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收莱芜小姜。
近日,在2023中国·济南(莱芜)乡村振兴论坛暨第十届国际姜产业博览会现场,发布了“莱芜生姜基因测序”成果。
莱芜姜有了“身份证”
济南市莱芜区农业农村局和山东农业大学密切合作,采用BGI和PacBio方法完成了“莱芜小姜”全基因组测序,解析了其单倍型基因组序列,解释了单倍型基因组间的差异,并初步解释了姜辣素的生物合成通道,为后续生姜功能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为“莱芜姜”颁发了分子身份证。
据悉,目前已公布的生姜基因组有3个,莱芜小姜与四川竹根姜、河南张良姜相比,BUSCO值最高,达到96.9%,表明莱芜小姜基因组为已经公布的全球最为完整的基因组。
莱芜生姜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地处北纬黄金种植带,生态禀赋造就了莱芜生姜色泽金黄、辣浓味美、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全区生姜常年种植面积6666公顷左右。其中,莱芜小姜种植面积有1000多公顷。
目前,莱芜生姜已研发“食、药、卫、健”1000余种产品,姜制品率达到50%以上。以生姜为代表的“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三红一白”等特色农产品更是竞相发展、满园争春。
“5G+”赋能 产量翻番
10月下旬,生姜开始陆续收获。在位于莱芜区杨庄镇的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生姜种植基地内,借助5G物联网技术栽培管理的莱芜小姜,根深叶绿,株高及颈,长势喜人。园区生产经理谢斌正指导员工拔除杂草,查看生姜长势。他从姜田里拔出一棵沾着泥土的莱芜小姜,向记者介绍:“这一坨姜块,现在单株产量2斤多,收获时能到3斤左右。”
莱芜小姜俗称“小黄姜”,为山东省名特产蔬菜之一,是莱芜姜农常年种植的特色品种,以肉质细嫩、辣味较强、辛香味浓而驰名中外。但是,近几年随着其他生姜品种的不断涌入,小黄姜由于产量相对低、比较效益不高,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5年前,济南科百科技公司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原则,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效能,启动莱芜小姜精准化生产“三品一标”提升项目。依托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5G物联网技术,创新实施“互联网+农安”监管模式,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程数字化、智能化、水肥一体化设计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实现了小黄姜标准化生产和精准栽培管理,打造出了小黄姜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示范典型。
济南科百数字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经理曹耀鹏说,“基于科百农业大数据技术体系、智能设施和农业数字园区信物融合操作管理系统,暖棚小黄姜‘三品一标’项目全面应用数字农业产业生产管理模式,完善和优化莱芜小姜数字化全程栽培管理模型,颠覆了传统粗放小规模低效益的小黄姜生产管理方式,具有投入低量化、产值最大化、品质优良化等特色,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争春”
为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莱芜小姜这一优异种质资源,莱芜区农业农村局聚焦莱芜小姜单产提升,通过“区镇两级农技部门+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链式农技推广模式,已在杨庄镇、苗山镇开展适期早播晚收、水肥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试验示范,通过良种良法配套、科学管理推动莱芜小姜高值高效生产。
近年来,莱芜区抢抓莱芜生姜被纳入全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新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生姜产业省级示范联合体和生姜加工产业园,生姜品牌价值达到124亿元,叫响了“全球生姜看中国,中国生姜看莱芜”的区域特产品牌。
莱芜生姜产业既是莱芜农业的亮丽名片,又是泉城农业“十朵金花”中绚丽的一朵。凭借着莱芜生姜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果菜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莱芜区创新生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实现“接二连三”,莱芜生姜实现了生姜产业从“一枝独秀”到“满园争春”的发展格局。
作为莱芜生姜种植的核心区,大王庄镇的生姜种植面积达2333公顷。近日,大王庄生姜产业园也正式开园。产业园以擦亮特色“农”字号品牌为定位,将成为集生姜贸易信息发布、电子商务、加工集散、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生姜产业集聚区,有效形成产业集聚,并带动辐射周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块生姜传承古今。一代代莱芜人敬姜、种姜、爱姜、护姜,丰厚的区域产业根基和文化内涵,成就了莱芜“中国生姜之乡”的美誉。相信在权威科研成果的“加持”下,莱芜生姜的品牌将会越来越响亮,生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