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2023-12-25 21:29:21 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作者:孙慧娟 邵明红 张睿

责任编辑:刘克

  12月20日,沿着103省道,穿过隧道约半个小时后,济南日报记者来到长清区中医医院。早上不到8点,医院扁鹊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跋山涉水,赶赴大山深处。

  “这路上不好走,师傅咱慢点开。”每次外出,医院党委书记张承莲都要嘱咐上几句。不一会儿,一辆印着“代煎中药 免费配送”字样的白色小汽车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采访当天,济南日报记者也穿上红马甲,跟随扁鹊志愿服务队队员的脚步,穿梭于山川梁峁之间。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拍摄时间:12月20日、12月25日

  拍摄地点:长清区中医医院、马山镇

  拍摄内容:扁鹊志愿服务队身穿红马甲,行走在大山深处,送医上门。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奔波于大山之间

  汽车沿着蜿蜒山路,翻过沟沟峁峁,约半个小时后,扁鹊志愿服务队来到了马山镇王家坊村。

  送药的车辆停在了村民张菊芬的家门口。扁鹊志愿服务队队员商建臣,轻轻敲开门,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在了门口的架子上。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商大夫,我昨晚吃了点小米粥和菜,这几天胃口明显好转……”66岁的张菊芬走了出来,看起来略显憔悴,“你看我要不要再加点药?”

  “上次的药按时吃了吗?”商建臣立即为张菊芬量血压、号脉……“血压正常,不怕。”商建臣一边安慰张菊芬,一边详细记录病情,随后对其及家属说,“还是按照之前的疗程继续服药,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听到这话,张菊芬老伴脸上紧张的神情一下舒缓了,“这些年我们一直找扁鹊志愿服务队的大夫们看病。他们医术好、态度好,总是为病人着想,特别贴心。”

  话音刚落,护士过来问道:“李大爷那边还要针灸治疗吗?”商建臣向张菊芬嘱托了几句,便匆匆赶往下一户患者家中。

  25日上午,马山镇义诊现场,商建臣和8名扁鹊志愿服务队队员再次到场。测量血糖、血压,展开血脂检测、腰腿疼诊疗、内科疾病咨询和用药等服务……队员们一刻不得闲。

  今年以来,扁鹊志愿服务队到基层义诊40余次,受益群众达7000余人次。作为长清区残疾评定定点医院,医院康复科肢体评定小组医务人员连续6年坚持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评定服务……

  “只要患者需要,我们愿意一直走下去。”一位穿着红马甲的队员说。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小谭医生”成了“老谭大夫”

  送完最后一剂汤药返回医院,已是下午3点40分。记者来到78岁老中医谭卫阳的诊疗室。

  诊室内,映入眼帘的,是桌面上一支生了锈的铁夹子,泛黄的纸张被整齐地夹在一起,有些纸张已经磨出了毛边。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那是我刚从医时用过的铁夹子,跟了我几十年了。”谭卫阳如数家珍地掀起几页纸,“这上面记着危重患者的中药配方,你看,这味药!一位90多岁的老师傅还在用着,现在恢复得不错。”谭卫阳虽已年逾古稀,却仍能清晰地记得患者使用每一味中药后略有差异的诊疗效果。“我们年轻时,除了坐诊,也经常背着药箱给老百姓看病。”

  不记得穿烂了多少双鞋、摔了多少跤,从医几十载,“小谭医生”变成了“老谭大夫”,收获满头华发,也赢得了百姓敬重。

  半小时内,采访数次被中断,谭卫阳笑着对记者说:“门口好像又来了一位新病号,我们先以病人为重。”他亲切地摆了摆手,头发花白的老年患者王秋梅蹒跚着走了进来,拿出一张记着扁鹊志愿服务队电话的纸条递到谭卫阳手中。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我记着您的电话咧!”王秋梅说,“前阵子掰大白菜时把胳膊摔了,拍片子看没啥大毛病,但就是疼。”

  谭卫阳指导她增加药量,再检查胳膊,教会她按摩曲池穴通络止痛,之后详细登记在册,“岁数大了,干活时一定要多注意,有事随时打电话。”

  接诊结束后,谭卫阳缓缓站起身,休整了一会儿。“我算是扁鹊志愿服务队中最年长的队员了。”他笑着说,哪怕在吃饭,只要有患者,也要放下手中的碗筷,及时接诊。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扁鹊精神”薪火相传

  “累吗?”记者问。

  “不累!我会坚守在这里,患者需要我。”谭卫阳介绍,2006年退休至今,他只在去年因身体不适休整过一段时间。今年10月23日,他又成了扁鹊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内心无比富足”。

  “跟谭大夫是32年的‘老战友’。”张承莲回忆,那时,谭大夫在内科,自己在妇科坐诊,几年间,医院高质量发展,特色专科、现代技术、先进设备、智慧医院给患者送去福音。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但更重要的是,中医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和坚守。”张承莲说得最多的就是“薪火相传”。因为深有共鸣,那次谭卫阳身体恢复后,再一次返回了岗位。

  张承莲介绍,无论是送医下乡“走出去”,还是名医专家“请进来”,无论是志愿者爱心义诊,还是送医送药送健康上门,这都是公立医院应尽的社会责任。医院的老一辈“中医人”也在始终坚持传承扁鹊精神,积极发挥老中医的示范、引领、指导、培养作用,“目前,医院遴选了4名扁鹊传承老师和8名扁鹊传承人进行了拜师仪式。扁鹊志愿服务队队员600余人。”

  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扁鹊志愿服务队走进乡亲们的心里。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医路心语】

  培养“足踏一方的济世良医”

  医行仁术的传承,始于“既入此门”——

  学习不易,九折成医。一个许志于杏林,决定一生以医傍身的年轻人,一旦打上“中医”的印记,那就意味着将要进行一场穷极数年光阴,需要付诸专业、专注和专情的学术修行,这也意味着,“医者仁心”的职业素养要深入骨髓。

  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培养中,中医医学逐渐开枝散叶。

  一批批青春洋溢的学子,学成后怀揣梦想告别校门。此后,他们中将会涌现足踏一方的济世良医。正是沿着这样的轨迹,将有更多的“扁鹊”慢慢遍迹城镇山乡、五湖四海。

融媒·见证丨在山川梁峁间留下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行走在深山里的“扁鹊”

作者:孙慧娟 邵明红 张睿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