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即投产 建成即使用 效益稳提升 济南坚定打好项目建成达效攻坚战

2024-01-07 07:09:3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冯瑜 张定业 韩霄鹏

责任编辑:刘克

  1月2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2024年“项目深化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在项目建成达效上“三看三深化”。衡量项目建成达效工作成效,要看是否按期投入运行,各项功能配套完善,竣工即投产、建成即使用;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投入产出高效,产能利用充分;看是否具有综合效益,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支撑或带动作用。如何实现“三看”?要深化项目建设和周边配套“双同步”机制,深化全市统一的产销对接平台建设,深化完善项目建设后评估机制。

  全市各相关部门、区县(功能区)迅速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定打好项目建成达效攻坚战,确保项目建成后不仅能顺利投入使用,而且既有市场,综合效益又高。

  确保按期投入运行 实现项目和周边配套“双同步”

  1月5日,记者走进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现场,眼前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在市、区两级机场建设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下,该工程迅速推进。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济南高新区为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征收集体土地10.87平方千米,征地完成率100%,共拆除各类建筑91.26万平方米,拆除完成率98.9%,完成各类投资总计113亿元。机场工程单宗供地面积创全省单宗供地面积最大纪录。在机场防洪排涝体系规划建设、文物勘探、电力改迁、苗木移植、扬尘治理等方面,高新区全力以赴,高效服务保障了机场建设大局。

  走进济南高新区奥体东地标项目——城投·环贸中心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外幕墙施工。该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两栋超高层成为奥体东片区的新制高点。项目建成后,将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施工单位负责人鲁延进介绍,得益于济南高新区创新推出的“两件事一次办”模式,城建档案验收与质监竣工资料抽查实现一次报、一次办,施工单位不用再两边报、两头跑。

  去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项目突破年”工作部署,持续提升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水平。高新区在全国首创工程建设项目“一张图,一键归档”模式。“一图到底”,打通济南市数字化图纸闭环管理系统与济南高新区城建档案在线服务平台,系统自动编制电子竣工图,竣工图编制移交由原来的8个环节压缩为3个环节,城建档案馆获评首家县(区)级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强化项目保障,完成供地1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供地量的近三分之一,供地面积位列全市第一;7个“精准用地”过审项目落地,节约集约用地做法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七大示范引领典型案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高新区本着“绝不把历史遗留问题留给历史”的原则,积极策划实施新一轮“腾笼换业”攻坚行动,采取“收回、更新、合作”三大策略,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要效益,通过节约集约用地省出用地空间,为新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把全链服务作为项目服务的“管用一招”,对于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实施分级协调解决,进行全链条、全流程服务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15.9%和130%。

  今年,各区县(功能区)将贯彻落实好“项目深化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履行好属地责任,会同项目投资主体和实施主体,在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同步谋划配套项目周边道路、绿化、雨水、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做到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实施,完善项目周边配套功能,优化项目周边综合环境,确保项目建成后顺利投入使用。

  确保产能利用充分 升级全市产销对接平台

  作为促进项目建成达效的措施之一,济南将进一步深化全市统一的产销对接平台建设。早在2020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依托“济企通”服务企业云平台搭建了“济南工业产品供需对接平台”以提升全市工业产品,特别是优势工业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供需对接、产销衔接和产品销售。平台通过广泛采集全市工业企业产品信息,完善信息共享、在线协同、智能检索、统计汇总等便捷高效服务功能,建立动态化更新、常态化推广、可控化管理、公益化服务等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对工业产品的信息共享、展示宣传、供需对接、产销衔接等信息服务水平。

  根据“项目深化年”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优化升级“济南工业产品信息平台”,拓展工业产品供需对接平台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在线协同、智能检索、供需对接等服务功能,促进线上供需对接、产销衔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平台登录注册企业已达1699家,发布工业产品7602种,平台访问量超过30万人次,工业产品浏览量超86万人次。去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先后举办了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服务暨供需对接会、食品产业链供需对接会、软件产业供需对接会、纺织服装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等各类产销对接活动80多场,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融通发展。

  目前,第四期《济南优势工业产品目录》已发布,集中对847家工业企业的3100多种产品进行重点宣传推广,并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修订版《济南优势工业产品遴选办法》。

  同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坚持用好“全城场景创新”清单,在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性资金采购、国有企事业单位采购以及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公益性项目建设中,积极推广使用济南本地优势产品,助推企业产能加快释放。

  确保有综合效益 完善后评估机制

  项目建成投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支点。这个新支点的支撑力如何,需要进行评估。2021年,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的《济南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管理办法》中即明确要对重点项目进行后评价。

  省市重点项目后评价,指的是针对建成投产后正常运营1-2年的重点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选取一定数量,从建设情况、总投资完成情况、实际生产规模、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组织开展后评价,形成重点项目后评价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是在与项目立项批复、招商引资协议、入园协议、重点项目申报书预期目标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评估项目建成运行后产生的直接效果和宏观效益,归纳总结经验,为全市项目谋划、产业布局、规划编制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市发展改革委从“十三五”期间省市重点项目中选取了部分已竣工验收并正常运营1-2年的项目,在兼顾重大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基础上,重点选取了政府投资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开展了后评价。通过重点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实施,进一步健全了涵盖项目论证评审、审批服务、推进管理、竣工验收及后评价等全过程的重点项目管理服务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24年“项目深化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市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从两个方面深化完善项目建设后评估机制。

  首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拓展“建设项目监测调度系统”后评价功能,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对项目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运营情况以及综合效益进行全链条综合评估,实现重大项目建设闭环管控,提升项目决策规范化水平。同时,针对项目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优化服务,确保建成项目充分发挥效益。

  其次,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完善制度流程、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项目实施过程调度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完善项目后评价机制,增强重点项目服务效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总结项目策划生成、落地开工、竣工投产、运营等环节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项目各阶段对同类型项目全过程管理可借鉴性,继而在新落地项目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冯瑜 张定业 韩霄鹏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