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画像|用脚步丈量大地,将科研成果写进湖泊——“授人以渔”者

2023-11-14 06:39:5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王飞 邵明红

责任编辑:鞠月芹

  李学圣是长清区农业农村局的一名渔技员。这位在水产技术推广战线服务近40年的老技术员,一直活跃在养殖一线。初冬已至,气温骤降,李学圣心里记挂着鱼儿。一大早,他就赶往各个养殖场,查看鱼儿的生长状态,及时为养殖户送去技术指导。

融媒·画像|用脚步丈量大地,将科研成果写进湖泊——“授人以渔”者

  今年,新疆“淡水三文鱼”火了一把。其实,这种鱼在济南也早已实现人工养殖。

  在长清区济西生态农场,渔王淡水养殖场的负责人孟凡美正往鱼池中投放饲料。池里水质清澈,数不清的鱼儿正在欢快地游动。据介绍,这种在淡水里养殖的“三文鱼”又称三倍体虹鳟,与新疆目前养殖的属同一品种。去年,孟凡美在长清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试养成功,今年她开始扩大养殖规模。

  采访当天,正好是渔技员李学圣上门指导的日子。这位深耕渔业近40年的老技术员,在长清区先后带头研究和推广过多个水产品种。前几天,他还获得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评选的全国“最美渔技员”称号。

融媒·画像|用脚步丈量大地,将科研成果写进湖泊——“授人以渔”者

李学圣(左)和王光臣查看刚刚捕获的黄河鲤鱼。

  “废坑”变身标准化池塘

  “渔技员”美在哪?济南日报记者当天跟随李学圣的脚步,实地探访了两家养殖基地,看到了渔技员们是如何将科研成果“写”在湖泊里的。

  在黄河鱼谷,标准化池塘一个挨着一个,远远望去一派现代化的渔业生产图景。李学圣告诉记者,多年前,长清区的渔业养殖池塘还多是由废坑改造。“深度、坡度等尺寸不标准,也没有进排水系统,产量和质量都难以保障。”在长清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和扶持下,这种标准化池塘开始推广。

  “你看,不论是从走向、面积还是深度坡度上,都是进行过科学论证的,是最适宜鱼儿生长的环境。另外,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和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工人操作起来也比较省劲儿。”李学圣所指的方向,渔业工人们刚刚通过操作系统将一个圆形宽大的网沉入水中。

  一旁,一位工人的抄网里,一条体型硕大的鲤鱼正奋力翻腾着脊背,鱼身金黄的色泽和尾鳍上的一抹红晕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

  “看!这条更好!”黄河鱼谷负责人王光臣双手托起一条重达6斤的鲤鱼,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融媒·画像|用脚步丈量大地,将科研成果写进湖泊——“授人以渔”者

鲟鱼出水。

  再造一个“微黄河”

  这尾“黄河鲤鱼”是李学圣等渔技员近年来研究推广的重要成果之一。

  “市面上常见的杂交鲤鱼土腥气重,每斤只能卖到7块钱。但咱们的黄河鲤鱼,身价能翻好几倍。”李学圣介绍,黄河流经长清区约52公里,占黄河济南段全长的28.4%。“这么好的生态资源,不用太可惜了。”

  他们引来黄河鲤鱼的鱼种,调整鱼饲料的营养结构,精心培育着这一尾尾鱼儿。“黄河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尤其在野生环境中,经常捕食小鱼、小虾、河蚌、螺等,所以我们在饲料中也要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李学圣说。

  黄河鱼谷鱼池里的水有些微微泛黄,这是经过沉淀后的黄河水。之所以引用黄河水,是因为李学圣和养殖户们决定为鲤鱼们再造一个“黄河环境”。

  经过多轮试养和反复调整,池塘生态养殖“黄河鲤鱼”试验成功。外观上色泽金黄、尾鳍泛红,体型呈流线型;味道上也没有土腥味,如野生黄河鲤鱼般鲜美。

  试验成功后,两家大型的养殖场先行带头养殖,仅黄河鱼谷一家,年产量达40万斤,销路广阔,收益可观。

融媒·画像|用脚步丈量大地,将科研成果写进湖泊——“授人以渔”者

标准化池塘。

  激活“一池春水”

  “像今天这种天气,空气里溶氧率低,就得及时往鱼池里加氧。”当天正值降温,李学圣一大早就赶到孟凡美的养殖场。

  孟凡美从9年前就开始试养三倍体虹鳟,但迟迟没有成功。“这种鱼的经济价值是普通鲟鱼的好几倍呢!”2019年,孟凡美来到济西农场,得到了长清区农业农村局的关注后,她又一次燃起了希望。

  “2021年我开始重新试着养三倍体虹鳟,和李大哥他们讨论了很久,琢磨着应该是之前的水质不行。”孟凡美说,这一次他们重新调整水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看,这是咱们济南水质监测部门给我们出具的报告,我们的水质酸碱度、硬度和营养元素含量都非常适合三倍体虹鳟生长。”如今,孟凡美养出的三倍体虹鳟不仅在本地打开了销路,还能经过充氧包装销往全国。

  渔技员的脚步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将先进的技术送到养殖户手里。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龙头养殖基地的带动下,黄河生态资源也激活了沿岸渔业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王飞 邵明红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