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手艺人把拔好的糖制作成中空糖管。
香脆的糖瓜吃在嘴里甜在心间。
师傅们用细绳把糖管截成一颗颗圆形的空心糖瓜。
手艺人夜晚便开始忙碌起来。
手艺人全靠臂力来回拉扯,让糖条变得韧劲十足。
糖瓜非遗技艺和文化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炒制的麦芽糖焦黄透亮,甜香弥漫。
一个个重达5斤的糖瓜出炉啦!
一个个糖瓜粘上炒熟的芝麻,香脆馋人。
“卖糖瓜来,陈楼糖瓜又脆又甜!”在莱芜区杨庄镇的大集上,赶集的人们就会听到卖糖瓜的吆喝声……北方“小年”将至,作为莱芜的风俗习惯,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得买点糖瓜,有自己用的,也有送朋友的,成了年节不可或缺的甜品美食。
自3000年前殷商时期人们从谷物中提取出麦芽糖后,糖类便成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调味品。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麦芽糖在匠人们的手中不断翻新花样。从清朝同治年间,陈家楼村人便开始制作糖瓜,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来,陈楼糖瓜是陈氏先祖陈孟春所创,他用小米、大麦经过发酵,熬制成糖稀,加工成瓜型或葫芦型糖球。由于口感风味极佳,糖瓜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于是他便号召村民们在村中盖起了一座名为“陈家楼”的小楼,正式成立糖坊,发展糖瓜生意,他们所制作的糖瓜被称作“陈楼糖瓜”。“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个破糖筐?”这句话道出了陈家楼和附近几个村做糖瓜的风俗由来已久。
临近年节,在陈楼西李小米糖瓜产业园内,糖瓜手艺人就异常忙碌起来,依然沿用最传统的工艺。每年进入农历十月份,陈寿宝便和伙计们开始制作糖瓜,从晚上9点,糖坊就开始运作起来,把混合着麦芽糖的小米面倒入热水中熬煮,淀粉被麦芽中的淀粉酶水解,产生的就是麦芽糖。麦芽糖是糖瓜的主要成分,将米渣过滤,得到的便是澄清的麦芽糖水。再将麦芽糖水倒入锅中,用旺火烧开熬成糖浆,整个过程需要4个小时的等待,凌晨4点,熬制的糖浆满锅冒泡,糖浆完成后,再进行约2个小时的糖浆翻炒,这个火候小了不行,大了发苦,要炒得恰到好处方可出锅。炒糖完成,麦芽糖焦黄透亮,散发出浓浓的甜香,凉至手可触碰,接下来进入最紧张的拔糖环节。
师傅们把糖挂在木钩上,仅靠臂力,在弥漫着水汽的工坊里反复折叠抽拉,力道影响口感,拉扯之下,糖条才会变得有韧劲,韧劲足够,在水汽的浸润下将拔好的糖捋得均匀顺滑,这是糖瓜成型最关键的一步,全靠经验驾驭,来回对折4次形成糖片,再经过上下合缝,形成一个4米的中空糖管子,抬出室外瞬间由热变冷,糖管迅速变硬,师傅们很麻利地用细绳把糖管一段段截断,做成一颗颗圆形的空心糖瓜,并不断晃动,借着冬日的寒意促使糖瓜冷却定型,随后再粘上炒熟的芝麻,一个个饱满圆润的糖瓜制作完成,一敲即碎,吃在嘴里既脆又甜,细细咀嚼,甜蜜的香气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陈楼糖瓜,是坚守了一百多年的传统老味道,承载着人们对于“年味”的记忆,不管年桌上如何变化,那口甜蜜的味道,寓意着新的一年将从甜蜜中启程,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报记者 吕传泉 张铭 摄影报道)