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百姓富、村居美” 看这些“当家人”讲述如何立足特色产业拉动增收致富

2023-11-27 07:29:0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产业兴、百姓富、村居美” 看这些“当家人”讲述如何立足特色产业拉动增收致富

  产业振兴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路径。如何加强产业与村居关联度,提升村居产业致富带富能力,激发富民强民活力?本期《非常对话》,记者采访到了天桥区泺口街道北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景玉凯,历城区全福街道北全福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春生,长清区张夏街道金庄村党委书记金树贞,平阴县孝直镇和圣苑村党委书记王金山四位嘉宾,听听他们在发展特色产业、寻求因地制宜发展路子上的独到见解。

“产业兴、百姓富、村居美” 看这些“当家人”讲述如何立足特色产业拉动增收致富

  天桥区泺口街道北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景玉凯

  抢抓发展机遇 “小村居”走出发展新路子

  “2002年北徐村改居,2008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天桥区泺口街道北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景玉凯介绍,近年来,北徐社区立足辖区实际,盘活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走出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泺口街道北徐社区位于天桥区北部,地处济南市老城区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北依二环北路,西邻顺河高架桥,南望小清河,地理位置优越。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小清河河道拓宽和小清河北路修建,北徐落后的交通条件让村子显得愈发闭塞。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北徐社区筹集资金,修建起了现在的徐李路段,搭起了北徐连接外界、招商引资的“致富路”。

  2002年,北徐凭借良好的发展底子,成为天桥区首批村改居社区,并以“流转土地、集体入股、两委协调、村民参与”为策略,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为思路进行资源整合。随后几年,北徐陆续建起了工业园、物流园、商业街、木材市场等产业,这些特色产业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加带来了源源动力,北徐踏上了集体经济发展的“起步路”。

  经济初步有了起色,如何提升集体带富能力,走好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腾飞路”?北徐社区因地制宜,投入6000多万元成立帝豪家具城,通过招商引资建成济南新荣国际装饰城,计划打造“家居一条街”。后期,北徐集体投资3.8亿元购入恒大集团开发建设的一至四期商铺,组建专业招商引资团队,吸纳100多家商户入驻,按照住宅楼分布合理规划功能区,打造“北徐幸福里”三大商圈。“北徐幸福里”以“一刻钟”为半径,让居民最大程度享受社区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及购物、餐饮、缴费、理发等便民服务,勾勒出居民幸福生活新图景。2021年,“北徐幸福里”被评为全国第八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随着社区集体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4000多万元。社区经济腾飞起来,如何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走上“幸福路”?社区将更多的心思扑在老百姓身上,除了配合物业加强服务管理,完善周边配套设施,打造便民服务圈,社区还在每个季度末发放生活物资及水电暖等费用补贴,定期组织居民旅游、义诊等。每年中秋、重阳等节日,还为老人发放过节补贴,年底股民还能领到1万元“分红”。此外,帝豪家具城、新荣国际装饰城、“北徐幸福里”等产业发展初期也吸引了不少居民返乡,为周边居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现在的北徐社区,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实现了从“小村庄”到“大社区”的蜕变,在与居民共享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着北徐社区整体商业品质日益提升。(本报记者张素芬 通讯员张亚婕)

“产业兴、百姓富、村居美” 看这些“当家人”讲述如何立足特色产业拉动增收致富

  历城区全福街道北全福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朱春生

  打造产业集群“金钥匙” 开启社区幸福门

  “1992年北全福村改为社区,2019年完成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历城区全福街道北全福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春生介绍,近年来,北全福社区充分挖掘片区优势,加大旧村改造力度、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招引项目质量,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新优势,集体经济体量不断增长,发展格局持续放大,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北全福社区紧邻北园大街,辖区内有北园高架上下桥口,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为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总量,厚植发展新优势,北全福社区以“旧村改造”为契机,整体规划建设商务楼宇,先后建成华福国际商业一期、二期项目,新增载体面积约11万平方米。位于北园大街商业带核心位置的三期生活保障项目,建设面积6.25万平方米,该项目在今年7月完成主体建筑封顶,预计2024年5月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这将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力支撑。

  载体建好了,怎么招商、招引什么样的项目,成为摆在北全福社区面前的重要课题。北全福社区立足实际,着力培植产业集群,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注入强劲动力。北园大街东段分布有多家汽车4S店,北全福社区充分发挥传统汽车销售产业优势,引进金阳光奔驰馆,场馆面积近1万平方米。保障三期建成后,社区计划引入宝马、雷克萨斯、理想等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打造新能源汽车城市展厅,推动汽车商贸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社区计划依托华福国际二期商业楼1.6万平方米载体,引进奥的斯、通力等国内知名企业,集聚电梯产业上下游及配套企业60余家,形成销售、维保、检验检测、金融等全产业链模式,打造电梯产业亿元楼。如何把村集体经济增收转化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北全福社区探索出了一条“软硬结合、内外兼修”的路子。一方面提升硬件设施,打造宜居环境。对辖区进行亮化、美化、硬化、净化、绿化五大整治,修整墙面、路面,修建绿化带,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强化居民生活保障,丰富文化生活。每月为年满60岁的居民发放生活补助,在中秋、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发放过节费,在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开展走访慰问;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为居民开展日站照料、义诊、理疗等养老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团体,开展文体活动、科普大学、爱心服务等。如今的北全福社区,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正在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张敏)

“产业兴、百姓富、村居美” 看这些“当家人”讲述如何立足特色产业拉动增收致富

  长清区张夏街道金庄村党委书记 金树贞

  开出“自救”药方 “大产业”铺就村居致富路

  “村书记是‘小巷总理’,上管天文地理,下管柴米油盐。”每天穿梭在长清区张夏街道金庄村大街小巷的金树贞说,凡是村民遇到什么事、碰到什么困难,村书记都得去关心并帮助解决,要当一个好书记可真不容易。

  在谈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时,金树贞表示,作为村民推选的“当家人”,就要初心如磐——一心为民,干在实处,默默坚守——扎根基层,甘于奉献,让村集体增收,让村民致富。

  说起金庄村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金庄村党委书记金树贞所带领的过硬队伍。7年前,在外经营企业三十余年且有所成就的金树贞返回家乡,接手了陷入发展瓶颈的水龙王工业园。凭借自身多年经营企业的丰富经验,他为金庄村产业拟好了“药方”: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为铺好“创新路”,金树贞带头组织服务小组,深入水龙王产业园区20余家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引进专家解决技术创新难关,盘活厂房面积上百亩。铺好了“创新路”,金树贞又马不停蹄踏上“招商路”,将多年积累的商业合作关系介绍给金庄村企业,并化身“招商员”,广发“英雄帖”。在金树贞的带领下,水龙王工业园区现共有规上企业9家,产业园年总产值最高达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真正实现了村企凝聚合力、互鉴合作,带动一方经济,服务一方乡邻。

  为给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金树贞利用产业园内空闲办公楼,搭建了村企联盟服务办公室,创新实行“四个一”保姆式服务机制;利用服务企业专员、网格员走访机制,提供“专家+管家”的“首席服务员”服务。健远智连(济南)流体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健表示:“在水龙王产业园选址后,金书记每天都盯靠在施工现场,比我自己都上心,所有工作都高效完成,企业也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从企业选址到申请注册,再到开工建设,水龙王产业园内企业全程不仅手续少、程序简洁,还实现了企业“少跑腿”的暖心服务,真正打好企业“服务牌”,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新环境。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在着力发展产业的同时,金庄村还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村居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外部营商环境。结合街道整体发展规划,金树贞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50多万元、自筹90余万元,在辖区内主要道路铺设上万平方米的沥青路面;自筹资金30余万元在104国道两侧以及东河、沿河路、西山安装路灯260盏,清除乱拉电线,弱电入地,多年沉积的“蜘蛛网”彻底消失;带头修建污水处理站、打造“红金渠”等八大改造提升工程,确保金庄村免遭洪涝灾害,最大程度保护辖区企业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增强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也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提到未来,金树贞信心满满。“目前,已初步有了‘四区一厦’的前景规划。”据介绍,村东将打造休闲娱乐垂钓区,村西打造农业观光采摘区,104国道两侧打造水龙王产业园区,中间是村民居住区。同时,在现有建筑基础上,村里还将建设集学习、会议、参观、食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金庄大厦,从而形成工业带动、旅游拉动、农业推动的乡村振兴新样板。“金庄村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省级宜居村庄荣誉,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组织的重视、群众的支持、企业的信任,将激励我带领全村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坚定前行。”金树贞说。

  (本报记者邵明红 通讯员高萍张雯)

“产业兴、百姓富、村居美” 看这些“当家人”讲述如何立足特色产业拉动增收致富

  平阴县孝直镇和圣苑村党委书记 王金山

  连续4年分红 “大社区”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底,8个村组建的和圣苑社区集体收入突破400万元。2023年春节前,和圣苑村举办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分红大会,按照每人300元进行土地分红,共计发放39万元,这已经是8个自然村村庄建制整合以来连续4年为群众分红。”说起平阴县孝直镇和圣苑村村庄建制整合的成效,村党委书记王金山颇为自豪。

  村庄建制整合前,和圣苑村地处平阴、肥城和东平交界处,位于孝直镇的东南端,共有8个自然村,1957户、7293人。村庄历史悠久,是和圣柳下惠的故里,也是和文化的发源地。自2009年开始,和圣苑村大部分居民搬迁入住社区,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商业区、学校、幼儿园、卫生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设备完善,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讯、通天然气、通闭路电视、通宽带网络和污水雨水分离处理。

  虽然8个村的村民都已入住一个社区,但受限于一村一套两委班子的原有管理模式,各村仍单打独斗,村干部水平不一,人心不齐,形不成合力,造成了“人合心不合”的局面。经过充分征求民意,2020年初,孝直镇将和圣苑社区八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实现了党建融合体、经济联合体、田园综合体、命运共同体“四体联建”,原来8个村的各类资源得到全面整合、抱团发展。

  7000多人、1900多户的大村如何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答案是网格化。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和圣一家亲”六个楼宇网格党支部、“和圣一家亲”爱心志愿服务队党支部、“和圣一家亲”五老议事党支部、“和圣一家亲”产业发展党支部等九大功能网格党组织的作用,和圣苑社区打造了“村党委+九大功能网格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党员联户+网格民警+物业”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体系,一网覆盖合村并点后的7000多人的新村。

  在发展产业方面,和圣苑村党委依托“支部+企业+基地+党员+农户”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小米椒、美人椒、线椒等特色产品,形成辣椒产业基地,实现从种苗、种植、技术服务、订单收购全程服务。全面推广普及地埋式渗灌水肥一体化和液体地膜为核心的农业种植技术,积极打造汇东蔬菜高标准智慧试验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可调控无害化农业种植。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智慧农田水肥一体化实验基地项目已经落地,土豆实现亩产增产1000多斤,品质优良色泽金黄,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为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和圣苑村将原来8个自然村的合作社进行整合,成立了和益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租用土地种植山药、土豆、白菜等蔬菜,并投资239万元建设智能连体温室育苗大棚,预计该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

  (本报记者冯经伟 通讯员张庆超)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