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文人墨客作诗地 今朝各地游客“打卡地”——对话华山片区改造亲历者程国治

2023-11-13 07:34:5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李小梦

责任编辑:鞠月芹

  春秋时期,齐顷公率军与晋、鲁、卫、曹等国军队鏖战于鞌,史称“鞌之战”。这段历史被载入《左传》,是关于济南华山最早的记载。

古时文人墨客作诗地 今朝各地游客“打卡地”——对话华山片区改造亲历者程国治

  华山街道位于历城区东部,很多人现在喜欢称之为“华山新城”。为什么这么说呢?

  2008年,人们曾经印象中“脏乱差”的华山片区启动拆迁,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征迁体量最大、征迁情况最复杂的华山片区拆迁,涉及23个村、11670户居民,拆迁面积达到424万平方米。2017年1月,华山片区拆迁决胜收官,为了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每名村民还享有每人30平方米的生活保障房收益,并且安置房和保障房同步建设,在济南市创出了先例。如今,6年过去了,在破旧立新之间,华山被市民叫作“华山新城”,因为其已经从脏乱差变成了济南市的“生态高地、雀跃之城、理想之居”,由村变城,再成景。

  “从古时候的文化圣地,到后来的城中村,再到如今的东部新城,华山的转变,不仅仅是面貌,更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变。华山的变化,也是济南几十年来发展的重要注脚。”华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程国治说。

  1988年,19岁的程国治来到华山镇(今华山街道),先后在华山税务所、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将军管理区等部门工作,如今任华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主任。从历史文化挖掘,到经济社会发展,他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在古时候,华山便是文人墨客的‘打卡’地。李白曾写华山: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还有大家所熟知的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描绘的就是济南鹊、华两山美景。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文学家王思任来济南,作《游历下诸胜记》,文章首句即写道:华不注、大明湖、趵突泉,济南之三誉也。也就是说,那时候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就有华山,而全国各地来济南的游客,看到华山,便知道了济南。所以华山在古时候不仅是文化的代表,也是标志性的风景。”程国治说。

  时间来到现代,20世纪90年代,华山以出产“济南青”石材闻名,石材出产和加工,也成为华山街道的支柱产业。“那时候华山的面貌,就是‘晴天看不见人’,家家户户‘拉大锯’,加工石材,镇上也开办了两个石材加工厂,所以尘土飞扬,哪还看得出这是诗人笔下的‘华不注’。”程国治说,“那时候我在华山税务所工作,收入是每月100元左右,在当时应该是济南收入的平均水平。片区经济虽然还可以,但是环境变差了。”

  2008年,华山片区改造规划被确定,程国治那时作为将军管理区的主任,成为首批拆迁干部。“济南市区已经变得越来越好,而华山片区还是小平房、庄稼地、脏乱差的‘城中村’的面貌,与济南高速发展‘脱节’,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片区改造拆迁时,随着大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石材加工产业已经慢慢消失。因此,拆迁一方面是拆掉与时代‘脱节’的老旧房屋,提升改造辖区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辖区内华山、卧牛山的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重塑、文化重新振兴。”程国治说,“率先拆掉的是烟厂厂房,2010年拆迁工作全面铺开,2017年初整个片区拆迁全部完成。”

  2019年7月,华山片区安置房选房工作正式启动,4597户居民、2.4万人陆续回迁。“大家拆迁走的时候是‘城中村’,再回来住进了华山‘景区’里。”程国治说。

古时文人墨客作诗地 今朝各地游客“打卡地”——对话华山片区改造亲历者程国治

  如今,片区改造后的华山街道已经在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实现“腾飞”。2022年,该街道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735亿元,位列历城区第一;依托华山片区65万平方米保障房,引进医疗相关企业310余家,打造的特色楼宇“亿元楼”,现已发展成为集合医疗产业园招商、医疗技术开发、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招商于一体的产业园区;精细划分146个基础网格和85个专属网格,完善网格建设“六个一”标准,各社区进一步完善“1+1+1+N”网格工作联动机制,做到网格管理无缝隙、无盲点……

  “古时候华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如今华山景区又重返游客‘打卡’胜地的位置,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作为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现在除了华山文化保护发展工作之外,更多的是了解辖区群众文化需求,打造更多文化场所和设施,让居民生活在华山,幸福在华山。”程国治说。

作者:李小梦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