉生态屏障区、北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带为生态控制区,以玉符河、徒骇河、大汶河、小清河等为生态廊道,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要湖库、水源地为生态节点,构建形成“南山北水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科学编制国土绿化、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城市绿地等专项规划,统筹谋划全域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推动打造“一山一河,两心双环,多廊多源”的城市绿地体系。

  大力保护南部山区生态涵养区。南部山区是济南的“泉源”“绿肺”和“后花园”。我们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三川”和玉符河流域为重点,加强生态管控,保护径流通道,开展重点渗透带生态修复,增强区域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推进荒山绿化、低效林改造及森林抚育,保护山体林地资源和原生地貌,营建生态功能完善、季相变化丰富的森林生态体系,核心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

  系统强化黄河生态空间功能。万里黄河,在济南穿城而过,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济南市依据《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编制《济南市黄河生态保护规划详细研究》,以黄河生态廊道为发展轴,北依河道林网形成多级生态廊道,南依南部山群形成山林涵养区,系统强化沿黄湿地、河道、绿廊、山体四大生态空间功能,多元嵌入生态功能节点,重塑“绣野平铺、玉水浮黛”的原生自然景观画卷。

  多维构建起步区蓝绿空间格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黄河规划纲要》中唯一新设立的实体性新区,是济南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我们遵循未来城市发展理念,济南市按照“承山理水、育林营园、环绿增景”策略,多维营建“十脉承一带、五环扣五团、两心延一轴、绿网织田园”蓝绿空间格局。计划到2025年底,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初步形成“大美田园与城乡共融相映、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特色风貌。

  青

  提质“千园之城”。济南市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建设,“千园之城”建设目标顺利达成。以开放共享、全龄友好、文化传承、便民利民为导向,对现有公园环境、配套设施等进行提升完善,不断提升承载能力;高标准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加快公园形态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助推“千园之城”向“公园城市”加速蝶变。

“绿水青山”筑牢济南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实施“十大行动”。为充分彰显济南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健康宜人的生活价值、和谐共享的社会价值,济南市大力实施科学绿化、品质提升、生态文化等十大行动。近三年,累计完成造林25.18万亩、森林抚育13.6万亩,基本实现城区山体绿化全覆盖和城外山体可视范围全绿化;建设提升特色景观道路(街区)300条(处),完成126条道路绿化基础破“硬”和行道树复壮,培育大树1.9万株;发布第一批重要湿地、首批二级保护古树名录,新建提升沿黄防护林带10181亩,实施济西、白云湖、玫瑰湖等湿地公园生态修复70.78公顷。

  营建“百园古景”。创新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保护管理、价值转化新模式,编制《济南市古树名木公园规划》,科学制定古树名木保护实施方案、管护技术规程、复壮技术规程等标准规范,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立足古树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古树名木文化,规划建设百处“古树公园”,讲好济南古树故事,形成全社会保护好古树、传承好文化的共识。

  串联“万里绿道”,编制《济南市绿道规划方案(2023-2025年)》,构建连山接水、彰显泉韵、串园融城、文脉传承、畅达互联的万里绿道网络体系。结合已建绿道,打通断点、完善网络、凸显特色,实施区域绿道贯通、城市绿道加密提质,打造“天下第一泉道、一城山色绿道、千年乐水环道、百里黄河廊道、醉美南山游道、齐鲁人文古道、都市活力林道”七大特色体系,推动济南绿道系统从量到质的升级。

“绿水青山”筑牢济南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山

  山是济南的风骨。“一城山色半城湖”诠释了济南在众山环抱中的钟灵毓秀、安静恬适,“遥看齐州九点烟”道出了济南旖旎的山水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十三五”以来,济南相继完成绕城高速以内及长清大学城周边98座山体179个山头的本底调查,分类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创造性将近郊山体打造成市民休闲健身游憩好去处,并连续多年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济南市共完成山体修复及绿化提升140座,建成开放山体公园73处。佛慧山开元寺入口生态景观提升工程,获“鲁班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一等奖。济南市山体公园建设项目获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城山色”成为泉城济南新名片。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