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铸魂 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 以学促干——部分区县(功能区)党(工)委书记谈开展主题教育的学习体会

2024-02-07 07:37:1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以学铸魂 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 以学促干——部分区县(功能区)党(工)委书记谈开展主题教育的学习体会

  强化学思践悟 坚持深学笃行

  □孙常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和方略,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蕴藏着深厚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槐荫区紧紧围绕主题教育根本任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努力在推动槐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上下真功、求实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槐荫区分4个专题举办区委主题教育读书班,构建“党校+基地+现场教学点”教育培训矩阵,分领域分类别对1307名党支部书记、3.3万余名党员开展培训。确定“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等484个调研课题和187个正反面典型案例,建立调查研究转化运用清单。在全区开展“教育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问题”等19个事项专项整治,全区已实现40余户遗留问题清零,同时有效解决44个项目的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惠及3.45万户居民。

  在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真功、求实效。聚焦特色产业,创新谋划“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打响“要买车,到槐荫”品牌;聚焦区位优势,策划培育“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积极培育“京沪总部经济产业基地”等6大“京沪系列”特色楼宇品牌;聚焦深化改革,开展齐鲁医院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广安门医院中医肿瘤类国家医学中心“双中心”申报;聚焦营商环境,创新打造全省首家“齐鲁之窗·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中心”,实现省会经济圈、京沪高铁沿线城市、黄河流域沿线城市136个区县、800余项省市区三级公共服务事项“跨域通办”。

  在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真功、求实效。坚持以学正风,大兴务实之风,把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具体目标之一。启动市立五院周边片区、经一纬十二东三角地等7个城市更新项目。坚持教育优先,教育支出预算增长16.3%,建成5所中小学、幼儿园。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城镇新增就业1.86万人,高标准建成850间“劳动者之家”零工公寓,入选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单位。高标准建设2处医养结合机构,落实城乡社会救助标准一体化,实现社会救助标准提高10%。

  在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下真功、求实效。通过主题教育,全区上下持续弘扬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实施年轻干部“金槐计划”,在全市率先实施风险备案制度,保护干部担当作为。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实施“清风护航”六大行动,围绕重点项目开展“清廉工程”,制定“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和监督“四项清单”,打造“槐香廉韵”廉洁文化品牌,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作者系槐荫区委书记)

  以学促干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

  □秦 蕾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主题教育中,济阳区牢牢把握“学”与“干”的辩证统一关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火热的学习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狠抓落实的生动实践,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学促干,弄清“为谁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我们匡正干的导向,自觉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文化、医疗、就业等问题,稳妥推进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既做看得见的“显绩”,又做看不见的“潜绩”,用实招实效造福于民,用实干实绩取信于民。

  以学促干,知道“干什么”。目标清、方向明,才能干到点子上、抓到关键处。济阳区牵牢项目这个“牛鼻子”,聚焦高端产业集聚区,全链条抓好项目谋划、招引、建设、服务,推动东方曼、全芯达等一批重点项目提速增效。聚焦区域性消费中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农业、教育康养等产业,提升消费体验。聚焦黄河岸边水生态城市,启动实施《智慧水生态城市策划方案》,统筹做好水利用、水治理、水安全、水文化四篇文章。聚焦乡村振兴集中展示区,积极探索村庄优化集成的路径和办法。聚焦共建共享和谐家园,一体推进基本民生、群众安居、城市环境、社会治理。

  以学促干,明确“怎么干”。开展主题教育,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针对“关键少数”作用发挥,济阳区制定实施四大班子领导“五包挂”机制,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时时干在前、处处作表率。针对“绝大多数”活力激发,持续深化“大督查”工作机制,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以学促干,确保“干得好”。市委提出坚决不打“糊涂仗”、不搞“花架子”、不当“太平官”。不打“糊涂仗”,就是要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政策文件,将吃透上情和摸清下情结合起来,科学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不搞“花架子”,就是凡事下真功、求实效,紧盯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效率等关键指标,深化完善“日监测、周调度、月通报”推进机制。不当“太平官”,就是鼓起勇于担当的精气神,以“马上办”的行动、“钉钉子”的韧劲、“敢冲锋”的担当,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济阳力量。(作者系济阳区委书记)

  树牢正确政绩观 推动钢城高质量发展

  □郅 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在主题教育中,钢城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政绩三问”,让正确政绩观在内心深处扎根,把为党尽责、为民造福落实到行动上。

  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把准“政绩为谁而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悟透“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实施城市更新、供热供水、污水收集、内涝治理等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想问题、干工作,必须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重心向下移,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改进工作听群众意见,落实任务靠群众支持,衡量成效由群众评判。坚持从问题出发、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用力,统筹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住房等民生实事。

  牢记“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把准“树什么样的政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培优补短,重点突破,全方位推动钢城区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补链条、育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谋创新、集要素,强化数字赋能,完善创新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坚定不移强基础、促振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定不移优生态、美环境,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牢记“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把准“靠什么树政绩”。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要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锤炼实干作风。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各项工作往实里做、做出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既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坚持敢担当善作为,全面梳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破解了无证建筑、项目融资、环境治理等难题。(作者系钢城区委书记)

  “四下基层”察民情促发展

  □王秀成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为我们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科学启示。作为区县一级,同群众联系最紧密,面对的矛盾问题最具体,也与群众心贴得最近最紧,最能检验实际工作成效。我们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带着党性责任、怀着深厚感情,深入基层一线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

  带着入党初心,宣传政策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初心使命、锤炼过硬本领的生动体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加强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将上级和我县最新的产业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企业,帮助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助力提质增效。县人社局开展“人社政策进万家”活动,倾听群众呼声。

  胸怀为民真心,调查研究走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就要问需于民不走过场,问计于民不搞形式,问策于民不出虚招。县级领导干部确定调研选题38项,通过“四下基层”,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摸清本县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将调查研究与推进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深化县领导包挂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成立项目落地推进工作组,强化项目考核、督查、通报制度,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县住建局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调研17次,实现锦凤街、黄石街等12条道路建成通车。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确定“深入研究推动玫瑰、阿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等调研课题,做优做强平阴玫瑰“市花经济”。

  始终保持热心,主动接访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党员领导干部勇挑重担、心系于民的真挚情怀的生动体现。学习践行“浦江经验”,主动深入开展“大接访”,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建立“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商研究+访后限期办结”工作闭环,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大接访243次,协调解决问题95件。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等单位带头到社区开展“双报到”工作,被省市评为优秀案例。

  坚定发展信心,现场办公到基层。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到基层、企业、生产一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县四大班子现场办公110次,解决51个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将县委常委会会议开到8个街道(镇)项目一线,现场办公、把脉问诊,对症开方、分解任务。深化完善县领导包挂、“千人帮千企”、政企协商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长效制度体系,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效。(作者系平阴县委书记)

  用心用情办实事 一心一意解民忧

  □袁长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商河县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在为民服务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需于民。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商河县坚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建立县领导包挂基层党(工)委工作机制,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调查研究、下访接访、现场办公,听民意、摸实情,找问题、谋对策,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现场提出整改措施615项,解决延期交房、幸福院低效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一批民生难题。

  破解难题,解忧纾困问效于民。深入学习践行“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开展“奋战70天、积案全清零”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实行“领导包案+工作专班”,建立“每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民生领域信访积案攻坚化解。各级党组织对照民生实事清单,逐项明确目标时限,细化改进措施,实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动态化销号,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我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建设献良策、解难题、建新功”系列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帮助解决问题311个。

  办好实事,改善民生造福于民。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实施教育强县战略,投资7.1亿元、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的教育强县项目二期加快建设,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强师惠师、教育数字化、办学体制、教育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改革六大行动,探索成立教育集团,打造商河教育名牌。实施“健康商河”行动,通过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在线问诊、在线缴费、在线查询报告、“病历寄送到家”以及“患者下单、护士上门”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为群众提供免费的远程诊断、线上接诊等服务,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米”。

  靶向整改,巩固成果长久为民。坚持以制度化成果抓整改,建立健全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制度机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制定《商河县农村幸福院规范运营实施细则》,全县404处农村幸福院均选派幸福管家,定期开展“幸福院+社工”“幸福院+志愿服务”“幸福院+银龄课堂”等活动,探索实施“幸福院+养生小屋”创新举措,切实发挥农村幸福院作用,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助推全县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商河县委书记)

  以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助力省会高质量发展

  □任广锋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在推进主题教育中自觉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重点、把握关键,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全力打造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向高向新。高新区汇聚国家级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五大国家战略,拥有科技创新的基础优势、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开放融通的平台优势、产业集聚的空间优势、金融赋能的生态优势。我们用好“五区叠加”优势,加快打造高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高水平开放新门户、高活力品质生活区。

  在加强协同发展中向高向新。加快构建“三区”特色发展格局,在中心区高标准打造中央科创区,依托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集聚优势,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优质区域;在东区高品质规划建设彩虹湖新区,以人才科技生态园为引爆点,对彩虹湖周边区域进行提档升级,加快打造科技、金融、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的大科学城;在北区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区,用好综合交通优势,借势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和临空指向型产业,打造制造业国际合作样板区。

  在塑强科创优势中向高向新。高新区加快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建设,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载体支撑。实施高企培育和科小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深化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依托“科创经纪人”等模式加快资源开放对接,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联动型双创发展机制,抓实抓牢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创金融融合发展,建设实体化上市服务中心,动态完善并持续推广“三模式一平台”,推动“募投管退”全链条发展。

  在提升产业能级中向高向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国家高新区的初心使命。我们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空天信息、透明质酸”5大产业共同体,用好“管委会+公司、链主、投行”三个重点,落地建设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项目。深化项目清单化管理服务,推动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世界透明质酸谷等项目加快建设。以争创中国软件名园为抓手,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在改善民生福祉中向高向新。我们加快构建高质量民生保障体系,抓好开拓路小学、东区安居工程配套小学等教育设施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做好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市儿童医院新院区落地保障,完善立体化医疗供给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守牢安全发展“一排底线”,持续改善空气和用水质量,塑造显山露水、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谱写“富美南山”建设新篇章

  □王 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南部山区作为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功能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努力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富美南山”。

  在提升环境保护水平上下功夫。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更加坚定,行动更加有力。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从解决南部山区多年来纲领性规划缺失等突出矛盾入手,打基础、谋长远,搭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框架,高标准编制《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区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另一方面,厚植生态底色,实施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连续23个月保持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连年居全市首位,柳埠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

  在推进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坚持以项目支撑发展,EOD 5个项目入围省级试点,力争打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融合共赢的典型样板。创建柳埠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打造仲宫西泉泸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特色园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万余平方米,首次举办贯穿全年的18个“源味南山”系列采摘节,旅游总营收16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以上的村由去年的69个增加至101个。

  在守牢安全生产“一排底线”上下功夫。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坚持防火防汛不放松,在全市首倡并建立与泰安市、历城区等6个市区之间的联防联控一体化机制,首创防火、防汛队伍两防转化机制。完成39座病险塘坝除险加固和7处地质灾害点治理,其中仲宫西许村山体崩塌避险做法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抓实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创新运用项目谋划法,建立访前预防、访中办理、访后监督工作机制,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作者系南部山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