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眼丨向“芯”发展,北方种业之都再“加速”

2023-12-12 06:28:5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记者卢震

责任编辑:鞠月芹

趵眼丨向“芯”发展,北方种业之都再“加速”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全市持证种业企业达到104家、种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良种覆盖率98%以上、4个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近年来,济南锚定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聚力发展现代种业产业,多项指标取得显著提升。

  12月10日,市委书记刘强调研现代种业发展工作,并与部分专家、企业代表面对面进行座谈交流。一场调研座谈汇聚起多方智慧,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形成了强大合力。

  瞄准种子这颗关键“芯片”,济南正与市场、企业、平台携手共进,加速向“中国北方种业之都”迈进。

  政策支撑,“种业”安稳扎根

  一粒种子,只有扎根沃土,才能生机无限。

  济南如何为种业发展厚植一方沃土?

趵眼丨向“芯”发展,北方种业之都再“加速”

  在座谈会上,刘强指出,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平台支撑,坚持产学研协同、全链条发展,推动济南种业不断做大做强。

  对于济南而言,有力的政策支撑起到了良好引导作用。

  2021年5月出台《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的行动方案》,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财政资金,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壮大现代种业企业,提升展示示范和会展服务水平。今年1月,《关于加快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围绕企业引育、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11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种业创新发展。目前,济南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6亿元,组建总规模2.6亿元的市级种业发展基金。

  “真金白银”的投入让济南现代种业迅速扎根,并交出了颇为亮眼的种业产业“成绩单”。

趵眼丨向“芯”发展,北方种业之都再“加速”

  如今,全市持证种业企业达到104家,3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种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8%,高出全省3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98%以上。农作物良种稳步发展,4类6个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鲁研成为国内头部小麦种业企业,主要系列品种累计推广超过6亿亩,济麦22种植面积连续11年全国第一。畜禽种业形成奶牛、生猪、种禽、地方特色畜禽四大核心板块,畜禽种业产值占全省10%,奥克斯优质奶牛冻精占比全国第一,和康源祖代种鸭规模8.5万只、占全国的15%,SPF(无特定病原)鸡存栏15万套、约占全国50%。蔬菜工厂化育苗超过11亿株,约占全省的13.3%,年育苗能力2000万株以上的企业达到11家。

  面向未来,济南继续加压奋进。以种业产业化为主线,围绕种业“保育测繁推”全链条各环节强力突破,向着黄河流域种业研发创新地、种业龙头总部聚集地、种子种苗交易集散地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

  到2025年,济南将培育20个左右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培育10家以上种业领军企业,建成30万亩农作物制种基地,形成200亿元产值的种业及衍生产业集群。

  科研聚力,“种业”茁壮成长

  攻克种业“芯片”技术,科技创新是强有力的推进引擎。

  种业科研,济南是有底气的。

趵眼丨向“芯”发展,北方种业之都再“加速”

  全市建有小麦玉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种业平台。

  其中,小麦玉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牵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16家单位共建。设有分子育种、种质创新、小麦育种、玉米育种、品质改良、逆境生理、高产栽培、种子加工等8个核心技术研究室。近三年,突破了小麦赤霉病、玉米耐密高产育种等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276件。育成小麦玉米新品种28个,累计推广2.7亿亩,增产粮食102.6亿斤。

  聚力招才引智,济南先后招引植物基因编辑、小麦“核不育”育种、耐抗除草剂作物育种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落户”,聚焦突破“卡脖子”技术,实施种业创新项目孵化。济南还聘请行业一流专家作为首席专家,组建15支农业科创团队,建立“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科创中心”运作体系,攻克种业技术难题110余项。

  同时,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在用地、税费、资金、审批等方面落实优惠措施。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北方种业总部”为依托,吸引全国种业50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等知名种业企业入驻,打造种业总部聚集区。

  在此基础上,济南的种业科研实力还在不断“升级”。正如刘强提出的,要加强平台载体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济南正加快崖州湾国家种子实验室济南基地落地,支持省市联合共建“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研发机构。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种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共建研发平台或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联合省畜牧总站、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山东和康源生物育种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及重点种业企业,共同创建总投资1.2亿元的山东现代畜禽种业产业研究院,依托国家东部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搭建科创研发共享平台,建立畜禽良种领域领先优势。

  载体空间,“种业”开花结果

  产业发展,谋划布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围绕种业发展布局,济南正重点打造“两个中心”“三大基地”。

  “两个中心”包括起步区和钢城区两个种业发展核心聚集区。

  在起步区建设现代种业产业园,布局“百、千、万”种业创新示范引领工程。“百亩科创港”重点建设种业大厦、公共科研创新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等;“千亩农创城”重点打造种子加工包装、农产品交易、加工生产、中央厨房冷库等;“万亩示范区”聚焦粮食“智能、高产、减损”建设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作为种业试验示范基地。

  同时,聚合山东种业集团建设的种业现代科技创新园区,集成“一平台、四中心和一体系”建设项目,力争创建国家级种业产业园。目前,北方种业总部(一期)完成选址,建设种业公共研发平台、数字展示平台和总部服务平台,已具备入驻条件,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基本建成。

  在钢城区建设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动保区、保种繁育区、家畜基因编辑育种中心、精深加工区、水禽扩繁国家繁育推广基地区,以及家畜基因编辑育种平台、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兽药GLP与GCP平台、保种繁育平台和山东省肉鸭技术创新平台等5个创新平台。今年以来,钢城区深化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组合政策性、商业性贷款和专项债筹措建设资金,已完成投资7.9亿元。

  “三大基地”包括建设创新谷生物育种基地和长清、商河2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创新谷生物育种基地,主要包括植物基因编辑项目、小麦“核不育”育种项目、耐抗除草剂作物育种项目,聚焦前沿科技,打造全国领先的生物育种高地。同时,提升2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服务水平,打造享誉全国的展示示范和会展交易基地。

  项目引领,“种业”硕果累累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刘强在座谈会上要求相关种业项目建设再提速。

  着眼明年“项目深化年”,济南梳理单体投资在300万元以上、总投资达51.2亿元的19个在建种业项目,同时策划了12个总投资达111.5亿元的储备项目,形成全市种业振兴重点项目库。

  其中,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预计投资21亿元,规划建设家畜基因编辑育种中心、动保区、精深加工区、保种繁育基地、水禽扩繁国家繁育推广基地区,集成省农科院基因编辑、疫病控制、遗传育种等高端人才和前沿科技,打造国内一流P3实验室等种业创新高地和高端产业集群。

  中国北方种业之都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82亿元,围绕科技创新、生物育种、产学研融合示范、农业大数据中心等产业功能,配置研发中心、办公空间,形成以院士工作站、国家实验室为核心,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大数据中心、育种中心等为配套的种业研发总部聚集区。

  对于相关种业企业,济南同样通过一系列项目支持加大攻关力度,打造生物育种高地。

  比如,植物基因编辑产业化项目,打造济南植物基因编辑公共技术平台,含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分子平台和作物表型鉴定平台两大分析平台;小麦“核不育”育种项目,建立健全小麦“核不育”基因的高效染色体辅助制种技术体系,建设济南“核不育”育种中心;耐抗除草剂作物育种关键技术项目,建设新型抗除草剂基因发掘实验室、优良性状集成小麦玉米新品种培育基地和产业化推广中心,建立具有耐除草剂性状的玉米大豆间作配套栽培技术;国家奶牛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开展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组建全国奶牛育种核心群,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育种场。

  随着一颗颗产业“种子”落地生根,济南的种业产业正茁壮成长,共同为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提供“芯”动力。

作者: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记者卢震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