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主城港(韩霄鹏摄)
12月10日,装载千吨级桅杆式起重机部件的“宝瀛6”号多用途船顺利抵达海南东方市八所港,圆满完成小清河航运首次“河海直达”运输任务,航程3525公里,开启山东省内河航运物流运输新模式。小清河,这条有着隽秀名字的河流,见证着济南的变迁。小清河全长237公里,流经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辖区约13.5公里。临港街道命名有临近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这一“空港”之意,随着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建设,又让临港街道多“临”了一处弥足珍贵的“河港”。
码头,曾给村民铺就致富路
小清河上的码头故事就如同小清河在临港街道的走势一般,自西向东的河道在注入巨野河、杨家河两股“力量”后,如冲锋在前的火车头一般,陡然北向,呈昂扬向上之势。
临港街道辖区有两个以“码头”命名的村子——大码头村、新码头村,这两个村庄与码头的渊源很深。大码头村相传在宋代名为潘家码头,潘氏早居在此并建村,因地处小清河河道建有船舶码头而得名。清代黄河决口,部分住户迁出,在大码头村南建村,取名小潘家码头,原来的潘家码头改称大潘家码头,以后沿称大码头,也就是现在的大码头村。该村村南是小潘家码头,后为纪念建新村之意,沿称新码头,也就成了现在的新码头村。
“听老人们说,济南的第一座跨河石桥就在我们村,叫上源桥,当年,此桥是一处通商要道。不过很可惜,现在这座桥已经陷入了河底。村里仅有一张上源桥的老照片证明它存在过。”大码头村党支部书记赵东明说。
悠悠岁月让小清河成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小清河流经的临港街道也有着很长时间的河运历史。“河上商船云集,码头上人声喧哗。”临港街道东河北村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王丕三、王曰文、王恒信讲述了小清河的往事。
“你看,那是巨野河大桥,下面那座稍旧一点的石拱桥叫胜利桥,胜利桥处在小清河、巨野河和杨家河这三条河的交汇口,当年,正是这座桥的存在,方便了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收粮。从胜利桥再往西大约100米,小清河南侧那一片地,过去曾经十分繁华,很多帆船停靠,很多工人装卸货物,运一些食盐、石头、粮食,主要还是运盐,小清河的别称‘小盐河’就是这么来的。”老人们说。
胜利桥见证了码头的兴衰、小清河的繁华与沧桑。1953年,因为桥面变低,村里集资重新加高了桥面,让这位“老朋友”继续守护着小清河。
枢纽临港,未来可期
从济南绕城高速、济广高速,下临港立交,拐上稼轩路行驶3.9公里,眼前豁然开朗,最近备受关注的小清河主城港区就出现在眼前。
首先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柴庄节制闸。这个节制闸承担小清河调洪、灌溉、治涝、通航等功能,是小清河通航入海的首座节制闸。小清河水流经柴庄节制闸后,水面陡然变宽,为方便船舶在港口进出,主城港区的河道被拓宽了一倍有余。经港区大门进入港口操作区,内陆城市鲜少见到的港口设备就出现在眼前。主城港区一期建有8个泊位,布局3个件杂货泊位、5个集装箱泊位。
由于济南港主城港区距离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仅2.9公里,目之所及,能看到远处有排队降落的飞机闪烁着着陆灯,头顶上方,刚刚从机场起飞的航班快速从空中飞过。也许是记者到访的上午时段航班密集,港区上方几乎每隔5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呼啸飞过。随着小清河的复航,主城港区呈现“货船水面行,航班空中过”的繁忙景象。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项目建设,也让临港人的生活重回“码头时代”。
作为小清河沿线港口的龙头港,主城港区以集装箱、件杂货等货物的装卸及仓储为主要功能,兼具运输换装和集疏运、运输组织管理、数字化服务、临港工业、港口物流园区、旅游、客运服务等功能,未来将建设大型现代化生态港口。
作为贯穿山东省中部工业走廊的一条绿色交通大通道,小清河复航后将成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投资兴业的黄金走廊,对于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此背景下,临港街道的独特区位优势也日渐凸显。
该街道北靠济南国际机场,南邻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西面有绕城高速穿过,东邻济南港主城港区,“铁陆空地水”优势集聚,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水港“四港联动”,区位优势可谓独一无二。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临港街道将围绕‘1574’总体工作思路,乘势而上,全力做好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济南港主城港区项目、轨道交通3号线、济滨高铁、绕城高速等重点工程的服务保障,积极推进区内交通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功能,让辖区企业群众共享区位优势带来的发展红利,为济南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贡献力量。”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征途漫漫从头越,奋楫扬帆向未来。枢纽临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