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与四位第一书记对话驻村帮扶的大事小情

2023-10-30 08:39:3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在希望的田野上——与四位第一书记对话驻村帮扶的大事小情

平阴县东阿镇千亩黄河粮仓小麦喜获丰收。

  为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尖刀兵”“战斗队”作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今年6月,济南市委组织部实施了“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向年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实现集体收入、村民收入的“双提升”。到2025年年底,村集体年收入增幅达到10万元以上。

  本期《非常对话》,记者采访到了济南市档案馆派驻平阴县安城镇小官村第一书记刘鹏,济南市财政局派驻济阳区济阳街道董家村第一书记杜晓东,济阳区垛石街道卢村第一书记刘标,平阴县洪范池镇大黄崖村第一书记刘斌,听他们讲一讲驻村帮扶路上的酸甜苦辣、大事小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与四位第一书记对话驻村帮扶的大事小情

刘鹏(右)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

  平阴县安城镇小官村第一书记 刘鹏

  老熟人找到帮扶新路子

  7月6日,到村后走访老支书曹庆山;7月25日,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帮扶企业对接下一步帮扶打算;7月26日,与村“两委”一起查看大棚建设情况;8月17日,走进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图斑整治政策;9月16日,邀请部分第四批市派“第一书记”来村座谈村级建设及农产品销售事宜;10月16日,与村“两委”成员一起查看鲜食地瓜长势情况;10月17日,与村党支部书记刘万平到济南华联,签署鲜食玉米意向采购合同……在市档案馆派驻平阴县安城镇小官村第一书记刘鹏的工作记录本上,流水账一样记录了他到村4个月以来几件村里的大事。军人经历练就了刘鹏风风火火、说一不二的作风,也为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个个节点踏石留印,正是刘鹏带领小官村探寻集体收入、村民收入“双提升”路子的真实写照。

  在6月25日到村前,刘鹏其实已经是安城镇的老熟人了。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刘鹏曾在安城镇林洼村担任第一书记,并被评为“平阴县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优秀市派第一书记,记三等功。这次主动请缨回村,刘鹏说,上一轮派驻林洼村,虽然干出了一点成绩,但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自己心里也牵挂着这里的乡亲们,还是一门心思想着多为群众干点实事,于是自己就向市档案馆领导主动提出了回村任职的想法。

  虽然不用再转变角色、熟悉环境,但刘鹏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了小官村的实际情况,从前几任村支书、村“两委”成员到普通村民,他随时入户家访,每到一家就同大家拉家常,聊村里发展,听取好的意见和建议,关心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家庭实际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村庄发展瓶颈以及下一步村集体发展的方向及优势。从镇内安排的工作和村民关心的小事入手,刘鹏逐渐摸索出驻村工作的“新路子”。

  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工作状态的刘鹏到村后第一个月就带着村“两委”干部与帮扶企业平阴县世成建材有限公司、玫德集团进行对接,就下一步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在他的努力下,小官村争取到资金60余万元,新建70米长、12米宽、高4米大棚2个,主要用于培育蜜薯25鲜食地瓜苗,间隙可以种植胡萝卜等其他蔬菜。

  “发展产业是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加快设施农业向高效、特色迈进,才能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刘鹏说。

  对于下一步驻村工作打算,刘鹏心中已有了规划。一方面,要在产业发展上谋出路。依靠争取的上级政策资金470余万元,建设滴灌、道路硬化、育苗大棚、农产品分拣包装中心等村级项目,准备建设改造冷库一座,用于储存鲜食地瓜和鲜食玉米及金银花等特色农产品,同时积极联系金银花药材加工厂家来村洽谈销售业务,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另一方面,要在文化惠民上出实招,为村内建设文化休闲长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本报记者冯经伟)

在希望的田野上——与四位第一书记对话驻村帮扶的大事小情

杜晓东在蔬菜大棚收获蔬菜。

  济阳区济阳街道董家村第一书记 杜晓东

  “小村”发展变化大

  金秋好时节,风景美如画。走进济阳区济阳街道董家村,房前屋后整洁干净,美丽庭院管理有序。走在街上,迎面遇到的村民,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笑着向你打招呼。

  董家村人口只有460人,这在济阳街道算是个“小村”,“小村”董家村从不“以小自居”。在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带领下,这个村庄把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一步步在人居环境、文化建设、旅游发

  展等各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而这一切跟济南市财政局派驻董家村第一书记杜晓东密不可分。

  自2021年驻村以来,杜晓东快速融入帮扶村,成为一名董家村人,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念好“致富经”,栽好“摇钱树”,找到“金钥匙”,助推村庄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突破。

  2021年腊月的一天,天非常寒冷,杜晓东正和村里支部委员洪秀禄在办公室谈心。这时来了一位老大爷,说家里的自来水管漏了。于是两人立马来到老大爷家,看到自来水阀门井里已经往外溢水,洪秀禄马上将手伸进冰冷刺骨的自来水阀门井里将阀门关闭,杜晓东用水桶向外提水,露出阀门后,看到水管已冻裂,由于阀门井非常狭窄,洪秀禄拿着工具直接下到井里进行维修,鞋子裤子都湿透了。

  杜晓东说,已届七旬的村干部跳下水井帮村民维修,这件事给自己的震撼非常大,对第一书记来说,“驻村”书记首先要“驻”,只有驻下来才能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村情户情,实实在在多做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大家看得到变化,感受到幸福,驻村干部的工作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驻村以来,杜晓东共为董家村争取各类政策资金596万余元。其中投资170余万元为村内12000平方米街巷道路全部铺设沥青,实现了大街小巷干净平整;投资120万元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和公共食堂,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投资100余万元,为全村铺设自来水管道,实现一户一表;投资80万元建设500米的环村路,实现环村道路硬化;投资60万元,建设50亩鱼塘,为村集体增收打下基础;指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投资30万元建设了董家村手工粉皮作坊,销往各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和龙奥大厦食堂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实现了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驻村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预制菜加工中心、研学基地和济水春秋博物馆。

  近年来,董家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济南市文明村、旅游示范村、最美乡村、五星级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张群 通讯员孟芳)

在希望的田野上——与四位第一书记对话驻村帮扶的大事小情

刘斌(右)查看小麦长势。

  平阴县洪范池镇大黄崖村第一书记 刘斌

  小山村迎来致富曙光

  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缺人才,缺资金,没有产业项目,没有致富门路,如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像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一直困扰着平阴县洪范池镇大黄崖村第一书记刘斌。为了尽快突破困境,刘斌苦苦思索着,艰难地探索着致富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当地干部群众和刘斌的不懈努力,小山村终于迎来了致富的曙光。

  大黄崖村三面环山,有130多户370多人,常住人口不足百人。2021年11月,刘斌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尽管提前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想象了村里的种种困难,可现实还是让刘斌的心里凉了半截。他走访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只剩下老弱病残,人口老龄化严重,土地以山地居多,土地贫瘠,且没有水浇条件。

  综合权衡并与村“两委”商议,刘斌计划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发展经济林。在刘斌的协调下,省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赠送给村里价值3万元的1000棵榛子树苗,用以试种。榛子树苗试种成功后,刘斌继续跟进经济林项目建设,但最终因为村内没有成片的林地可用,投资60万元的项目泡了汤。

  种植业不成,刘斌又考虑发展养殖业。村里的山顶上,有一处闲置的养殖场,面积2000多平方米。他和村“两委”一商量,平整场地、购置羊需要大笔钱,资金难以落实,又找不到合适的养殖主体,养殖业这条路也走不通。

  虽然经历了两次失败,但刘斌没有气馁,他与村“两委”班子多次外出学习、研究探讨,根据调研情况和群众的意愿,计划引进企业入驻,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农户+承包公司”的土地流转机制,带动村民增收。接下来,刘斌利用各种关系寻找有意愿承包土地的投资商,可先后来了好几个客商,实地到村里看了看直摇头,他们毫不避讳地说,这里的地没有水浇条件,土地分散,无法成片耕种,种植项目投资风险太大,合作的事不予考虑。

  刘斌换位思考,投资商最大的担心是遇上旱灾影响农作物的收益,如果能打消这个顾虑,障碍就不存在了。刘斌多方调研了解到,大黄崖村有独特的小气候,多年来一直风调雨顺,就遇到过一次旱灾。刘斌查阅大量资料,多方走访,证实了老人们的说法,并得到了一家投资方济南鼎盛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认可。之后,大黄崖村与该公司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协议,流转土地1200多亩,种植玉米。群众每年获得土地租金48万元,村里的合作社每年获得土地流转承包服务费用近4万元。

  土地流转后,公司还为大黄崖村村民提供了数十个工作岗位,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土地的适当集中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本报记者冯经伟通讯员李吉松)

在希望的田野上——与四位第一书记对话驻村帮扶的大事小情

刘标(左)与村民下地共同劳动。

  济阳区垛石街道卢村第一书记 刘标

  群众“大事小情”记心上

  “别看他年轻,但对大家谈论的事、所提的建议都很重视,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记挂于心,到任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让村里有了很大变化。”提及济阳区垛石街道卢村新到任的第一书记刘标,村民老卢高兴地说。

  驻村以来,刘标迅速进入状态,通过走村入户,与村里的困难户、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交流,指导、帮助、引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聚焦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找差距补短板,提境界提标准,把群众的事记在心上,打造贴近群众有“温度”的村“两委”班子。

  工作中,他聚焦群众的期盼改善农村环境,围绕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乡村”主题,全面提升了村居人居环境,成了街道环境整治样板村。

  聚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他通过多方奔走,积极争取,为爱心书屋捐赠了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玉米种植、小麦病虫害防治以及温室大棚管理等急需紧缺图书,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围绕群众健身活动场地问题,他动员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对村广场进行了改造提升,规范了党员活动室、村民娱乐室,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场地。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设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树立新风尚,建树了学习标杆。

  “要加强安全教育,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来抓。”这是刘标到村后常说的一句话。到村后,他通过对村里的坑塘、沟渠、塌陷处等安全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全村共3处湾塘和1处河沟,为此,他组织建立了溺水风险点台账,明确了安全责任人,逐一落实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安全围栏、降低水位等整改措施,为防止暑假期间村里的学生发生溺水事件建起了“防火墙”。

  在提及下一步打算时,刘标说,下一步将多渠道争取资金,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张群 通讯员李世忠)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