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2023-11-27 07:28:3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带头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在济南广袤的乡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一线,蓄积向上力量,引领乡村振兴。近日,记者走近三位乡村振兴亲历者,感受他们一颗颗吃苦耐劳的恒心,聆听他们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扎根基层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垛石街道柳家村村民 张福花

  20本种植笔记写初心

  “福花番茄好,福花番茄大,福花家的番茄顶呱呱;一支笔,一个本,福花走哪带到哪,家里的宝藏人人夸……”这首歌谣是济阳区垛石街道柳家村村民为本村妇联主席,同时也是番茄种植大户的张福花编唱的。是什么样的“宝藏”让张福花家的番茄种得如此好?让村民如此夸?

  走进张福花家,张福花打开床头的抽屉,用袖口弹了弹一摞笔记本表面的灰尘,这就是她珍藏了20年的“宝藏”:“2017年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2018年种植流程记录”……翻开一本本种植记录本,就像打开一个“时光宝盒”,瞬间把人带回到20年前,带回到那个像老黄牛一样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岁月中。

  “我们村种番茄大棚是从2000年开始的,第一批19户人家开始扎棚,那时候哪有现在的搭建技术,都是老少爷们儿一锨一锨堆起来的。”张福花介绍说。

  “那时候真是难。记得有一年夏天遇到连阴雨天,又刮大风,我们人工扎的棚总有不严密的地方,大家看着棚里不停地渗雨,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看实在没办法了,牛脾气一上来,就说上棚!我自己带着草绳、石块就往上爬,只想着赶紧固定住雨布。其他村民也纷纷爬上大棚,有的滑下来身上磕得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全身从里到外都湿透了。”张福花说。这次的遭遇让张福花吃一堑长一智,她把这一天的情形记在笔记本中,一到夏天就提醒其他种植户提前检查棚体。

  困难从来打不倒勇敢面对困难的人!从开始选地扎棚,到贷款加大投入,再到种植番茄新品种,张福花面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我就是有个牛脾气,一根筋,不解决好出现的问题绝不罢休。”说到做到,做就做好,张福花顶着困难往前冲,就这样冲出了苦日子、冲进了新生活。

  来自济南的蔬菜商张大哥介绍说:“张福花家的番茄摘下来就能吃,皮薄肉厚口感好,我有空的时候就来她家大棚现摘。”

  “番茄长得好不好,与人的管理细不细有很大关系。比如浇水,冬天一定要浇小水,不能浇透,这样才有利于根系吸收;比如控旺,尽量不要打面状的控旺药,打得太狠了影响花芽分化。”张福花这些日积月累的经验,被她记录到了笔记本里,也成了她最大的财富。在她心中,任何事情都以“力行”最为重要,就像老黄牛一样,埋头把该拉的犁拉牢、把该耕的地耕深,不到头不抬头,就能得到想要的回报。

  “2000年扎完第一个大棚后,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我是一名党员,还是村里的妇联主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我的义务,带领村民致富是我的职责。”张福花就是这样,有着老黄牛一样忠贞的性格,她认定的事情就必须干下去,她在党旗下许下的庄严承诺必须兑现。

  张福花的努力也得到群众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她先后获得“致富带头户”“樱桃番茄种植大户”“优秀妇联干部”等荣誉称号。

  张福花入党的初心是带领其他村民致富,为更多的人服务。如今,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20本笔记本中的内容无偿分享给其他种植户,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在张福花的带动下,村里有不少人也种起了大棚番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扎根基层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孙耿街道薛家村党支部书记 周 峰

  “薛花香”里说丰年

  “咱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工序来,任何人都不能马虎。”在起步区孙耿街道薛家村,村支部书记周峰每天都会来到薛家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进行现场指挥。

  “老百姓入口的东西是马虎不得的,我们合作社的花生油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周峰介绍说。当下,薛家村的合作社一期项目主打的就是新鲜压榨的花生油,而且从薛家村合作社出来的花生油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薛花香”。

  周峰是该合作社项目的主要带头人,他当过兵,是一名“85后”,做起事情来果敢干练,讲究效率和质量。

  “薛家村除了光伏还没有其他合适的产业,之所以想搞合作社就是为了带动村里人致富。”周峰说。

  谈及合作社的困难,周峰一笑:“前期的困难多了去了,不过咱不怕,做就要做好。”

  五彩花生是薛花香品牌的主要原材料,周峰为了选择高品质、出油率高的花生可谓跑南跑北、马不停蹄。从临沂到泰安,从泰安又到河南,最终在多家企业和农产品合作社的对比中选中了五彩花生。

  “那段时间,真是没日没夜的,耽搁半天都难受,不比不知道,这里面门道多着呢。”原材料选定了,接下来的另一个难题又摆到了面前:压榨花生油的资金和场地怎么解决呢?

  据了解,当下的榨油设备价格不菲,尤其是对于一个普通农村而言。周峰没有犹豫,在经过考察之后选择了高品质的榨油设备。

  “一套榨油设备就要十多万元呢,现在投资大约是25万元,大头是我和村里的第一书记出的,剩下的村集体出了一部分。”资金的问题好不容易解决了,场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薛家村家家户户都存放着农用设备,或是种菜放粮,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当厂房非常困难。“我试着提高了租金,又做了很多工作,这才盘下一个院子当厂房。”周峰说。资金有了,场地有了,很快也招到了工人,11月9日,合作社正式营业。

  榨油是个技术活,为了更好地掌握榨油技术,周峰专门深入学习了数天,向老师傅还有设备厂家的指导员取经,终于从榨油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接下来就手把手、一对一教给公益岗人员,周峰始终严谨细致,每天都要去合作社转一圈,用他的话说就是:“安全生产无小事,为了工人,也为了产品的质量,辛苦是必须的,不辛苦哪来的薛花香呢!”

  目前,薛家村能实现日产花生油350公斤左右,越来越多的人提着桶来合作社榨油。眼看着“薛花香”的品牌在十里八村渐渐打了出来,最开心的莫过于薛家村的村民了。

  “现在我都发动别的村的亲朋好友来打油,这是我们村的村集体产业,周书记为村里作了这么多贡献,我也不能落后。”薛家村的一名村民如是说。

  在周峰的带领下,薛家村的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必将谱写出“薛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篇章。未来的薛家村村民也能够一边嗅着阵阵油香,一边数着“真金白银”。

扎根基层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沙河镇前进村驻村干部 赵明勇

  为村民点亮希望的红灯笼

  当下,在商河县沙河镇前进村的宫灯制作厂房内,目之所及皆是红彤彤的灯笼,20余名农村妇女正忙着打眼穿丝、做骨架、粘金饰,整个制作流程全是手工操作,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很快,一盏盏红彤彤的大红灯笼便跃然眼前。

  自6月份开始,全市实施“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在商河县城管局派驻沙河镇执法中队工作的赵明勇,被县委组织部派往前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遇。

  上任第一个月,赵明勇就跑遍了全村的大街小巷,对村庄的基本情况、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详细记录。前进村由东前邸、西前邸、南马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400余户、1600余人,土地一直都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如何才能带动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呢?这段日子里,赵明勇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在想这个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明勇出差到河北省石家庄市,看着满街挂的大红灯笼,忽然想到这或许就是一条致富的门路。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的一致支持和积极响应。说干就干,8月2日,赵明勇带领前进村党支部书记任庆礼、支部委员刘培星前往中国宫灯第一村——石家庄市藁城区屯头村考察学习,深入了解灯笼的制作技艺、资金投入、销售途径,更加坚定了发展灯笼制作产业的信心。回村后,赵明勇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和闲置劳动力资源,制定了《前进村宫灯制作项目实施方案》,与济南华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结对共建,9月份先后组织2批农村妇女到屯头村学习宫灯制作技艺,协调解决交通、食宿问题,并购置第一批宫灯制作材料和工具,推动项目尽快实施落地。

  在沙河镇党委、政府和县城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前进村党支部依托村内闲置房屋,改造400平方米灯笼组装加工车间、仓库,支部书记任庆礼贷款1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顺利实现项目落地开工。前进村村民刘金英和刘俊兰,多年来一直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听说村里新建了灯笼制造厂要招工,很高兴,就报了名。此外,任庆礼还召集村民加入队伍,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灯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制作灯笼,并且每制作好一个灯笼就有好几块钱的收入。看着一个个灯笼从骨架到成型,他们的心里乐开了花。

  “以后我们上班就在家门口,做灯笼这个活比较简单,赚钱顾家两不误。我一天能制作100多个灯笼呢,一个月下来差不多有2000块钱的收入,像这样下去,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刘金英高兴地说。

  灯笼做出来,还要有销路。10月2日,赵明勇和任庆礼参加了2023中国藁城首届宫灯产业博览会,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拜访参展企业和全国各地的采购经理并进行交流,为进一步合作打通销路。

  “通过前期培训、准备,目前宫灯项目已经开始进入生产加工程序了。”赵明勇对项目发展信心满满,待手工灯笼厂发展成熟后,还计划融入“鼓子秧歌之乡”“温泉生态之城”的文化内涵,打造“鼓乡泉韵”灯笼品牌,不断丰富产业文化,争取将宫灯项目做大做强,把大红灯笼打造成前进村民的“致富灯”。

  (本报记者张群 郝倩 通讯员刘亮荣 张凯 党超超)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