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丨“祖先尝过的味道”搭上农旅融合快车道——“2000年前的稻香”飘过来

2023-10-26 07:18:4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张有水

责任编辑:李欢

  又是一年好丰景,恰是风吹稻香时。

  10月24日,章丘区明水街道的水稻正值收割期。大片金黄的稻田间,大型农机穿梭,收获着农民半年来的辛劳。站在田边,浓郁的米香直往鼻腔里钻,“明水香稻”的“香”字,瞬间具象起来。更为珍贵的是,这是来自2000年前的香气,与祖先闻到的别无二致——当地水稻种植有2000余年历史,“大红芒”是最古老的品种。

  当地水稻种植随着城市化发展经历了数次起伏,如今逐渐扩大了规模,走向农旅融合发展新路。

融媒·见证丨两千年的稻香飘过来

“大红芒”稻穗颗粒饱满。

  拍摄时间:10月24日

  拍摄地点:明水街道西营村

  拍摄内容:“明水香稻”进入收割期

  种植古老品种 留下2000年前的味道

  “今年的玉米个头大,小麦产量高,水稻也长得嘎嘎好!”

  说起今年的收成,65岁的西营村村民张广华言语间都是喜悦和满足,金灿灿的稻田衬着她的笑脸,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扬起了嘴角。收割机的轰鸣仿佛成了“丰收进行曲”,氛围像她的红头巾一样喜庆。要说“明水香稻”好在哪里,从十几岁就开始种水稻的张广华最清楚。

  “你看,咱这里种出的水稻,每一粒都这么饱满。要是熬成粥,那是又香又甜又筋道!”张广华说,每年5月底水稻插秧时,稻田里的水都是来自眼明泉、百脉泉的泉水,水质无可挑剔。水稻生长期正值盛夏,30余摄氏度的高温碰上16至18摄氏度的清冽泉水,造就了更大的温差和更长的生长周期,每年只长一茬,因此稻谷格外香甜紧实。“一株开花满坡香,一家煮饭四邻香。”这是当地一直流传的顺口溜。

融媒·见证丨两千年的稻香飘过来

“明水香稻”开镰收割。

  “明水香稻”已有2000余年的种植历史,据《济南府志》记载:“稻非此地常产,历章诸处稍稍有之,其美者则以章丘明水为最。”从1971年起,当地开始加强“明水香稻”的品种选育,新选育出的“辐香”“小红芒”品种,成为“明水香稻”主栽品种,但“大红芒”的地位始终无法被撼动。

  “‘大红芒’是最古老的品种,没有经过改良培育,咱们尝到的,跟驯化它的祖先尝到的是同一种味道!”西营村党总支书记李鸿波告诉记者,村里共种植了近13公顷“明水香稻”,“大红芒”只占4公顷左右。“你看,大片大片倒下的,就是‘大红芒’,还离不开人工收割。”李鸿波介绍,这个品种植株高、穗头沉,成熟后就自然倒下,因此产量低、收割难,在明清时期种植面积只剩0.7公顷作为贡米,普通百姓无缘品尝。

  如今,西营村的“大红芒”属于保护性种植,不让飘过2000余年的稻香绝迹。

  现代技术加持 从面临绝迹到价格飙升

  采访当天,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现场测试“大红芒”的产量,得出的数字让李鸿波非常兴奋,“相比以前全靠人工种植的时候,产量高了两三倍。”别看产量少,“大红芒”价格却让其他品种望尘莫及,每公斤高达20元左右,这还是收购商的“批发价”,经过加工、包装,市场价会更高。

  不只是“大红芒”,“小红芒”“金稻919”等品种产量也有明显提升,这与机械化种植和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有关。

融媒·见证丨两千年的稻香飘过来

  “我年轻的时候种水稻,插秧、除草、收割都要靠人工,别提多辛苦了。”张广华回忆,那时候大家裤子的膝盖部位都缝上厚厚的补丁,因为除草的时候要跪在稻田里爬行,浑身都被扎得刺痒。到了收割时,大家头上包着头巾、顶着热辣的秋日阳光,挥着一把把镰刀。“最难的是防病虫害,要是有一株染上病,没多久整片地都会绝产。”因为付出成本高、产值低,在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明水香稻”曾两次面临绝迹。如今,从插秧到收割全程有了大型农机帮忙,张广华轻松多了,她最喜欢做的就是站在家门口,看着小苗慢慢长大,直到被饱满的穗头压弯了腰。

  李鸿波说,这些年在明水街道的帮助下,村里与济南市农科院的专家碰上了头。“水肥的配比、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种植技术,专家都会给指导,所以我们村的水稻产量、质量都在逐年提高。”李鸿波介绍,早在1993年泰国曼谷的世界优质农产品展览会上,”明水香稻“就获得过金奖,品质早已经过了市场检验,所以根本不愁卖,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收购。“‘小红芒’每公斤7.5元,‘金稻919’每公斤5元,比种植玉米、小麦产值翻了几倍,村民种植热情也越来越高!”李鸿波说。

  农旅融合路径 “稻荷飘香区”落地中

  稻田边,张广华和几位村民坐在马扎上,用红丝带扎起一把把“大红芒”的稻穗,“我们这是在留种。”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引导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深入发掘资源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其中,“大红芒”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为“种业强国”建设助力。

融媒·见证丨两千年的稻香飘过来

  “我们明年打算扩大种植面积,把目前不适合玉米种植的低洼地改种水稻,村集体富裕了,受益的还是百姓!”李鸿波说,明水古城的落成让当地旅游业日渐蓬勃,他打算围着田埂种上一圈花卉,为今后村里发展旅游业作准备,“我们村往南就是街道规划的‘稻荷飘香区’,今后能跟明水古城串成一条农旅线路!”

  明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周明东介绍,2010年,“明水香稻”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荣誉,种植面积已达66公顷以上,品牌享誉全国。为留住乡愁、还原乡味,近年来,明水街道全力做好明水香稻的保护性种植与开发,大力推进“稻荷飘香区”建设。

  “2021年以来,‘稻荷飘香区’建设列入街道民生实事之一,在济青路以北、西营路以南、绣江路以西、明樊路以东地块,实施稻荷飘香区规模化建设,做好‘明水香稻’‘明水白莲藕’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性种植与开发,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场景。”周明东说,该项目吸引了众多投资商,后期还会逐步扩大规模,水稻种植面积也将随之铺开。

  飘过2000余年的稻香,还将飘向未来,见证家乡农旅融合的新发展。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张有水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