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九顶塔摩崖造像首次大规模修缮保护 83尊唐代天宝年间造像风采重现

2023-10-28 07:25:13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钱欢青

责任编辑:鞠月芹

济南九顶塔摩崖造像首次大规模修缮保护 83尊唐代天宝年间造像风采重现

  位于济南柳埠东南2.5公里灵鹫山九塔寺内的九顶塔可谓名声在外,据《山东通志》记载,九顶塔为唐代名将尉迟敬德监工修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塔刹部分,塔檐上8座小塔怀抱着一座5米多高的中心小塔。9座小塔形成塔林之势,精妙绝伦,九顶塔也因而得名。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就在九顶塔附近山崖,还“隐藏”着26龛、83尊开凿于唐代天宝年间的摩崖造像。2023年8月31日,九顶塔摩崖造像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开始实施,这是历史上针对九顶塔摩崖造像进行的首次大规模修缮保护。10月19日,新黄河记者跟随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工作人员,现场一探究竟。

济南九顶塔摩崖造像首次大规模修缮保护 83尊唐代天宝年间造像风采重现

  26龛、83尊珍贵摩崖造像,开凿于唐代天宝年间

  和四门塔千佛崖摩崖造像一整片分布不同,九顶塔摩崖造像分为四个区域,共有26龛、83尊造像。其中第1至16龛为1号区域,第17至24龛为2号区域,第25龛为3号区域,第26龛为4号区域。除了第26龛刻于九顶塔民族风情园圣水泉中央独立块石之上,其他三个区域的造像均在峭壁山崖之上。

  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任吕智勇告诉新黄河记者,九顶塔摩崖造像是研究唐朝佛教发展史和山东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的重要实物例证。要理解九顶塔摩崖造像的价值,需要从中国佛教造像的历史说起。

  佛教造像艺术最早从西域随佛教传入中国,以印度犍陀罗和秣菟罗风格为主。到了十六国时期,犍陀罗艺术随佛教普及而流行,我国开始出现具有本民族艺术风格的佛教造像。特别是秦汉以来流行的云气纹和方几佛座造型显示了强烈的中国风格。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到一个佛教与佛教造像艺术大发展的时期。有记载的山东地区最早造像,与僧朗有关。唐朝统一之后,佛道之争频起,随着沙栋在千佛崖开创祈福造像之风,唐朝皇亲国戚纷纷来此效仿,山东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官僚、僧侣与信众兴起开窟造像之风。

  吕智勇介绍,开凿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九顶塔摩崖造像,制作较精,造型多样,尤其是狮口衔莲花为底座的处理方式,在山东地区同时期造像中很少见,是研究唐初佛教造像艺术及美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济南九顶塔摩崖造像首次大规模修缮保护 83尊唐代天宝年间造像风采重现

  全面解决风化、裂隙、粉尘堆积等“病害”

  1988年1月13日,“千佛崖造像(包括龙虎塔、九顶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九顶塔的附属文物,九顶塔摩崖造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自唐代天宝年间开凿以来,九顶塔摩崖造像历经千年岁月沧桑。1964年成立的四门塔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其进行保护管理,1965年于造像崖面前增设铁栏围护。在特殊年代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之后,有关部门后来不得已在部分造像前砌起保护墙,因此很长时间人们都难以一睹造像真容。

  历经岁月沧桑,九顶塔摩崖造像出现了风化剥落、浅表性裂隙、水锈结壳等不同程度的“病害”,以1号区域的第12龛为例,工作人员前期调查发现的病害就包括:文物长期在室外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造像面部被人为破坏;佛龛造像表面粉尘泥土堆积;佛龛内有两条浅表性裂隙。另外,由于摩崖造像所在山崖植被丰富,也有造像存在因植物生长遭遇损坏的情况。

  吕智勇介绍,九顶塔摩崖造像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内涵,是人们了解早期造像艺术的重要场所,其悠久的历史对于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当地居民的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因此决定对九顶塔摩崖造像进行全方位修缮保护。

  吕智勇告诉新黄河记者,九顶塔摩崖造像文物修缮保护工程于2021年9月18日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22年8月19日获批复方案。该修缮保护工程由经验丰富的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专业人员“操刀”。工程自2023年8月31日开工以来已施工近两个月,“施工期间严格根据施工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各项修缮工作,施工前准备工作主要以搭设脚手架、电缆铺设、引进水源、防护网安装、砌块石收集、打锚机架设为主,目前已经开始集中对修缮一区和二区开展修缮工作”。

  专业、精心,修缮就像做“外科手术”

  新黄河记者在修缮保护现场看到,在紧贴崖壁搭起的脚手架上,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清除造像表面积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清除积尘还会带来意外的惊喜,“个别地方清洗完成后发现了造像表面的彩绘”。

  一切工作都必须仔细认真进行,修补造像裂隙的材料也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修缮的要求配置,“为了精益求精,让修缮后的造像在颜色上和本体一致,还需要在修补裂隙的材料中加入相应的矿物颜料。”

  现场修缮人员告诉新黄河记者,眼下他们已经开展的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施工1号区域第1至第16龛佛像已完成除尘、清洗工作,目前正在利用纸浆进行局部脱盐并进行检测;二是对施工1号区域崖体裂痕、孔洞进行修复填补工作;三是完成对1号区域危岩石进行破除;四是完成对施工1号、2号区域崖体周边绿植灌木病害进行移除清理;五是完成对1号区域西侧危岩体利用砌石进行搭建支护工作;六是完成对施工1号区域和2号区域危岩体利用打锚机进行崖体打锚的工作,目前1号区域的5处和2号区域的2处锚洞已全部完成,锚洞深度约4至5米,符合设计要求。当前正在进行的修缮工作主要有对施工1号区域锚洞灌浆、对1号区域崖体裂隙空洞进行修复填补、对2号区域文物本体清洗除尘等工作。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修缮摩崖造像的工作看起来简单,背后却很复杂,需要有“外科医生”一样的技术和耐心,比如看起来简单的“除尘”工作,就要根据不同情况用到线球、软毛刷、棉签、宣纸等工具,有时候还需要用到高温蒸汽等方式。

  在紧贴2号区域造像崖壁搭起的脚手架上,新黄河记者也跟随工作人员爬上了脚手架,近距离体验“高空”作业的惊险,欣赏一千多年前摩崖造像的精美。2号区域海拔332米,是九顶塔摩崖造像中海拔最高的一处,接近山顶。一边是精美的摩崖造像,一边是群山浩荡,吕智勇说,这正是修缮这些造像的价值所在,“让一千多年前的摩崖造像风采重现,让大家可以亲临现场,在自然美景中感受济南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钱欢青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