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变蓄能未来 科技创新强“基石” 济南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

2024-02-02 09:17:3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韩霄鹏

责任编辑:李欢

向新求变蓄能未来 科技创新强“基石” 济南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

高端芯片载板项目

  1月7日,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现场观摩活动进入最后一天,济南高新区集中亮相的3个项目被媒体评价为“精彩不断”。原因无他,新能源矿山成套设备数字化工厂项目、高端芯片载板项目、山东太古飞机维修新厂区高度契合“绿色低碳高质量”,都是极具潜力的新质生产力。

  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济南高新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与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在做大做强、持续优化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依托科技创新的先发优势,持续谋划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科技创新强“基石”

  日前,省、市发展改革委对2023年度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公布,济南高新区分别有10家工程研究中心入选省名单、21家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市名单,入选数量实现历史性新高。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有工程研究中心166家,总量稳居全市各区县(功能区)首位。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工程机械电驱与电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密码创新与应用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多模态大模型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新获批的省、市工程研究中心越来越多地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发力。这些工程研究中心的组建,将为高新区布局未来产业,增添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和研发平台,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为高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发展和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济南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先天优势。

  2023年,济南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平台”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公示高新技术企业974家,占全市37%;临工重机入围省独角兽企业名单,为全市唯一,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省级瞪羚企业27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5家,占比均居全省开发区首位。全区新备案山东省院士工作站3家,新认定济南市院士工作站2家、专家工作站7家,新引进硕博等青年人才近4万人,各级各类人才总数达36.6万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入选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颠覆性技术密集突破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数字科技产业园开工。该项目是济南科创城科学园区、科研街区、创新社区三大功能区中科研街区的重要项目,聚焦信息技术、数字科技、医疗器械方向,打造“承载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升级和创新企业孵化”功能的企业孵化基地和产学研平台。截至目前,科创城各科研团队累计突破“卡脖子”技术32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67项,电磁橇轨道全面建成并创造电磁推进吨级物体运行速度的世界纪录。

  科创城是济南高新区颠覆性技术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其他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也不遑多让。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牵头制定,我国首个量子信息技术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区块链研究院开发完成隐私计算平台4.0版本,11项性能测评项目超越全国历史最优纪录;齐鲁制药研发济南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创新药;小分子创新药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舜丰生物获得全国首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高新区用一项项填补空白、国际领先性成果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2023年,高新区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逾160项,其中,全市获批实施的2项省科技示范工程全部来自于高新区,获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8项、占全市超1/2;7家企业技术需求入选2023年度济南市“揭榜挂帅”榜单、居全市首位;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新获批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新认定13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占全市1/2。全区共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76家,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17.5%,R&D占GDP比重达到6.79%,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30亿元,获评“国家优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

  未来产业纷纷走向产业化

  日前,陕西智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总部成功迁址济南高新区,并更名为济南智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智星空间总部落户,是济南高新区围绕空天信息产业建链、延链的又一成果,成为“项目深化年”开启后辖区落地的首个空天信息产业项目。智星空间将充分发挥公司在卫星平台设计、卫星遥感载荷制造领域的能力,助推济南高新区进一步完善卫星制造产业链条。

  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48兆瓦;发行全国首单“绿色+科创”债券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债券;洛克美森智慧工厂获评全国“零碳工厂”标准试点;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等低碳载体加快落地;完成空天信息产业“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布局;量子科技产业围绕“通信、测量、计算”初步形成链式布局;全区70个项目入选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22个项目入选济南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项目,获批省“晨星工厂”试点,“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2.9%。

  谁掌握了未来技术、未来产业,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经过数年超前谋划,高新区的空天信息产业、量子信息技术、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等产业新赛道陆续拔节起势,成为创新发展策源地和未来产业增长极。数据显示,高新区新培育产值首次破100亿元、5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各1家,规上工业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以全市1/7的规上工业企业创造了全市近1/4的工业产值。

作者:韩霄鹏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