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儿秸秆尽展国潮之美

2024-01-26 07:37:0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赵晓明

责任编辑:高原

土味儿秸秆尽展国潮之美

  游客打卡微缩“超然楼”。

土味儿秸秆尽展国潮之美

  秸秆版微缩趵突泉显雏形。

土味儿秸秆尽展国潮之美

  每处细节,他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

土味儿秸秆尽展国潮之美

  扎制这些大的古建筑,每个都要几万根高粱秆,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土味儿秸秆尽展国潮之美

  通过在高粱秆上开槽、扣榫,使秸秆咬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榫卯接口,构建起一个牢固的框架结构。

土味儿秸秆尽展国潮之美

  每完成一步都要仔细校对,不允许有误差。

土味儿秸秆尽展国潮之美

  从选材到成品,每一步都是手工完成。

土味儿秸秆尽展国潮之美

  王大洋在趵突泉各个角度拍摄取景。

  精雕细琢的趵突泉、古香古韵的超然楼、庄重又不失玲珑的聊城光岳楼……在秸秆扎刻匠人王大洋手中,一个个用高粱秸秆搭建而成的古建筑模型惟妙惟肖、精巧绝伦。

  今年52岁的王大洋是家族中第五代秸秆扎刻传承人。受父亲影响,王大洋从小就看父亲用秸秆扎刻技艺制作蝈蝈笼、灯笼、中国结……耳濡目染,王大洋也尝试用秸秆创作。8岁时,王大洋完成人生中第一件秸秆作品,与其结下不解之缘。不同于父亲传统题材,他的作品大多是将当地知名楼台凉亭古建筑用秸秆复刻,惟妙惟肖,令人赞叹。

  新年伊始,在山东省手造体验中心,众多市民对着一座1:30微缩超然楼拍照打卡。微缩超然楼高1.68米,宽1.36米,金黄色高楼矗立眼前,通体不用钉子不用胶,其做工复杂,规模宏大,通电后整栋楼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煞是好看。这件作品王大洋用时一年半,用一万多根秸秆和竹子搭建扎刻而成,现场市民无不为其精湛技艺所折服。

  高粱秸秆在他人眼中是废品,但在王大洋手中,它是变废为宝的“魔法棒”。秸秆扎刻以高粱秸秆为原材料,以卡尺、剪子、锥子、竹签和油灯等为工具,以建筑学、力学等为原理,纯手工扎刻成大型仿古建筑模型的手艺。扎刻的“扎”,主要是指用“六柱锁扣”完成的结构,“刻”指秸秆编结的开榫和挖槽,是榫卯结构的另一种呈现方式。王大洋说,只要是有棱角的建筑,他都可以用秸秆扎刻的技艺将其复原。为了将传统技艺创新,他甚至琢磨怎样用秸秆扎刻复制山脉,如果可以成功,他很想复制一座微缩版泰山。

  有了复刻超然楼的成功,如今,王大洋正忙于制作天下第一泉——趵突泉。2024年开工第一天,王大汪带着图纸又一次来到趵突泉,这次他主要对凉亭屋脊的神兽进行取景,这些细节之处,他都要用秸秆一一呈现。目前微缩趵突泉的主体轮廓已完成,不管是窗、栏杆还是飞扬的檐角,几乎都被完美复刻出来,即使是屋檐上的神兽也雕刻得栩栩如生,预计半年后可以完工。

  秸秆扎刻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还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几根秸秆就能拼出高楼大厦,就像‘造物’一样,非常有成就感。”谈及做秸秆扎刻工艺品的初衷,王大洋说,不为别的,就是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要“传”得下来,就不能仅停留于静态保护阶段,只有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为其注入持久的生命力。所以,王大洋将秸秆扎刻带入校园、景区、博物馆……尽自己所能让这门传统手艺走进大众视野。52岁的王大洋说,今后自己会全身心投入到秸秆扎刻中,未来,他打算用秸秆将山东各地的地标性古建筑制作出来,让更多人看到秸秆扎刻之美。

作者:赵晓明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