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雪过后的章丘摩诃山,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为电网“除冰”。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汗冰 摄
2月5日早上8时许,一场大雪过后,章丘与邹平交界摩诃山银装素裹,海拔超过800米的山顶,气温已经低至零下12℃。一条条横跨山间的高压线缆挂上了厚厚的冰层。
“这段高压线缆承担着春节期间济青高铁的运行用电,线缆覆冰会影响供电安全。”国网济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勾建磊带领新黄河记者一同爬上被积雪覆盖的摩诃山,操纵大型无人机在离地数十米高空中,利用悬挂的绝缘棒不断撞击着高压线覆冰……
-12℃低温天气
摩诃山上顶风踏雪的电力人
5日一早,在班长勾建磊的带领下,国网济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一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天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济南章丘境内的220千伏衍铁线。
220千伏衍铁线是连接500千伏天衍站和邹平牵引站的主要输电线路,直接影响到济青高铁的安全运行。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输电运检一班到达了章丘境内的摩诃山,而衍铁线最高的5基塔,就位于这座海拔826米的摩诃山上。
高高的摩诃山上,山路狭窄崎岖,加上积雪严重,导致车辆无法通行,队员们只能扛着设备艰难地徒步上山。“现在的气温是-12℃,因为这里海拔比较高,无人机有限高飞不上去。由于除冰时间有限,只能摸索着爬到半山腰,进行带电除冰工作。”勾建磊介绍。
“220千伏衍铁线投运于2018年,这条线路比较特殊。25(号基塔)到30(号基塔)属于高海拔地区,冬天下雪极容易发生覆冰覆雪。据我们观察检测发现,担负着济青高铁220千伏邹平牵引站供电任务的220千伏线路衍铁线28至30号杆塔区段的导地线,覆冰厚度达到了4.5毫米,需要及时撞击覆冰导线完成带电除冰,消除线路安全隐患。”勾建磊说。
雪后的空气中夹带着刺骨的寒意,伴随着“咯吱咯吱”的踏雪声,输电运检一班背着工具开始了新一天的线路除冰工作。雪后的摩诃山早已被积雪覆盖,一片白茫茫的景色中,留下了第一串深深的脚印。尽管预料到雪后的低温,穿戴了厚实的外套,戴上了护耳的棉帽,但在冰冷的寒风下,随行的记者依然感到浑身冰冷。“天气预报的温度是-6℃到0℃,但是在现场实际气温都要低3℃到6℃。”勾建磊说。
“双机”齐飞配合默契
山东首次使用大载重无人机除冰
每当遇到冬季极端天气,国网济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人员就会持续开展冰情监测,运用“无人机+绝缘棒”和机械振动两种除冰装置,撞击覆冰导线完成带电除冰,及时消除线路安全隐患。
除冰操作需要两架无人机同时起飞,一架提供观测视角,一架执行撞击任务。这不仅需要每个工作人员都具备熟练的飞行技术,更需要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在操作员张栓和徐泉洲熟练的操作下,无人机挂载着适重的绝缘操作杆开始升空。
“角度可以,现在试着往前撞击。”“收到。”“没撞到,退60厘米,再往前前进。”“撞击完毕。”“可以,这一次效果非常好。”调整好高度后,无人机携带着绝缘操作杆撞向耐张塔之间的电线。一次次调试,一次次撞击,几个来回,已经初见成效,不时有覆冰从导线上脱落,覆冰和积雪也随之纷纷落下。
受到低温影响,载重无人机的每组电池续航时间仅为18分钟。为了确保操作平稳,每次飞行下来,两名队员裸露在空气中的双手都几乎冻僵。随着最后一次飞行,无人机稳稳落地,输电运检一班也结束了当天的工作任务。
“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的次数增多,线路覆冰的情况也有所增加。我们从2023年12月开始,第一次尝试使用无人机进行除冰工作,到现在累计使用无人机除冰已经20余次。”勾建磊介绍。
随着无人机除冰工作的不断尝试,无人机也从原来的小型无人机,转变为大型载重无人机。“一开始使用小飞机进行除冰的效果不好,清除的范围较小。随着不断地总结经验,目前使用的大疆FC30无人机,也是山东省首次使用大型载重无人机进行除冰工作。一次撞击的除冰效果,相当于原来的四五次,大大提高了除冰效率。”
争分夺秒与严寒作战
守护千家万户的温暖光明
“今天雪后的天气比较晴朗,比较适合观冰和除冰工作。除冰效果也比较明显,及时清理了线路隐患。”勾建磊介绍。由于220千伏衍铁线28至30号杆塔区段位于山区,经常遇到大雾弥漫的情况,输电运检一班经常摸索着上山,有时只能通过卫星图像观测基塔位置。
虽然本次除冰工作顺利结束,但国网济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工作人员,依然忙碌在全市各个防冻融冰的工作现场,争分夺秒与严寒作战,顶风冒雪紧急抢修确保供电,守护千家万户的温暖光明。正像勾建磊所说的那样,“我们电力人每多走一步,供电保障就会多加一分。”
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群山间,眼前的电力人与远方呼啸而过的高铁交相辉映,那是一道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