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文化强市征途上步履坚定

2024-01-02 15:18:0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陈炜敏

责任编辑:刘克

  2023年,我市艺术精品力作持续涌现、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泉城济南名片更加靓丽,文化强市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街头巷尾的泉城书房、文化驿站越来越多;京剧、吕剧、儿童剧、曲艺……低票价的演出丰富着市民的生活;“群众演给群众看”的“小戏小剧”让喜爱表演的市民首次登上舞台;年初,“东亚文化之都·济南活动年”完美落下帷幕;年末,韩美林艺术展让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大师的精品……2023年,作为这座城市最深沉、最持久的底色,文化让市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大繁荣大发展带来的幸福,让济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光彩。

2023文化强市征途上步履坚定

济南市群众性小戏小剧示范巡演

  出人出戏 文艺创作百花开

  近年来,我市文旅系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题材和滋养,打造推出重点舞台艺术作品。2023年,我市文艺工作者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聚焦火热生活、讴歌伟大时代,创作了一批富有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一批青年演员在全国展演中崭露头角,我市文艺生产实现了“出人出戏”的效果。

  吕剧《鹿鸣》《山伯》将“故”事讲出“新”意,是文化“两创”的积极探索;京剧《反腐先驱邓恩铭》对济南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京剧《婚事》、莱芜梆子《家住小清河》、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杂技组台晚会《幻游济南》等,或展现济南风土人情,或刻画时代之变,或讴歌奋斗人生,多侧面展现了火热的现实生活。

  向下扎根,向上攀登。2023年,我市文艺创作共荣获省级及以上奖项4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9项。其中,杂技剧《泉城记忆》、儿童剧《戴“星星”的孩子》、莱芜梆子《家住小清河》、音乐剧《不一样的焰火》《我家门前有条河》、吕剧《莫愁女》入选全国、省级重要展演。

  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更需要通过对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推动艺术事业薪火相传。多年来,我市通过采取“济南市文化艺术优秀人才百人行动”等措施,致力于打造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层次艺术人才队伍。2023年,我市对2019年度“文化艺术新秀”进行结项验收,举行2022年度济南市“艺术名家工作室”“青年艺术之星”签约授牌仪式,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戏曲演员刘珊珊、何瑞雪、刘元新、李丛、孟越、马良、刘超,魔术师张云峰、画家王栋、声乐演员崔雪,曲艺演员尹国朋、牛雪格等一大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在全国、全省展演中屡有斩获。

2023文化强市征途上步履坚定

市博物馆举办的明清文人结社与山左风流主题文物展

  惠民便民 为市民幸福“加码”

  2023年12月24日,“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成果展示展演活动在市文化馆举办。合唱、模特走秀、乐器演奏、情景剧表演、武术、舞蹈、美术、书法、摄影……从艺术“小白”到能够上台表演,市文化馆为这些爱好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艺术学习平台。“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是我市聚力打造的全民艺术普及品牌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涵盖了舞蹈、声乐、器乐、戏曲、美术、书法、摄影等45个艺术辅导门类,累计受惠学员40余万人次。

  作为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亦是普惠百姓、增强其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有效之举。以群众需求、百姓满意为导向,2023年,市文旅系统以系列品牌为统领,持续丰富群众文化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冬春文化惠民活动,打造“泉涌五一·文化惠礼”“泉城暑期艺术服务季”活动品牌,整合全市各级文化场馆资源,累计推出文化惠民活动9000余场次,惠及群众900余万人次。积极发动区县采取“为群众送小戏小剧”和“群众演给群众看”的模式,广泛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征集和各类展演活动。以创建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为引领,引导各地组织“四季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在我们身边,还建设了基层特色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沉浸式文化艺术空间、美丽乡村文化空间等一大批公共文化空间,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社区和乡村,为老百姓送上更近、更贴心的文化服务。

  成功举办2023齐鲁书香节暨济南市第十三届“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活动,创新阅读活动载体,连续推出沉浸式阅读、“阅读力”提升计划、夜读活动等文化亮点,广受群众欢迎,“书香济南·爱阅之都”的底色更加浓厚。

2023文化强市征途上步履坚定

吕剧《鹿鸣》剧照

  文化“两创” 让文物、非遗“活”起来

  2023年,我市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入选2022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济南考古前置工作先后荣获山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省政府创新奖。

  我市积极推进文物保护,扎实开展考古前置,强化文物基础工作,提升文物数字化水平,文物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完成孟氏古楼、五峰山洞真观古建筑群、云台寺-椎尊宝殿、鲁西天齐庙、大佛头摩崖造像等文物修缮保护工程以及章丘区文物安全天网工程,正在实施长清区定头崖西山段、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屋面等修缮保护工程。编制完成《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案。

  组织实施八路军四支队驻莱芜办事处旧址、中共莱北县委旧址等革命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公布我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1109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莱芜区雪野街道西抬头村、平阴县孝直镇野场村等8个村入选第三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

  组织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市博物馆的书画修复、数字化保护项目,市考古院的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及魏家庄出土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和济阳区博物馆的预防性保护、馆藏陶瓷保护修复共7个项目已完成施工。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2023年以来,我市非遗围绕“泉润非遗”主题,开展了非遗精英荟、非遗公开课、非遗志愿服务队等系列活动100余场次。“泉润非遗”精英荟8场沙龙活动,共有百余名非遗传承人参与,邀请包括创意设计公司、景区、民宿、博物馆、媒体、社区工作者等在内的50余家单位负责人进行案例分享,与传承人沟通交流,共促非遗多元融合发展。与市教育局联合启动“泉城非遗娃”推荐遴选、“非遗公开课”活动、“泉润非遗—文传校园”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并举办“泉城非遗坊”申报、第二届济南非遗创意设计大赛、“泉润非遗”非遗技能比赛等,各项品牌活动有序推进,有力促进了全社会对济南非遗的关注和热爱。

  交流互鉴 “泉城济南”名片更亮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23年,我市文旅系统采取国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传播的话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日常交流、文艺演出、展览展示中润物无声地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将富有时代意蕴的济南文化推向国际舞台。

  我市与13个中国“东亚文化之都”签署2023共同宣言。“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闭幕式打造成云端盛会,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657万。成功举办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主席里卡尔多·布西摄影艺术展、“我们这十年·东亚文化之都”国际摄影展、“文化改变世界镜头记录生活”东亚摄影家论坛、中日商品博览会“泉甲天下 美美与共”国际摄影展等国际交流活动等。

  赴1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圆满完成“中国(山东)·科威特文化和旅游年”对外交流活动,文旅部、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都给予高度评价,中国驻科威特大使亲自签发感谢信、省文旅厅签发表扬信。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授予济南市“世界摄影之都”并将中国办事处设在济南。

  深化文化交流,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中国(山东)·科威特文化和旅游年”是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成果的具体实践,我市承担了开幕式《丝路情长——来自好客山东的旋律》演出及系列活动,得到了中国驻科威特大使的高度评价。

  我市的文艺院团走进韩国、保加利亚、澳大利亚、科威特,向世界展示“文化济南”的独特魅力;拓展国际客源,相继参加第24届韩国釜山国际旅游展,举办迪拜“泉甲天下 美美与共”、捷克、“RCEP对话济南”、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文旅推介会,与日本、阿联酋、韩国相关机构合作,多措并举提振国际市场信心,激活文旅国际消费。

  媒体是实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我市与《阿拉伯人报》、中阿卫视、《科威特时报》《火炬报》、韩国旅游发展局首尔中心等共建“泉甲天下 美美与共”国际传播矩阵。

  文以化人,日新其德。厚重的文化滋养,是城市精神与品格的腔调,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2024年,全市文旅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开启艺术创作新篇章、优化公共服务新供给、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彰显泉城济南新魅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文旅力量。

作者:陈炜敏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